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09:31: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管理審計在養老服務產業中的運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權威部門統計,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了2.3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高達16.7%,養老產業能否適時實現規范化、健康化發展,關系到人口老齡化問題能否得到有效緩解。養老服務產業在飛速發展過程中,許多問題也暴露無遺,面臨著諸多風險因素。因此,從審視視角出發,以積極的姿態來分析該產業存在的風險,加大防范力度,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與緊迫感。筆者從管理審計視角出發,對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客觀公正地指出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策略。
1管理審計概述
從定義層面來看,管理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下,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管理行為進行測評與監督,使許多潛藏于其中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幫助被審計單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審計人員要發揮有效監督與檢查作用,對各個角度對表面經濟現象進行剖析,客觀公正地給出審計意見。通常情況下,產品與服務定價、內部控制、管理流程等都是重點審計內容,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內部控制有效性、規范風險、最大化提升資源利用率的目的。從企業發展角度出發,管理審計能幫助企業巧妙地規避風險,使企業管理向著規范化、健康化方向發展,使企業管理水平、內控能力邁上新臺階。同時,管理審計能敏銳地捕捉到潛藏于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與問題,通過積極有效的風險評估與預測,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最大化地提升經濟效益,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
2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不可否認,養老服務引入我國的時間并不長,最早的歷史不過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直到今天,盡管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卻仍停留在起步階段。自21世紀以來,人口老齡化成為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黨和國家也相繼頒發了一系列政策方針,對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進行積極引領,為該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使更多人享受到政策與經濟發展紅利。盡管如此,仍暴露出許多問題,集中如下。
2.1養老服務政策紅利不斷,扶持政策依然有待完善
當前,人口老齡化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重視,相繼頒發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針對我國老齡化的特殊性,就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出臺了意見性文件,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各項方針的積極引領下,在意見性文件的規范與約束下,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與此同時,國家將養老服務產業納入“十三五”建設規劃體系當中,標志著養老服務產業得到了國家的足夠重視,現已頒發的各項政策將發揮出市場化、產業化導向作用。由于許多政策在推行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問題,落實過程也不夠透明,政策的指導性、前瞻性被削弱。
2.2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整體服務水平待提升
在養老服務行業發展過程中,遭遇的最大困境就是專業人才的匱乏,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數量嚴重不足,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行業發展。從現階段情況看,護理人員性別結構不合理,以女性居多,多數來自于貧困落后的農村地區,也有一些是下崗職工,自身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加上工資待遇較低,護理人員流動性較強。同時,多數護理人員在正式上崗之前并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醫療保健知識匱乏、護理水平較低,不能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務。此外,護理人員數量也嚴重不足,據權威部門統計,我國養老服務人員需求量較大,盡管經歷了二十余載的發展,人才缺口仍為九百多萬,在僅有的22萬從業人員中,取得職業資格的不超過一成。因此,每個護理人員都承擔著較為繁重的工作任務,行業發展較為遲緩。
2.3市場運作不佳,供需失衡
一方面,養老服務市場發展不規范,缺乏完善的行業標準,硬件設施建設速度緩慢,嚴重制約了服務水平的提升。從現階段情況看,我國并沒有構建起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無論是行業標準的制定,還是外部監督,都具有明顯的滯后性。許多企業將利潤放在首要位置,隨意抬高服務價格,服務質量卻得不到有效保障,市場并沒有步入規范化發展軌道。另一方面,供需矛盾得不到有效解決。許多企業前期投入了大量資金,卻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資金回籠,行業風險系數較高。尤其是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時代,服務成本不斷提高,在利潤持續降低的情況下,很難吸引更多資金,行業投資規模較小,不能為更多人提供養老服務,供需矛盾得不到有效解決。
3管理審計視角下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策略
養老服務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出現問題也是在所難免,在管理審計視角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產業規避風險能力。
3.1強化企業管理審計工作隊伍建設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審計人員要從不同角度出發,客觀公正地對企業的發展情況給出綜合性評價,遵循前瞻性、發展性原則,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審計。管理審計要想適應時展、與時俱進,就需要適時打造一支綜合能力強、責任心重、業務精湛的管理審計工作隊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增強從業人員綜合素養。要想增強管理審計的實效性,不僅要掌握扎實的業務功底,還要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能對國家政策方針做出正確解讀,還要有敏銳地洞察能力,能透過表面現象識別潛藏于其中的風險。在工作過程中,還要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應變能力,掌握溝通技巧。第二,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向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增強自己的政治修養,擺正自己的位置,增強責任心與使命感。同時,也要學習業務知識,除了必要的審計知識以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第三,做好審計人才內培外引工作。為了最大化發揮出管理審計的功能與價值,企業要努力要加大管理審計人才培養力度,為管理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人才保障。但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為了在短時間內優化審計隊伍結構,不妨從外部引進優秀審計人才,優化審計隊伍能力、年齡、知識結構,為風險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3.2明確審計的重點
為了將養老服務產業引向規范化發展之路,有效規避各種風險,開展審計活動時,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切入點,明確審計重點,理順問題的發展脈絡,最大化發揮出管理審計的重要作用。審計重點包括五方面內容:一是最近一段時間內養老服務產業總體發展趨勢、取得的成就,包括區域內老齡化人口數量、機構規模、民生政策等,準確無誤地對產業發展情況加以描述;二是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如各項審批權是否得到落實、專項編制執行情況等;三是各項經費的投入與使用情況,主要包括財政撥款和社會性資金兩項內容,對所有經濟行為進行分析,了解所有錢款的用途,發現體制層面存在的問題;四是與行業相關的稅收政策的執行情況,了解養老服務機構是否真正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如免繳城市配套費、免征營業稅等;五是養老服務企業的運營情況,重點關注企業各項手續是否合法,揭示運營過程存在的風險。
3.3建立現代化審計信息系統
“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借助于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可以使信息處理與輸出速度得以提高,增強管理審計的有效性,降低數據處理的錯誤率。所以,要發揮出網絡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優勢,構建起數字化、信息化審計系統,制定出程序化、統一化審計標準,為工作效率的提高做好準備。同時,也要通過正確引導,使審計人員牢固樹立終生學習意識,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軟件,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審計任務。借助于科學、完善的審計信息系統,能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如實描述行業發展現狀,敏銳地把握住行業風險,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3.4不斷地改進和優化審計方法
在進行管理審計過程中,要在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積極探尋工作新路徑,不斷優化與完善審計方法。第一,在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創新審計思路。第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管理審計實效性。第三,加快管理審計數字化進程,充分發揮出大數據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引進先進的審計軟件,通過培訓活動提高審計人員計算機操作能力,使他們能嫻熟運用審計軟件,提高數據分析準確性,使審計質量得到有效保證。第四,逐漸將更多的精力傾斜向事前審計,以科學的方法來對風險進行分析、測評,提高觀察、判斷、分析能力,把握住潛藏的風險,提出合理性建議。
4結語
綜上,發展養老服務業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的有力途徑,是一項直接關系到生命尊嚴與質量的產業。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極其嚴峻,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卻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構建起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從管理審計視角出發,增強管理審計在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提高養老行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率,為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所以,要從構建信息化審計系統、優化審計流程與方法、強化審計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增強管理審計的實效性,幫助企業增強規避風險能力,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韓淑娟,譚克儉.政府的責任邊界與養老服務業的突圍路徑[J].東岳論叢,2017,38(08):27-31.
[2]張歌.居家養老服務資金渠道及作用機制的經濟學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7,(13):63-66.
[3]楊立雄.中國老齡服務產業發展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2):69-76+2.
作者:曹璞 單位:西安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