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09:13: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什么是“互聯網+”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時期的發展形態,具體來說“互聯網+”指的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以傳統產業的聯合,通過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有效方法來實現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將“互聯網+”融入到各行各業的發展當中,最為主要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性,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更為深入的融合最終達到通過產業升級來提升經濟生產力,以便最終來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積累。簡單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但卻不僅僅局限于表面上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以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來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的發展實現了跨界的融合和變革,有效促進了網絡發展的創新與驅動,重塑了網絡發展的結構,將各項內容都有效的連接在了一起。在這樣的形勢下,社會各行各業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轉變,為此,高校計算機教學也應當及時改革,以“互聯網+”的發展為基礎,不斷推進計算機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方面的常見性問題分析
(一)教育理念的創新意識不足
計算機專業教學已經在我國經歷了一段較為漫長的發展歷程。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各大高校在進行計算機方面的教學時,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意識不足的問題始終存在。教師始終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位置,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被動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許多教學內容的理解較為粗略。加之部分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時,對于學生實踐水平的重視能力不足,學生雖掌握了專業知識,但卻往往難以應付實際問題,課堂教學內容與網絡發展形式脫軌的問題越發明顯。
(二)相關課程的設置較為粗略
以《計算機應用》課程為例,眾所周知,這門課程是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基礎。互聯網的發展形勢日新月異,計算機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然而,《計算機應用》課程卻變化甚少,與實際發展之間存在的落差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是十分困難的。加之,高校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劃分較為粗略,學生的專業水平難以得到保障。
三、針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一)站在創新的角度上,更新課程教育理念
時代在不斷發展,計算機發展水平在不斷更新進步,如果高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始終一成不變,那么自然會與時代的發展形成差異。自2015年國務院頒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高校的計算機教學也從傳統的教育模式轉向了“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教育模式。“互聯網+”為高校的計算機教學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與此同時也為教學模式的轉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想要弱化挑戰、強化改革,高校就應當不斷加強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構建起更能符合實際發展情況的教學模式,轉換傳統的教學理念,站在創新的角度上進行教學改革。以《計算機應用》這一課程的教學為例,教師不應當始終作為計算機教學課程的主導者,而是應當轉變為課程教學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多為學生營造上機操作的機會,通過實踐來檢驗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除此之外,隨著各類計算機軟件、手機app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新型的技術手段,來加強學生的專業水平,協助學生進行課下專業知識的學習,從而為學生營造更為便捷、合理的學習空間。
(二)立足時展形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計算機網絡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都有效推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的計算機教學應當立足于時代的發展形式,充分結合時代的發展特征,來不斷提升高校在計算機教學方面的實踐水平。高校應當打破傳統計算機教學的局限性,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程學習、積極進行課程實踐,通過實踐操作來完善學生對于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想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高校應當重視計算機教學實踐基地的構建,加強對于計算機專業教學方面的投資,切實為學生營造計算機專業內容的實際操作空間。其二,高校應當加強與各大企業之間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營造具體實踐的空間,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當中造成實訓任務;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教師深入到企業當中,通過企業實際工作的實踐,來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其三,高校應當不斷加強與企業合作的深度,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資源的分配,從而實現計算機教學實踐環節的資源共享,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有效發揮實踐操作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有效作用。
四、總結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高校的計算機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改革刻不容緩。想要有效解決發展問題,有效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我們應當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優化課程教學方案,站在創新的角度上,更新課程教育理念,立足時展形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加強對于高校計算機教學實踐基地的構建、加強與各大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強與企業之間融合的深度等方式,來不斷推進高校計算機教學水平的進步,從而為“互聯網+”的發展起到一份良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衛克,以通識教育理念發展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8).
[2]武人杰,許美玲,談計算機通識教育中寫作學習的可行性[J].無線互聯科技,2014(03).
作者簡介:黃藍會,女1980.10籍貫:湖南岳陽單位:寶雞文理學院計算機學院,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