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6 04:28: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校藝術設計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 要: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集基礎性知識與專業性知識以一身的一門學科,它的課程設置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這就要求學生所學的知識是非常的廣泛的,但是也是有重點和側重方向的。伴隨著近幾年高校的不斷擴招,環境設計作為一門較為先進的學科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追捧,各個高校也紛紛開設了環境設計專業并且招生名額在逐年遞增。但是由于各個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存在偏頗,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增添相應的教學設備與實踐內容,就造成了很多院校的基礎課的設置都普遍存在知識點涵蓋不全、教學方法簡單、教學資源有限以及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不完善的情況,這都影響了對學習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不利于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和在社會職業中的競爭的。本文以淺析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為題,深入分析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具體的事實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主要從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提高師資力量以及增強社會實踐等方面來進行改革進而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效果。這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問題;策略
一、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學體制落后
環境藝術設計既是高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一種設計藝術,我們對它的學習和了解當然是要上升到藝術的角度的,但是在現在在的高校課程的設置上是幾乎看不到有關藝術的啟蒙和培養的,甚至有些學校的相關基礎課程的設置的參考價值也是比較低的。出現這個原因的很大原因就歸咎于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學體制存在問題,是不完善的。盡管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個高校也充分認識到了專業基礎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體制原因,就造成了平能對學生進行分層管理,使得教學方法簡單、教學思路單一,從而出現了教學的雷同不能進行有效的差異化管理。這樣學生的基礎課就出現了對已有畫作和設計的臨摹而不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是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大弊端,學生不能真正的上升到藝術的角度去學習和思考自己所學的專業。
(二)高校招生存在盲目性
環境藝術設計在近幾年受歡迎的程度是社會和各個高校都關注到的一個顯著的變化,這就使得各個高校紛紛開設此專業以完成自己的招生計劃。同時伴隨著各個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在進行自己本職的教育事業之外也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就會出現盲目擴招的現象,使得招生的數量激增,從而買下了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隱患。只求數量忽視質量是現在很多高校存在的問題,再加上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偏藝術類的學科,是需要一定的藝術天賦和基礎的,我們都知道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都是以文化課為主的,所以如果盲目求數量對學生也是不負責任的,會造成學習壓力過大沒有自信心等不良后果。同時也增添了教學的難度,這對學校對老師對學生都是一種挑戰。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策略
(一)課程安排的改革
受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高校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自己在課程設置上的不合理,例如:基礎課程設置簡單、教學方法傳統、課堂氛圍不活躍等,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科學性、啟發性和藝術性嚴重缺乏。各個高校不能知識泛泛而談基礎課設置的重要性,而是對基礎課的設置在全面的同時要具有針對性,突出重點,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和負擔,是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的。同時要時刻關注本專業的知識更新,以動態和事例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現在流行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內容更生更有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還可以在藝術感知和表達能力上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鼓勵學生主動觀察和動手實踐以及積極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是提高學生藝術創作的主要途徑和方式方法。
(二)課程內容的改革
素描和色彩設計是環境設計基礎課的重要內容。素描主要是以單色線條來表現所見到的物體的,以線條的輕重、粗細、虛實以及曲直等來表達物體的立體感和質感,可以表達物體的具體形態和空間感。這就對學生的繪畫和觀察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學校的課程內容設置可以多采用動態的形式,利用計算機等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幫助自己的教學和學習。使得學生的抽象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可以解決素描過于死板的問題,同時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就色彩設計來說,設計專業的色彩訓練目的表現在以培養學生的設計表達能力,使學生從單純的模仿自然色彩轉化為主動表達色彩。一般來說,學生課程設置中對色彩的認識主要經歷一下幾個階段:轉換物象的寫實色彩、色彩的概括和提煉、空間色彩、意象色彩。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通過觀察理解與動手實踐,系統全面地學習和研究色彩的成因。因此,一定要突出設計色彩的理解與表現內容,以便更好地把色彩語言應用到設計實踐當中。
摘 要:21世紀,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環境,迎來了藝術設計的新時代。應時代要求,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應轉變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觀念,把握我省設計藝術教育前進的方向,尋找具有云南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特色
1在知識經濟時代,藝術設計將成為人類十分主動和相當自覺的一種行為。大至建筑、環境、公共藝術、城市規劃,小至食品、服飾、生活用品、勞動工具等,總之,人類一切生存空間、物質和生活方式,都要經過精心而富于創意的設計,人類將生活在一個經過了設計并不斷被設計著的藝術環境和文化氛圍之中,甚至達到離開設計便無法生存的地步。也就是說,在這個新世紀,設計本身將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將成為一種歷史沿革的文化。因此,我們稱這個世紀為“設計文化的時代”。不管人們愿不愿意,或是否自覺,它都將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推動著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
因此,宏觀環境的新特點對藝術設計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經濟體制的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需要從政治、思想、理論、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提供保證。但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質。人是社會的主體,人文素質的高低決定社會的文明程度。我們應當看到,當前設計藝術和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向綜合化的方向發展,文理結合,人文、社科已成為人才整體素質培養的基礎,這已成為未來專業改革的趨勢。因此,專業上要進一步拓寬,著重培養復合型人才,培養適應面廣、應變能力強的人才,已經成為20紀的必然趨勢。目前,社會對設計藝術人才的需要,已經呈現出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的特點。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面對社會對藝術設計事業發展的需求,要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新人才,首先就要轉變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觀念。從設計藝術的人才模式來說,就要把現在比較單一的注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轉變為進行知識、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教育,把專業教育與知識教育結合起來。即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教育,增強其適應社會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厚基礎、寬知識、能力強,素質全面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此,要進一步強化現代教育的意識。社會進步要求人才的素質全面提高;市場經濟,要求人才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人才有更高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高科技的興起,要求人才具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基礎和掌握現代技術的能力;加強與國際接軌,要求人才對世界文化有更深入了解和批判吸收的能力。總之,教育要為現代化服務,教育思想首先必須現代化。
在推進藝術設計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不要忘記就世界范圍來看,著名學科教育的發展都強調其特色性,結合自身的情況,辦具有本省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才是云南省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方向。
云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和其他省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多民族性,決定了云南省設計藝術教育的特定性。我們不能無視自身的文化背景去完全接受和模仿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甚至是發達國家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而是應積極地去創造和建立具有云南省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模式。
一、積極引進并消化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甚至是發達國家的設計教育模式 。
毋庸置疑,我國近代高校設計教育的產生和近幾十年的變化、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受到西方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的影響,特別是在最近的20年中。隨著改革開放和國門的打開,西方的各種不同的設計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不斷傳入我國。確實,這些都給我們的設計藝術教育帶來了一些推動。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對西方設計教育的歷史缺乏一種系統和整體的了解和把握。對他們近現代學校設計藝術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各國設計教育思想、目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的影響等史實了解甚少,所以在面對不同國家的各種設計教育思想理論和經驗時,就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進行有效的借鑒,于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襲”甚至“牽強附會”的現象時有發生。再加上我省設計教育研究領域的力量相對薄弱,這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劇了云南省設計藝術教育領域的混亂局面,影響了云南省設計藝術教育事業的健康和有序發展。總之,引進是對的,但我們必須進行消化,在消化當中有效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
二、“尊重傳統,把我們的國粹引入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理念中去”
從文化的觀點看,人、社會和自然構成了一個世界的有機整體。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生態環境,任何民族的造物活動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環境和社會環境。在造物的同時也確定了自身特有的審美觀念,形成了獨到的藝術風格和與眾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不同社會結構影響下所產生的民族精神。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千姿百態。它包括著中國傳統的自然觀和思維方式,其思想智慧和造物原則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省更因各民族聚居,其各民族的文化不同,具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空間,因此,要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設計教育模式,培養出自己的設計師,不但要正確了解中國的燦爛文化,還要能融合云南自身的民族特性“尊重傳統,結合傳統才能創建真正具有云南特色的設計觀”。
三、結合地方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
云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和人文背景不同,發展存在著不平衡性,這就決定了云南省自身的發展優勢和特色。如何結合云南省的地方特色優勢,發展地方經濟,是我們形成設計教育特色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這里,無論是教育部屬的高校,還是地方屬的高校,很重要的一點是工業設計教育的發展要以市場為基礎,即就是在結合地方特色的同時,也必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服務。特色的建立必須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拿寧波和上海兩城市作一個比較,寧波是一個以輕工產品、紡織服裝、商業為特色的港口城市,是一個鄉鎮企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上海則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在高科技和信息行業方面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上海又是重商業區。所以就發展工業設計藝術教育的特色方面,寧波的工業設計教育應以輕工業產品等小型產品的開發為其特色的一部分,而上海則應以高科技和信息產品的開發為其特色。當然,一個地區特色的涵蓋面是相當廣泛的,不像上述例子那樣簡單,這需要我們的設計教育者對地區特色要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抓住高校所在地區的特色,以地區特色作為高校設計教育特色形成的一個因素,這樣才能真正地結合地方經濟特色,有效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這是一個雙贏的關系。同時也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一種方式。
四、走出去,請進來,杜絕設計教學的盲點
設計是一種社會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不僅要求設計者掌握設計技能,而且要求其熟悉與設計對象相關的知識、材料、制作工序等。隨著設計專業的膨脹,我們不難發現,許多高校新增師資都直接來自高校的畢業生,其知識點和能力都只是停留于大學期間內的學習程度,對生產第一線情況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知半解。而繁雜密集的教學任務又使他們無法更多接觸實踐,教學中設計技能的傳授只能通過僅有的課本及書面資料理解。教條式的傳授有骨無肉,這種脫離實踐的教學嚴重制約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如何有效消除設計專業的教學盲點,做好教學與實踐的無縫銜接工作,是提高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質量的新著重點,也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環節。
“走出去”就是指高校應積極創造條件,為藝術設計教師搭建了解掌握設計新動態和設計新理念的實踐平臺,以便更新觀念,把準設計脈搏,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教學的實用性添彩。特別是在云南省,雖然沒有我國中部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有著多地域、多樣化的特點,并且因為歷史的緣故造就了云南省文化對外來文化的融合,因此一定要走出去,不止是在實踐上,在文化內涵上也需要這樣。
“請進來”是指藝術設計專業應適當考慮聘用一批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設計工作者,建立一支客座教授隊伍來滿足教學所需。在我國,高校文理科聘用客座教授比較普遍,而在藝術設計學科里,此番舉措并不樂觀,尤其在一般性普通高校更是少之又少。
學術本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應著力于研究教學的有效性,著眼于剖析設計內涵,肢解設計步驟,化復雜為簡單,為學生解密,講評設計要點,拓展設計思路,透析設計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設計理念,這樣才能不負師者的天職。
榮超(1979-)男,重慶,云南工商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研究,聯系電話:13888778475.
【摘要】在新課改的潮流之下,高等學校被國家賦予了極高的期望,并適應相應的“科教興國”戰略的發展。在相應的高效轉型的背景下,對應相應的藝術人才的培養及其技術性和應用性。藝術設計類的人才培養本來是面對市場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但由于相關的種種原因,高校中的藝術設計培養人才并沒有完全符合社會所希望達到的期望值,距離社會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本文通過研究新型高校背景下的藝術設計人才的專業培養,希望可以就個人的一些看法來來談談在當今如何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的藝術設計類的人才。
【關鍵詞】高校轉型 藝術設計 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的突飛猛進,高校錄取率常年來居高不下,適齡階段的青年被各大高校錄取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據分析,到2020年我國的高校毛入學率將到達40%以上。我國的大學分為應用技術、理論研究等多個類型,而現在的大學有些過于重視理論研究,導致教育環境的不平衡。現在的經濟型社會需要的是一批應用技術型的人才。相應的也需要技術型的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
一、想要落實高校藝術設計人才的改革培養,需要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座談指導
想要為社會和企業輸送專業對口的藝術設計人才,需先對于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進行到崗后的要求,對于不同崗位所需要從事的主要工作,每一個設計師都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與實踐能力。因此相應的高校部門可以邀請一些成功的設計公司或是人事部門的相關人才,來到學校參加一些研討性的會議。通過成功人士對學生進行演講,講述自己的成功案例,培養學生相應的自信心。只有將企業的需求做到及時的反饋和采納,才能相應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并以此制定更加貼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出全方位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二、與相應的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構建雙贏的態勢
想要發展技術型高校,培養技術型藝術設計人才,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對即將從事的工作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自己動手,將課堂上學習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際行為緊密的相結合。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邊工作的過程中邊學習,和企業實現雙贏。例如可以聯系知名企業,和企業實現相應的緊密合作,與即將畢業的藝術設計類學生簽訂就業協議,為學生提供可以進行實習的地點。這樣既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又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實習和實踐的就業地點,實現校企的雙重進步與發展,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三、將實地踏勘與課堂教學合二為一,保證最佳的教學效果
由于設計藝術類專業的課程大多采用的是純粹理論與真題假做等傳統的授課模式,這對于建立應用型的技術人才培養方略是很不利的。從對于技術型人才的全方位培養方面來看,有必要針對教學大綱進行相應的修改,來讓專業課的知識內容更加的貼合實際,將其與實地考察、設計操作等方式緊密的結合,不讓學生局促于課堂之內,讓學生可以從課堂走到實踐的崗位,讓學生對于二者的結合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
例如:在講授有關藝術類的課程中,本來是充滿寫意性的課程,卻被強行的給安排在了課堂中進行。雖然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實例圖片和相關的視頻,做成了PPT來進行講解,圖片做的美輪美奐試圖讓學生聯想到“實景”的效果。然而卻只能起到模仿的作用。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難以提高,從而導致學習的效果不高。此類課程更適合將實踐應用到其中,進行真正的寫真。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本地相關的景點進行考察,將最真實的場景帶到學生的視野中去,或者將學生帶到相應的企業中,讓學生對于現場的企業背景,企業場景特色進行自我的描繪。再通過自我的想法和理念,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出自我的一套風格。這樣,不但可以將課本中的課程盡可能的發揮到最大,還能鍛煉自我的認識和動手能力,改變以往的枯燥感,激發學生的興趣,一舉多得。
四、壓縮在校的理論學習時間,更多的讓學生投入到實習實踐崗位中去
長時間的進行理論學習,逐漸只會養成紙上談兵的習慣,對于自己的動手能力沒有一個很好的提高。對于設計藝術類的人才培養,不能將其過多的拘束在課堂之中,應該減少專業中帶有重復性質與并不重要的理論課程的學習,減免部分作用甚微的課程教學,轉化為相應的實踐教學。除了到之前提到過的名企公司進行參觀考察以外,還要留出至少半年或者更多的時間來讓學生自己動手上崗實習,跟蹤相關的項目,親臨實地,參與設計類的研究。
五、讓企業專家客串到學校與教師進行協同合作,共同參與教學研究
高校中的授課教師大多只是理論上的能者,在實際應用方面他們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對此就需要相應的企業設計施工人才以及設計師的幫忙,來對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知識補充,也是對學校提升師資力量的重要內容;讓企業中的專家為學校帶來新鮮血液,將對高校藝術設計類的人才培養提供更大的幫助。
結束語:在高校轉型的背景下,藝術設計類人才需要更加的與市場接軌,與相關企業達成應用的合作,實現雙方的共贏。這既是社會企業的需求,也是高校教育發展的趨勢,更是廣大的藝術設計類學生所迫切需要的一種全新理念方式。藝術設計類的人才需求本身就對于實踐性有很高的要求,不能一味的按照理論式教學,盲目跟風,要著手對于藝術類專業有一個獨特的改革方式,將其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融會貫通,打造出新時代的藝術設計類的人才。
【內容摘要】隨著現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及應用普及,許多高校在教學中已經開始廣泛運用多媒體課件。這種教學模式以數據化、直觀化、風格獨特、實踐性強及覆蓋面廣等優勢,使得教學獲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尤其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這種數字多媒體課件的出現,無論是對學生的美學教育素質提升方面,或是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個設計新穎、直觀、邏輯性優良的多媒體課件,不僅可以高效地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 數字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優化教學開發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生活中電子、網絡、智能產品的日常應用已經越來越普遍,多媒體數字教學課件也在各個院校中被廣泛利用起來。多媒體課件如今已經占據了課堂教學主角的位置,使課堂的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靈活生動。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課堂教授過程相對于傳統板書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多面地感受所學內容,賦予課程更多的畫面感和立體感,并且還可以在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開闊學生的認知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非常實用、高效。這種新穎的現代教學方式,為高校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種新時代、新思想的靈動體驗,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與學生所認可。
一、多媒體課件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顯著優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多媒體技術并不是簡單地將各類不同的信息媒體技術結合在一起,事實上這是一種將圖形、圖像、文字、數據、影像、音像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技術,再通過電子技術進行整合和處理之后形成的一系列系統操作的現代信息技術。因此,多媒體課件的科技性便決定了其明顯不同于以往傳統課堂的機械性教學。
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藝術設計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更加靈活和立體,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氣氛。這種充滿活力的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興奮神經,讓學生感受課堂教學的創意。對于學習藝術設計的學生來說,多信息的全方位展示有利于綜合設計思維的培養與養成。這種教學模式看似以教授知識、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為目的,實則是通過渲染氣氛來調劑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又不會使學生在活潑的氣氛中忽略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而且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循序漸進地消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二)突出教學重點
在現今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無疑已經占據主流,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對視覺感受的需求也較高。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結合具體案例給學生觀看參考圖片時就會遇到信息量不夠、書本過于陳舊等問題。而多媒體課件這種結合了畫面、文字、色彩和音效的教學形式摒棄了傳統的各色粉筆,避免教師繁重的實物展示工作,更加便利、直接的在課堂中演示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案例分析更加直觀、立體,教學難點一目了然,使學生印象深刻,同時教師對課件內容可以隨時添加與修改,豐富課件信息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締結師生互動的橋梁
課堂中,往往學生最怕的是教師提問,教師最怕的是學生“冷場”。而對于藝術設計這一類注重實踐教學的專業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必不可少。多媒體課件的出現,有效解決了上述課堂問題,學生在直觀感受的驅使下可以產生更多的疑問,同時可以展示學生自己的課堂作品,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這種積極思考、積極發問、積極解決問題的輕松課堂氣氛,替代了傳統課堂沉悶的說教模式。可見,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效果的同時,也有助于增加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藝術設計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原則
(一)設計思路
藝術設計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要嚴格以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生的理解思維為切入角度,在課件的設計上突出教學重點,保證圖片的時效性及與知識點的呼應性。注意表現形式的新穎、別致,充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方便學生學習記憶以及參考的教學目的。
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不建議設計者堆砌過于龐雜的文字,主體應以大量實際圖片案例為主,且字體的風格與字體的大小更應該根據圖片需要進行調整。在課件中不便直接贅述的內容可以附加相應網絡連接以便于查閱。當然,為了加強教學效果,豐富的短片、可愛的動畫以及震撼的音效都是增強學生興趣的必須內容,這也有效適應了視覺記憶、聽覺記憶、行為記憶等不同記憶類型的學生,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圖文設計
由于一般多媒體課件都需要被投影到大屏幕上,因此若想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在字體的類型與字體大小的選取方面至關重要。而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多媒體課件,字體選擇不僅需要清晰,更要美觀,與整個課件設計風格相統一。但是字體的類型并不需要使用過多,這樣并不利于學生記憶,并且更加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覺。此外,圖片的展示需要相對獨立,圖片可以單幅展示,不需要過多文字的添加,主要以教師口述介紹與解釋為主,這樣學生不受其他元素的視覺干擾,思想自然更加集中。
(三)色彩設計
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色彩的搭配設計尤為重要。視覺的第一感知就是色彩,色彩可以影響整個課件的風格與最終展示效果,所以多媒體課件想要在課堂上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套恰如其分的配色方案必不可缺少。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極高,對于教育者而言,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式已不僅僅是對知識教授的形式改革,更要通過課堂感受,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感覺。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適應的顏色搭配,學生在學習中就對教師精心的色彩設計有所體會,并慢慢消化和吸收,達到最佳的課堂學習效果。
(四)編排設計
以完美的藝術感官形式表達出教學所傳授的知識內容,是實現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如果說此時的課件是一件經過設計師精心雕琢的藝術品,那么不同形式的編版就是其藝術框架。這里所謂的編排,并不是簡單的平面排版或幻燈片制作,而是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結合內容的邏輯關系,相應融入圖像、動畫、音效、字幕等特殊效果,是更加靈活生動的表現手段。多媒體課件直觀的形象、具象的趣味呈現,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可以教會學生如何開展設計工作。
三、多媒體課件的操作與應用
(一)多媒體課件教學中講授與操作的統一
在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講授時需要注意課件展示的速度,在課件展示中注意授課進度,以便達到教學目的。并且要充分將課程的講授與課件的操作相結合,及時調整、引導學生的設計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隨時關注學生對課件的反應反饋,把握課堂的節奏。
(二)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教與學的互動
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是一種以媒體教學為媒介,在由師生共同創建的教學氛圍中進行的平等、和諧的啟發式互動的教學行為。這種以多媒體課件為課堂主要角色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和學生都有積極參與教學的樂趣和機會,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的接受走上了主動的求學。通過對課件的充分開發與設計,并在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多方面內容整合的前提下,教師不僅可以親自操作,更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根據學生的反饋完善課件,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把豐富的思維創造力和激蕩于心的創作激情變幻為形象、生動的多媒體畫面,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課堂越來越受到師生歡迎,多媒體課件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在衡量著院校教學設備現代化方面的即時水平,所以多媒體課件自然而然成為影響課程質量的重要因素。優秀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絕不是教育者單方面設計的課堂硬性流程,而是真正可以體現課堂教學重點、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并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得在其中的教學過程。優質的藝術設計教學多媒體課件,應該更加注重課件的設計感,將教學者對設計的理解融入到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以挖掘設計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實際效果、提高教學的質量、調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積極性為重心,在多媒體的應用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
作者單位: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
摘 要:目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仍然采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與行業實際工作相脫節,阻礙了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這種嚴重不符合當下實際需求的教學模式應該盡快拋棄,加強對學生實踐教學的改革,只有理論學習時刻聯系實踐,才能將學生真正培養成高質量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問題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邊緣性地綜合藝術學科,該專業的出現是因為社會上逐漸興起各種裝飾設計公司,需要大量的應用型技術人員。因此,各大高校也隨之增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致力于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專業人才。然而,由于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起步較晚,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側重于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灌輸,嚴重忽略了實踐教學的傳授。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經驗,不利于學生以后勝任工作崗位。由此可見,高校當下的燃眉之急就是進行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課本教學內容陳舊,不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我國各大高校仍然選取傳統的教材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本教材資料,而傳統的教材編寫周期較長,不能及時將當下的新內容、新案例和新材料納入到教材中。因此,導致學生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仍然是以前的舊知識,不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嚴重阻礙了學生與時俱進地發展。
2、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側重于理論知識
由于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起步較晚,因此,在開課之初一貫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傳授各種理論知識,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違背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初衷,也逐漸導致學生對該專業學習失去了興趣。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機械化地死記硬背各種理論知識,嚴重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喪失了主動學習的欲望,將學生培養成學習的機器,不利于學生心理和生理上健康地成長。
3、缺少課外實踐經驗,與社會接觸較少
從根本上來說,環境藝術設計其實是人們對空間的一種新的要求,通過各種設計和改造,來不斷滿足對原有環境的創新和提高。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師資、教學環境等一切外界因素的限制,導致高校實施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的現象,嚴重缺少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在實際過程中由于缺乏實踐經驗而無法勝任工作崗位。縱觀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一味給學生不斷地灌輸各種理論知識,很少融入一些案例教學,導致理論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只能成為“書呆子”。由此可見,這種缺乏實踐經驗傳授的教學方式,雖然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但是只能是紙上談兵,不具備任何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因此,社會上逐漸出現一些反常的現象。高校學生在畢業之后,由于缺乏一定的實踐工作能力,都紛紛報名參加專業技能培訓班,無論是在金錢上還是時間上都造成了嚴重的浪費。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諸多的弊端,因此,全面實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刻不容緩。
二、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
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新理念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多種知識。同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又是一門極具實踐性的學科,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比較看重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能忽略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樹立積極的新教學理念。以《建筑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課程為例,該課程實踐性較強,要求學生掌握對裝飾材料的識別和鑒定方法。假設教師一味注重課堂傳授,將導致學生只能得到“文字上的實踐”,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是束手無策。因此,教師應該切實將“理論夠用,注重實踐”新理念貫徹落實到位。因此,對于一些最基礎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講授,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之后,帶領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觀察。通過親身實踐,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有效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在環境藝術設計行業中,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實用型人才。為了幫助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成為真正的實用型人才,高校應該轉變以往落后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模式過渡到專業技能培養模式,推動學生成為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同時,高校應該及時了解社會市場的動態,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調整自身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同時,多多創造機會,鍛煉學生,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才能清楚客戶的具體要求,按照客戶的要求設計出滿意的方案。由此可見,高校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時,適當融入設計表達和情境溝通的實踐課程,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3、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首先,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這種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來說,培養學生掌握夯實的基本技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整體技能水平。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進行專業實踐教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充分利用教學時間,教師應該減少一些不相關課程的安排,加強對學生專業基礎技能的訓練。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合理安排好課程順序,加強課與課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在這種合理的教學方式的指導下,學生才能夠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加牢固地掌握各種理論知識。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實踐――理論――實踐”的模式。眾所周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不僅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且覆蓋到廣泛的理論知識。教師只是一味地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沒有確保學生將知識不斷內化,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偏低,從而學習效果也不太令人滿意。即使學生完全掌握教師所傳授的各種理論知識,但是并不能解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因此,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當下的社會現狀,明確學習的目標。在講授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前,先進行簡單的實踐課程,引導學生對該行業有一定的基礎了解,明確學習的方向。然后,再將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帶入到理論學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掌握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切實豐富了學生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經過高效的理論學習之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各種復雜瑣碎知識點的印象,教師可以再一次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通過第二次實踐教學,有效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真正成為專業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最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實踐教學中,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和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親身去經歷。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中到當地的工地參觀學習,觀察和參與到繪制、材料分析和施工工藝做法分析中。對于一些操作簡單的施工工序,鼓勵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的記憶,而且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社團中,加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為了保持社員的活力,社團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設計競賽活動。采取相應地措施鼓勵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不僅充實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當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實際需求,因此,實施教學改革顯得尤其重要。進行實踐教學改革,不僅切實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同時,高校為了響應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對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培訓,真正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實踐能力,成為社會急需的專業實用型綜合人才。
作者簡介:
秦啟,男,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工作,研究生,助教,長期從事環境藝術設計類教學與實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