時間:2022-08-28 09:32: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婦科手術室護理中有效溝通的應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近些年來醫學的快速發展,醫學上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1]及“人文關懷”,因此臨床上提倡要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解決患者遇到的各種問題,除了解決患者身體上的不適,也包括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其中,有效溝通是為患者解決心理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建立醫患最基本信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有效的溝通中可以進一步了解到患者的病史[2]、心理狀況等,過去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解釋與交代,通過得到的有限的信息來主觀猜測患者的個人情況。若當患者處于一個陌生封閉的手術室時,絕大部分的患者可能出現類似憂慮、恐懼、困惑[3]、害怕、緊張等情緒對治療效果的產生影響,如果此時醫護人員予以及時相應的有效溝通以及疏導,調整女性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得其消除憂慮和恐懼等感覺,是患者以最佳狀態配合手術,幫助其早日恢復健康[4]。本文就有效溝通在婦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與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婦科手術需要護理的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50例,對照組年齡20~65歲,均值(45.95±5.64)歲,疾病類型:14例患者實行卵巢囊腫切除術,16例患者實施子宮肌瘤切除術,20例患者實施全子宮切除術;觀察組年齡21~66歲,均值(46.02±5.81)歲,疾病類型:17例患者實行卵巢囊腫切除術,14例患者實施子宮肌瘤切除術,19例患者實施全子宮切除術。兩組患者在手術類型、年齡分布等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均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中,實施有效的溝通,其有效的溝通包括:(1)術前溝通:患者在手術前,醫護人員要耐心并詳細的與患者講解手術的具體情況,大多數患者擔心手術的疼痛、可能出現的風險、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術后的愈合情況等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溝通中,盡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言語,并耐心、溫和以及面帶微笑的進行說解,從而獲得患者信任,增強其信心。(2)術中溝通:當患者進入封閉、陌生的手術時,患者面對陌生醫護人員,會產生害怕、緊張等負面情緒,醫護人員需時刻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并及時予以有效的安撫及溝通,利用鼓勵性語言和安慰性語言耐心的再次地將手術環境、術中如何配合以及參與手術的有關人員講解給患者聽。注意患者隱私,適當遮蔽,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此時還應與患者多交流一些積極信息,提升依從性。(3)術后溝通:當手術結束患者蘇醒以后,醫護人員因微笑、溫柔告知患者手術成功,耐心講解術后應注意事項,促進傷口愈合。另外,在溝通時還要注意溝通技巧,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語言性溝通:交流和傾聽是有效的溝通的最直接的手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談是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是護理人員溝通的重要目的。在臨床上對于那些心情抑郁、緊張的患者要采取積極的引導和疏導,還需要重視信息的反饋。語言性的溝通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語言上的交流,要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能夠把握住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幫助其合理的調整;通過有效的溝通來使患者放松情緒與心理,從而使得患者接受護理,配合治療。其次是非語言類的溝通:所謂的非語言類的溝通即通過護理人員的儀表、行為等的外在的行為語言,其中包括神情、動作、表情等方式,通過這些方式來交流,從而將信息傳遞給患者,從而了解患者內心最真實的情緒、心理狀態,因此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進行相關的工作時,要注意平時的行為,利用自己的微笑和關懷來緩解患者的心里的緊張和恐懼感,也使得患者在傾訴時得到尊重和心理的滿足。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情緒穩定性以及手術中配合度),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患者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其中十分滿意:護理評分>80分;比較滿意:評分在60~79分;不滿意:評分低于60分;100例患者均完成護理效果調查。
1.4統計學方法
對獲取數據利用SPSS22.0實施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十分滿意48例,比較滿意2例,不滿意0例 ;對照組上述數據依次為20例,10例和20例。兩組護理十分滿意度(96%vs.6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8.8811,P=0.0000)。
2.2情緒穩定與配合度
觀察組情緒穩定49例(98%),手術配合48例(96%);對照組情緒穩定41例(82%),手術配合42例(84%)。兩組各指標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11,P<0.05;χ2=4.00,P<0.05)。
3討論
手術室是一個氣氛嚴肅且封閉的環境,當患者進入到手術室后,其心理避免不了發生變化,出現波動,此時予以有效且及時的溝通,穩定患者情緒,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同時還可增強患者的信心,確保手術得以順利地完成[5-6]。根據上述實驗研究,不良心理是患者最為常見的一種反應,因絕大部分患者對醫學知識欠缺了解,而產生的一種恐懼、緊張以及不安等不良情緒。有效的溝通可使患者獲得相應的關于疾病方面的知識,使患者對疾病和手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7-8]。另外,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能使其充分信任醫護人員,進而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有效溝通能抓住患者的情緒變化,從而建立平等互助的交流關系,使患者與醫護人員的目的均能夠盡快達到;在開展有效溝通時,需要注意和患者的家屬進行適當的溝通.
參考文獻
[1]劉穎.婦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有效溝通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1):160-161.
[2]胡艷輝,袁麗媚.手術室護理中溝通方法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關系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3):104-105.
[3]達玉婷.有效溝通在婦科手術室護理中的價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9):130,128.
[4]周佳彬.醫患溝通在婦科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2):840-842.
[5]樊小燕.婦科手術室護理中有效溝通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2):252-253.
[6]蔡穎青.略議婦科手術室護理中有效溝通的價值[J].養生保健指南,2016(43):86.
[7]李艷梅.淺談婦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有效溝通[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3):94.
[8]孫營,孫錚.有效溝通在婦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
作者:劉也滋 單位: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