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01 04:48: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

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及探討

摘要: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多元化,在培訓內容上應該更加注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實踐的結合,培訓模式要根據培訓效果逐漸創新和變革。本文介紹了培訓的含義和目前培訓模式中遇到的問題,列出了幾種培訓模式,重點探討了培訓模式的創新機制,以期能夠對中小學教師培訓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培訓模式 多元化 創新 變革

中小學教師是祖國后備力量的啟蒙老師,這個時期的教育對中小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中小學教師的培訓主要是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但是針對不同科目、不同地區以及不同環境的教師培訓的模式并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討中小學教師的各種培訓模式。

1 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含義及目前培訓模式中的問題

《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給出的“模式”的定義:“對任何一個領域的探究都有一個過程。在鑒別出影響特定結果的變量,或提出與特定問題有關的定義、解釋和預示的假設之后,當變量或假設之間的內在聯系得到系統的闡述時,就需要把變量或假設之間的內在聯系合并成為一個假設的模式。”模式處于理論和應用的中介。我國教育家鐘祖榮對教師培訓模式的定義進行了結構化,分為培訓者、受訓者、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等各種結構形式,基本構成要素是培訓理念、培訓主體、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手段和培訓管理[1]。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培訓的主要目標還是放在提高教師學歷的方面,教師培訓的目標主要是為了達到將來評職稱的學歷水平。從培訓主體來看,現行的教師進修活動過于零散,缺乏系統化和制度化,缺乏鼓勵進修機制,很難吸引教師的自發進修。同時,還存在進修途徑比較少問題。培訓的課程設置相對不太合理,如比較偏重專業理論知識,缺少實踐課程。現行的培訓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評估機制,對培訓的中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方面沒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最后一點,就是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很多以進修學歷為主,其修進的動機處于被動地位[2]。

2 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主要模式及探討

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模式很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有多種培訓模式,主要劃分如下[3]:

第一,根據培訓形式劃分,有網絡培訓模式、問題研修模式、課題研究模式、診斷提高模式、課例研修模式、協作探究模式、研討分享模式等。其中網絡培訓模式可以不受培訓時間的限制,其他幾種模式都屬于在國際化培訓模式下在國內進行的本土化實踐,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培訓內容和方式。

第二,根據培訓對象劃分,有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骨干教師培訓模式、學科教師培訓模式,農村教師研修工作站培訓模式、新教師培訓模式等。這些模式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更注重培訓的實踐基礎。

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有很多,但是在實際進行教師培訓時要更新培訓觀念,樹立“大培訓思想”,進行開放式的培訓、開放式培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培訓的內容從理論培訓向實踐培訓開放。傳統的培訓模式主要是以專家進行理論講授,教師進行理論學習的模式,但是這種高深的理論對中小學教學并沒有多大的用處,因此在培訓前可以征求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意見,充分了解中小學教師的需求然后設計培訓內容,開始具體課程。以中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可以針對中小學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問題,專門開展作文研討班,語文課堂講授藝術研討班,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等多種方面,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在不同內容上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能力[4]。

第二,培訓空間逐漸從培訓機構向各個中小學校延伸。 集中培訓模式存在著諸多弊端,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效果,可以逐漸向教師所在的中小學校開展培訓,這樣可以有目的的對教師進行培訓,同時可以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節約了教師外出的經費。筆者所在學校曾多次邀請中小學語文作文方面的專家來我校對教師進行中小學作文寫作指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第三,培訓時間可以從以往的短期培訓向長期跟蹤培訓延伸。對中小學教師的集中授課形式有時因為時間緊、課程多而沒有很好的收獲,因此,可以將培訓的時間從集中授課延伸到整個學期甚至學年,讓中小學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運用集中培訓的理論知識,在專家指導下結合自身的工作內容解決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筆者所在的學校目前在語文科目中已經采用這種模式,從近年的效果來看非常不錯。

第四,緊跟時代,隨時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內容和機制進行創新。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切合實際的師資培訓模式是促進優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培訓模式的構建要有利于理念向行為的轉變,要徹底改變單一的培訓模式,創新現有的培訓模式,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優化教學內容和培訓形式,在課程、教材、內容、教法以及教學時間和形式方面靈活安排,內容設置上突出“實用、實踐、實效”的特點,深入基層,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提倡現場的直觀的操作式教學,采用“自主、參與、合作、共享”的學習服務,提高一線教師的教學水平。

3 小結

培訓模式要結合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要更加注重培訓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科研引領、教學主體和教研指導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創新現有的培訓模式和培訓的多樣化,立足于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最終提高整個中小學教學水平,為中小學生的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簡介:田崢,貴州省貴陽市貴州教師教育學校,貴州貴陽 550005

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淺談新課改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教學模式的改進與優化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教師培訓顯然已經跟不上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歷培訓的模式已經不能在新課程下的教師培訓中發揮優勢,中小學教師是新課程的具體實施者,作為承擔培訓任務的高等院校,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培訓成為新的課題。對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教學一定要顯示出獨特的魅力,滿足特殊學習群體的個性需求,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主要針對新課改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問題進行淺析,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教師;培訓;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滲透,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逐漸地暴露出來。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主要是強調以培養學生積極性為主,以學生的學習方法為引導,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扮演著教學者的身份,也是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很大的幫助。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才能真正解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全面促進新課程的開展,有效地完成教師培訓就成為新的教學課題。

一、傳統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觀念與方式相脫節

傳統的教師培訓往往在倡導先進、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同時,卻采用了與這觀念不符,有時有些培訓方式甚至是產生不良結果的方式。例如,培訓的目的主要是更新觀念,提倡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教學觀念,但是當前對教師的培訓卻仍然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給予培訓教師參與到課堂中的機會。一般要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教育觀念,而另一方面對教師的培訓卻仍然采用傳統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在培訓中學到的教學技巧就是模仿,根本就沒有自己參與創造。培訓的目的是倡導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教育觀念,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卻根本沒有考慮到受培訓者的需求,還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這種觀念和方式與培訓的目的相脫節,對于教師來說并沒有加強他們進行教學改革的觀念,反而加強他們對錯誤觀念的印象,由于整體模式沒有改變,因此,即使在培訓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策略或技巧,教師也不會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自覺地運用,更不可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創造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2.對教師的教學背景不夠重視

長期以來,在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觀念,就是“學生是一張白紙,任由教師描繪”,對于學生在進行正規教育之前掌握的知識產生忽視。事實上,兒童在進入學校,甚至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對一些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對一些生活的常規有了一定的認識。上述誤解延伸到教師培訓中就演變成完全忽視教師對教學觀念的認識,對教師的教學背景認識的也不夠,因此,將教師也認為是“一張白紙”,認為只要一味地將科學的教育觀念傳授給他們即可,完全沒有考慮到他們是否接受。然而,通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教師的頭腦中如果始終保持這種錯誤的觀念,那些與其已有觀念不符的科學教育觀念就很難進入他們內在的認知結構中。這就告訴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必須要時刻關注和重視教師已有的教育背景,幫助他們理清已有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使他們很好地接受和吸收培訓所倡導的科學教育觀念,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

3.對高層次學習與基礎學習的界限認識不清

教師培訓的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師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而實際的教學問題并沒有唯一的答案,因此,教師在培訓中學習的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方法,而是解決具體問題的高層次的學習。傳統的師資培訓對高層次學習與基礎學習的界限認識不清,教學設計安排不合理,沒有完全讓教師融入課堂中,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因此,并沒有真正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層次學習需要真實的情境,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真實性的任務,這樣學習者從探索具有復雜性、整體性和挑戰性的任務中獲取經驗,將有助于他們構建起針對具體情境的問題解決圖式。

二、新課改下的教師培訓模式

1.樹立教育新理念

樹立良好的新教育理念,是開展新課改下教師培訓工作的前提條件,對于教師的培訓不僅僅限于對新教材的熟悉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要求于教師充分理解課程改革的目標、指導思想以及教育哲學、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學行為的一系列變革。當前,新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改動比較大,更加強調的是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全面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實施課程改革,必須要求教師樹立教育新理念。

2.加強培訓者的培訓

對培訓者進行培訓,是當前開展新課改教師培訓工作的關鍵環節,這個過程一般是由高等教育機構負責實施,由主管師訓工作的部門組織一批具有一定教育理論知識素養的師范院校教師和教研員參加的培訓,一般是采取報告、專題講座、教學案例評析等形式對培訓者進行先期培訓,增強他們對新觀念的認識,促進后期對全體教師的培訓。

三、構建合理培訓新模式

1.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新模式

“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注重“先問題,后學習”,即在培訓者指導下,學員從現實的實踐活動中選擇出現的教育問題,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開展主動探究式的綜合學習。問題是培訓過程中的事實依據。問題確定以后,培訓者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問題呈現給學員,讓培訓者和學員同時面對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很大空間去思考和創新,通過這個過程實現共同進步,雙方受益。與傳統培訓模式不同的是,在“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中,培訓者沒有固定講課任務,所講述的知識都是動態的,更多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求在培訓前必須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研究,對培訓者的創造性和探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培訓新模式

當前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完成培訓工作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同時也無法滿足教師在進行課改不同階段的需求。同時這種培訓模式應用到現實的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教學能力的增長還是在具體的工作中形成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校本培訓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集中式培訓的基礎上,結合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開展多層次全員性的校本培訓。這樣既從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出發,解決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同時又把學校的發展目標和需求考慮進去,充分實現教師專業技能和學校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3.參與式培訓模式

參與式培訓模式主要是使用參與式的方法進行的一種培訓模式。這種模式強調培訓者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多向交流與互動,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員參與各項培訓活動,發揮學員的主體性,使學員在參與中掌握知識,發展技能,并形成正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價值取向。學員對培訓活動的參與表現在意識和行動兩方面,通過對自身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反思,充分領會新課程改革精神,通過對典型教學案例的剖析,充分實現理性和感性的統一,讓學員在培訓學習中主動進行思考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總之,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必不可少。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更新已有的教學觀念,增強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教師教學工作的方向性,對于教師專業化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讓學習者有著“授人以漁”的收獲,最終全面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

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論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革新

[摘要]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環境艱苦,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接受現代信息和繼續教育機會少,專業發展緩慢,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影響了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提高的必要條件。革新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構建適合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特點的教師培訓模式,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者必須研究探討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要切實增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體現培訓過程中受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和培訓者的主導地位。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革新

[作者簡介]吳龍(1964-),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和邏輯教學;吳海峰(1962-),男,遼寧開原人,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繼續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師管理與培訓;胡久江(1963-),男,江西新建人,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繼續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江西南昌330103)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江西省縣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的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課題編號:09JY232)

[中圖分類號]G6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1-0056-02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我國基礎教育在農村地區約有一億多學生,六百多萬教師,廣大農村教師支撐著中國教育的大半壁江山,他們是基礎教育的脊梁。作為農業大省的江西省,總人口四千四百余萬,其中農村人口占60%,據調研統計,至2009年,江西省普通中小學校有10914所,農村中小學校9922所,占90.9%,普通中小學校教師有335902人,農村中小學校教師23481人,占69.9%。調研還顯示,我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環境艱苦,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接受現代信息和繼續教育機會少,專業發展緩慢,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影響了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我省基礎教育發展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素質。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是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必然需要。但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相對單一枯燥,說教灌輸,與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相脫節,影響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有必要討論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革新問題。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模式的研究既是理論層面上科學的求真,也是工作操作層面上的務實。模式是在解決某一類問題的過程中,經過總結、提煉、加工,突出了事物本質特征的一種范式,它可以被模仿、推廣和借鑒,可以使人們面對復雜的事物運用模式解決實際問題。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為適應時代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要求,為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素質而實施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從系統論角度看,它主要由培訓主體、培訓理念、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與培訓管理等構成。模式分析現在被國際、國內各行各業廣泛運用,在農村教師培訓中加強模式革新的分析,將能夠使我們有效把握培訓的本質,并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培訓工作過程中,認識培訓發展規律,解決相似條件環境下的實際情況。

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結構性和總體素質兩大突出問題。就江西省而言,一是農村中小學,30~40歲這個年富力強階段的教師數量普遍偏少,出現中青年教師斷層現象;二是整體素質亟待提高,與城市學校比較,小學教師專科學歷以上的低于27%,中學教師本科學歷以上的低于31%。2010年我們對江西省資溪縣、安福縣、南昌縣10所農村學校的400名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統計結果是,能夠參加省級以上培訓的僅為15%,絕大部分教師在縣鄉培訓,其中還有26%的教師沒有參加培訓。接受調查的教師認為,現在培訓存在的前三位問題是:單向灌輸忽視學員的感受、與教學工作結合不緊密、培訓計劃一刀切。他們最希望的培訓形式是教學觀摩、案例分析、集中培訓、專家講座。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培訓以行政推動、機構參與、教師被動參加為主。統一的培訓計劃,使培訓缺乏針對性,想來的來不了,形成了培訓供給和培訓需求間的矛盾。統一的培訓形式,以培訓者為中心,單向灌輸,使培訓易走過場,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缺乏。統一的培訓內容,使培訓脫離農村中小學教學實際,難以滿足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需求,形成了教師參加培訓的倦怠。

如何通過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革新,給農村中小學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成長的平臺,切實增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探索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真正體現培訓過程中受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和培訓者的主導地位,構建適合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特點的教師培訓模式,是從事培訓工作者必須要研究探討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革新的理念指導

1.終身學習的理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第一次在國家層面將繼續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社會變革的今天,工業化、信息化、國際化的趨勢已經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斷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訓成為每個人發展的基礎,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只有通過持續學習和接受教育培訓,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現代的教育觀念,高超的教學能力,才能勝任承擔未來教育工作的任務。因此,教師培訓模式革新必須著眼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2.為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服務的理念。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發展存在許多特殊性,體現在學歷不同、水平不一、培訓經費缺乏,職業倦怠較嚴重等方面。因此,在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革新過程中,不僅要了解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現實要求,而且要思考它們的潛在要求,同時,還要研究他們未來發展的要求。在模式的選擇上,要尊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現狀,尊重城鄉教師實際差別,尊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選擇,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好,通識知識和個性需求結合好,培訓學習與自我反思結合好,實施按需施教,差別性的培訓,滿足不同層次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的需要。

3.為“三農”服務的理念。在“科教興農”的理念下,依據建設新農村的要求,農村中小學的服務功能得到拓展,農村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農村中小學要成為培養農村初級人才的基地、農業科學實驗和示范的基地、普及和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的基地。農村中小學教師除具備教師的基本素質外,還應該掌握一些農村實用技術,能提供農業知識咨詢服務。因此,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者應該心系“三農”,樹立為“三農”服務的理念,培訓模式革新必須有利于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為“三農”服務的本領。

4.開放培訓的理念。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者如果還沿襲封閉老套的培訓模式,必然會被農村中小學教師所拒絕。開放培訓要求我們根據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要及興趣特點設計和組織培訓,依據農村的實際條件、環境的差異等實施培訓,增強培訓的可選擇性和靈活性,使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體現應有的生命力。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革新的選擇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作為一個重要系統,面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特定環境,筆者認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是為培訓效果服務的,選擇適當的培訓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訓效果,但任何一種培訓模式都不是萬能的,教師培訓模式是隨著培訓地域、培訓對象、培訓目標的變化而不斷革新的,要充分考慮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求,形成開放互動的多元化新模式,使模式的運用能體現教師主動、能動的原則,讓教師達到最大發展,使培訓真正成為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的助推劑。

1.網絡遠程培訓模式。網絡遠程培訓模式主要是以網絡為平臺對教師開展培訓活動。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化已成為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2000年我國為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步伐,教育部決定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文件中明確指出:“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10年時間,使全國90%左右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教育資源,提高所有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使全體教師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實施素質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繼續教育。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校校通”工程已為實施全員性教師培訓提供了可靠保障。基于網絡的遠程培訓不僅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增強了培訓學習的靈活性、自主性,擴大了培訓規模,使農村中小學教師難以統一集中培訓的困境得以緩解,有效地解決了工學間矛盾;而且在培訓方式上突出學而淡化教,做到以農村中小學教師為中心,滿足農村中小學教師層次差異帶來的多元化需求,給予學員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同時,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共享性、開放性、有助于彌補農村培訓資源缺乏、培訓師資水平偏低的弱點。2006年以來,教育部組織實施的“農村教師新課程網絡培訓計劃”“西部農村教師綜合素質提高遠程培訓計劃”等國家培訓項目受到農村教師的普遍好評,也為各地開展農村教師網絡培訓提供了示范。

2.課題驅動培訓模式。課題驅動培訓模式是以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以教師或教師群體為主體,在培訓院校教師的指導下,由教師根據學校發展和自身特點選擇并確定研究方向,以解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培訓模式。模式中的課題研究體現了研訓一體,以研帶訓,以訓促研,研訓結合的思想,解決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模式中的合作強化了培訓的互動,不僅有利于密切培訓院校和農村中小學校的聯系,使培訓院校的發展更加扎根于基礎教育的土壤,而且農村中小學教師通過專家的引領,能在培訓研究過程中尋找到理論和實際的切入點,在問題的研究探討中獲得專業發展,為農村中小學教師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通過課題研究驅動培訓活動,為各個層次的老師鋪設舞臺,讓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培訓中有事可做,有助于誘發、加強和維持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成就動機,消除參加培訓的倦怠,提高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3.觀摩交流培訓模式。觀摩交流培訓模式立足于教學現場,可以通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展示教學和教學一線優秀教師的示范教學,并通過專家的評議、同行的研討交流互動,達到提高教學能力目的的實踐模式。也可以通過農村中小學教師與城區中小學教師對口觀摩研討,交流互動,幫助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提高。觀摩可以在校內、校際間、區域間等不同范圍開展,其靈活的選擇性便于農村學校交流的進行。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展示教學利于專家、同行通過對課堂教學嚴謹客觀的觀察,發現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時有效地加以診斷,并在相互研討交流中,得出改進的方法策略,實現相互啟發和相互促進的目的。教學一線優秀教師的示范教學,不僅可以使農村中小學教師了解現代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而且可以在與優秀教師相互平等、相互交流和共同研討基礎上,激發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主體意識,促使“要我培訓”向“我要培訓”的轉變。

4.跟進指導培訓模式。跟進指導培訓模式是建立在貼近農村老師、貼近農村教學實踐的培訓理念上,以農村教師的需求為方向,采取多元培訓方式,促使農村教師自我提升的培訓模式。跟進指導通過自我研討和團隊研討結合、專家指導和教師間交流結合、專題研究和及時診斷結合等,在專家深入學校、深入教師、走進課堂、走進問題的基礎上,不僅能促進教師自我反思、主動發展,而且能有效解決農村教師培訓存在的學習選擇性差、針對性弱的問題,使農村教師平時有問題有人問,自我發展有人指導,實現了從固化式培訓到動態化培訓的轉變。

5.案例專題培訓模式。案例專題培訓模式是依據新農村建設、基礎教育形勢,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教學行為等方面出現并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提煉形成專題,通過培訓教師對專題范圍的資源加以收集整理,形成案例實施培訓的模式。該模式的案例教學運用將推動多邊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高農村教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解決農村教師實際需求、疑難問題和困惑,如為“三農”服務,可在深入農村調研基礎上,結合地區農村發展采集真實案例,設置“農業技術”專題開展培訓。

6.頂崗實習培訓模式。頂崗實習培訓模式是以選派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進行頂崗置換為基本形式,對農村教師進行脫崗培訓的模式。該模式一方面可以極大緩解農村學校師資不足,教師無法脫崗參加培訓的現狀,并通過系統培訓,促進農村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業務素質,達到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師范學生通過在農村學校實習可以全面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與管理過程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有效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增強教師專業素質。另一方面,該模式是師范院校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的重要載體,有利于師范院校熟悉農村基礎教育,了解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更好地為農村學校提供培訓、教研、咨詢等多樣化支持服務,提高教師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形成師范院校與農村學校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對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育發展成敗在教師。積極探索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革新,增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吸引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質量是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必須要做的工作。

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創新探究

摘 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對中小學教師素質的再提高工程,如何對教師培訓內容與模式進行創新是教師培訓部門迫切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一要更新培訓觀念,樹立“大培訓觀念”,變封閉式培訓為開放式培訓;二要運用多種培訓組織模式,不斷創新,嘗試“研訓一體培訓”,讓培訓工作落到實處;三要協助中小學校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優勢,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在培訓模式上進行創新,以實用為最終目的進行教師培訓,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開放式培訓;研訓一體培訓;校本培訓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入職后素質的再提高工程,自“八五”期間開始從全國范圍內自上而下抓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讓教師從師德修養、教育教學基本功、教育觀念與理論、教育教學能力以及教師學科技能與水平,還有計算機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在培訓過程中,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在實施中出現了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問題、教師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培訓內容和模式陳舊的問題等。其中,如何對教師培訓模式進行創新是培訓機構、部門迫切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我個人作為棗莊市市中區教師進修學校師訓處的一名教師,聯系自己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就培訓內容和模式創新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更新培訓觀念,樹立“大培訓觀念”,變封閉式培訓為開放式培訓

多年來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是傳統的計劃模式的培訓,培訓內容多是理論學習,培訓形式多是理論講授。這種培訓與教師的實踐脫節,教師被動學習,積極性不夠高。要使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真正開展得有成效,我個人認為最關鍵的是要變過去的封閉式培訓為開放式培訓,這種“開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內容要從只重視理論學習向中小學教師的一線教育教學實踐開放

傳統的培訓多是專家講理論,教師學習理論。很多參加過培訓的教師反映,講高深的理論沒有用,關鍵是要求培訓者教給他們具體的教育教學策略。為此,在培訓內容方面我們進行了很大的改進。提前廣泛征求中小學教師的意見,充分地了解中小學教師的需求,然后再設計培訓內容,開設課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讓培訓受到中小學教師的歡迎,培訓真正收到實效。

2.培訓時間要從短期培訓向長期跟蹤培訓延伸

過去的培訓多是請一些權威專家給部分骨干教師集中授課,這種短期培訓讓教師的實際收獲并不是很大。因此,將培訓時間從短期培訓延伸到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讓中小學教師在結束理論培訓之后,仍然可以在專家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崗位工作,在教學中研究,在工作中解決問題。這樣就使教師的培訓由短期變為長期,將工作與研究結合起來。棗莊市市中區2007年開展的全區范圍內的名師培養對象培訓就是采用了這種培訓方式,把名師的培訓延伸到平時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中,對這些名師培養對象進行階段性的考核,這樣的培訓更能體現培訓的目的和作用,對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

3.培訓空間要從培訓機構向中小學校拓展

傳統的培訓多是對中小學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這種培訓存在很大弊端。現在,越來越提倡將中小學教師的一線教學當做培訓的課堂,以教師所在中小學校為主陣地開展培訓。這樣既可以使培訓有的放矢,同時又可以方便教師,節約經費。棗莊市市中區開展的全區普通話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就能體現出培訓拓展的特點。首先是專家對全區中小學的普通話骨干教師進行集中輔導培訓,然后讓這些教師去各自所在的學校開展校內全員普通話培訓,市中區教育局隨時了解各校普通話培訓情況,把普通話培訓主陣地放在學校,以達到培訓的最終目的。

二、運用多種培訓組織模式,不斷創新,嘗試“研訓一體培訓”,讓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1.組織教師培訓的方法和模式

(1)集中培訓,即將中小學教師集中在培訓機構集中學習。

(2)校本培訓,由學校發起、組織,在學校中進行的在職培訓的形式。(3)現代遠程培訓,是以計算機與網絡為手段的“網絡培訓”,在線學習、視頻、專家在線答疑、同伴交流互動。這幾種培訓模式是我們經常采用也是卓見成效的培訓方式,效果也是不錯的。但是,這些培訓模式容易造成培訓期間效果顯著,培訓結束,教師在培訓中學到的新理念未必能滲透到教學中去的后果。

2.有效開展研訓一體培訓模式

針對目前培訓模式存在的問題,我們創新采用了一種新的培訓模式――研訓一體培訓(研培結合培訓),讓培訓工作落到實處。“研”指教研,“培”指培訓,讓教師在培訓中把教育科研與培訓有機結合起來,以教研帶動培訓,以培訓促進教研,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研訓一體培訓是一種實施全員培訓的組織模式,把教學研究中的問題作為培訓內容,對教師實施有針對性的培訓,改進教育教學,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研訓一體培訓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探索,在研究中改進實踐,引導教師在研究中提高。

實踐證明:“研培結合培訓模式”以中小學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培訓內容,培訓更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這種培訓模式改變了培訓與教研的分離狀況,使教師培訓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聯系緊密,符合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求,更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三、協助中小學校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優勢,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多年來,一直以高校和教師進修院校為主陣地的培訓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需求了。加強校本培訓,將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重心由院校下移到各中小學是今后教師繼續教育的方向。

1.發揮遠程教育研修培訓優勢,協助中小學校加強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的優勢在于能夠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時效性,緩解工學矛盾突出、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使教師培訓工作收到較大的成效。2009年的假期,棗莊市市中區教師進修學校對市中區4000多名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了遠程教育學科研修培訓,教師們在網絡平臺上接受授課、課后輔導、答疑、作業和考試。學員可以實現網上調閱課件、交流、完成作業、自測、考試等。通過遠程學科研修培訓,教師們在教學科研上獲得了豐富的經驗,個人教學能力水平有了巨大的飛躍和提高。而且在學習中能夠及時獲得最新的豐富的信息,與教育發達地區實現資源共享。

2.到農村中小學校指導開展校本培訓的好處

到農村中小學校指導開展校本培訓,緩解了農村中小學校工學矛盾、經費短缺的矛盾,提高了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時效性。同時也調動了教師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習主動性,使教師樂于學習,自主學習,使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

綜上所述,培訓部門對當前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很多的培訓工作中已經卓見成效。我們深知:在我國當前新課程新理念的教育改革形勢下,今后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一定會向著以培養教師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創新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方向發展。因此,教師教育培訓內容、模式的發展與創新顯得特別重要。個人認為:在培訓模式上進行創新與發展應以原有培訓模式為基礎,在內容和形式上要更貼近教師工作的需求,以實用為最終目的進行相關的教師培訓,才能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確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取得更好的實效。

上一篇: 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研究 下一篇: 中小學教師自主發展策略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 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亚洲无线码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