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7-31 04:21: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探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正確認識歷史教育的重要地位

各國教育界普遍認為,歷史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史學教育專家趙亞夫認為:“歷史教育既是綜合的人類文化的‘傳承者’,又是人類文化的‘解釋者’。它面對人類的文化實施人類的有文化的教育……歷史教育與公民教育在傳承文化、發展文化方向相統一,形成了現代歷史教育的新動力,從而能夠幫助人們有智慧、合乎理智地解釋人類的文化影響與真諦,培養人們共同生存、共同發展的態度,涵養關心、寬容、反省、自主、公正和自由探索的品質,這便是新歷史教育的價值所在。”

正是由于歷史教育中所包含的廣闊的視野、豐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社會經驗,它贏得了人文社會學科的核心課程地位。如今,各國普遍把歷史教育作為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力圖通過歷史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環境的各種形態,理解不同階段的人類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征、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意義,以及作為有形的和無形的人類文化遺產對現今社會發展的影響與價值,并由實際生活體驗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以養成新時代公民的人類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參與能力和自信力。

因此,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將會影響到我國公民個體素質的提高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影響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進程。

二、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目的及其目標

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記住或懂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之后能產生的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內在的東西,如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責任心,樹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參與社會生活,有能力地選擇生活方式,解決現實中可能遇到的這樣那樣的生存問題、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等等。這就決定了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兩個目標:一是在歷史思維技能方面,使學生能夠評價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和因果分析、解析歷史記載、創建合理的歷史論點和看法,并以之為基礎,在現代生活中作出正確的決策。二是在歷史理解能力方面,使學生了解本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中,包括社會領域、政治領域、科學與技術領域、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哲學、宗教、美學)中的抱負、成功與失敗的經歷,以便能在分析當今公民所面臨的問題和難題時作出明智的決策。

三、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為了切實達到新時期歷史教育的目的和實現中學歷史教學的目標,中學歷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應該著重突出以下幾點。

1.強調歷史學習的體驗性。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進入歷史情境,走進歷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歷史的的靈魂并與歷史人物的心靈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參與和體驗歷史真實,使自己融入整個人類的潮流中,從而形成與人類整體和諧持續發展相一致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實現人類理想和精神的傳承,實現人本身的健康發展。

2.強調歷史學習的批判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問題、新設計、新途徑、新方法。對歷史客觀事實的追求,有助于學生尊重客觀公正的思維品格的養成;對歷史現象的評析,有助于學生整體性、形象性、科學性等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批”與“判”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觀點或結論,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歷史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3.強調歷史學習的反思性。現代社會要發展,要更和諧地全面發展,要求現代人具有縱貫古今的洞察力、對現實社會和生活特征與本質的準確判斷力。現實社會是過往社會的延伸體,對歷史加以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現實,可以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對現實社會了解得越深刻,對歷史的洞察力和反思力就越精細。對整體人類群體和個人而言,不斷地反思過去和現實,并不斷追問自己過去或現實的生存方式、狀態是否合理,如何改善,這樣人類才能保持一種有活力的求真、真善、求美的精神,從而不斷推動人類在反思和剖析自我的基礎上實現自我超越。

4.強調歷史與其他邊緣學科的聯系。歷史與許多邊緣學科,如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地理等有著密切聯系,這種聯系主要體現在歷史再現了這些學科的發展軌跡,在教學實踐中挖掘這種聯系,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綜合型人才具有重要價值。

四、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與中學歷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改革相配套的教學評價,應以創新能力發展為基本點,以過程評價為重點,具體要求如下。

1.教師對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隨時表現出來的創新信念和欲望(如好奇心、探究欲)、創新靈感(如新觀點或新方法)、創新意志品質(如獨立批判精神、嚴謹科學態度、自知自控能力)、創新思維品質(如思維的新穎性、發散性、獨特性)等,應及時發現與評價,在掌握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2.教師在以考試形式檢查學生學習結果時,應盡量減少記憶性和理解性題目,增加考查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題目,包括變封閉性題目為開放性題目,變常規性題目為變式題目,變脫離實際題目為著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題目,等等。

3.教師在評價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時,應承認個性發展的差異性,不以統一的標準尺度抹殺和阻礙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五、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對歷史教師素質的要求

新時期歷史教育教學的改革,對中學歷史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廣博的知識。歷史學無所不包、無不涉獵,這就要求歷史教師知識面要廣,無論是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體育,還是天文、地理、時政,甚至民風、民俗等都要有所知曉,以便在教育教學中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2.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實的政治理論修養。尤其是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關理論,并自覺將之應用于日常歷史教學中,形成客觀、理性、全面的歷史觀。

3.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教師必須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學方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意識和責任感作為歷史教學的核心目標,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4.具有堅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包括標準的普通話,較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能力,較有條理的科研寫作能力,等等,這是人文學科教師所必備的基本素質。

5.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歷史教學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豐富素材,將歷史圖片、影視作品、考古成就、史料、遺跡等制作為多媒體課件的素材,只要應用得當,就能為歷史教學增添光彩,提升歷史課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探討: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芻議

【摘 要】新時期,我國的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因為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以人的發展為前提。音樂學科是素質教育的前延陣地,音樂教育也要樹立“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觀。把尊重看成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教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教學內容轉向真實的生活化,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音樂;以人為本;生活化

近期以來,音樂教育既拋棄以音樂知識為本位的傳統教學觀念,又沒有真正落實音樂藝術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視了“以人為本”,以致割裂了音樂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底蘊,拋開了學生,沒有針對“人的發展”,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

一、音樂教師要樹立“尊重學生”的教育觀念

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使我們認識到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標則是“為了完善人的一切”。 “以人為本”,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就不會有個性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互相尊重的新型師生觀。

自尊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人,也有個性有尊嚴,作為一名教師應是學生心靈的衛士,切不可隨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那樣不僅不會促進學生奮發學習,還會使他失去對音樂的興趣,甚至厭惡、憎恨音樂課。保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僅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會給他們帶來自信和成功感。

二、音樂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

“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觀念,必須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輕松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自主性地學習。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適時做好以下幾點:

1.解放學生

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改變教學形式,把課堂變為舞臺每個學生都是一名演員,都是節目的編導者。同一內容在學生中就可能會創造出多種表演形式。教師也共同參與這將會使學生徹底從被動變為主動。

2.提倡“自主學習法”

“以學生為中心”,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同樣是一種發現,學習者自己發現的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個人特色的知識。實踐證明:由學生自己發現、弄懂的東西,要比老師教的印象深刻得多。在音樂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點撥。

3.定位好教師的“位置”

音樂學習是表現個性、開發思維,注重情感體驗的過程,由于音樂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語義的,在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沒有標準的答案。教師要與學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僅是學生從老師那學到知識,老師也從學生那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都獲得一些在他們身上都不曾擁有的東西,當老師和學生離開教室時,他們都得到了一些從未有過的體驗和收獲。

4.科學運用教材

音樂藝術所涉及的內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內容是有限的,而這些有限的內容也并不一定能夠適應學生的審美需求。作為音樂教師,要大膽改革與創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縛,尋找學生喜歡的內容與形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收集、去探索,尋找到“心平氣定”、“輕微淡遠”的音樂審美觀,以及“通乎杳渺”、“物我兩忘”的音樂至美境界。

三、讓音樂課貼近生活、走進生活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他們有許多的音樂DV,買過許多的音樂書籍,隨口就能哼唱幾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學生卻不喜歡音樂課,那是因為我們的音樂教育離生活太遠了。一位哲人說過“音樂是人類生活中永恒的主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音樂藝術幾乎無時不有、無時不在。”音樂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樂。音樂教育該有一種開放的態勢,強調應用和生活。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我們單純的把學生局限在課本上、課堂里,那么,無論是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欣賞音樂能力的培養,還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難以達到教育目的。音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與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現代學校音樂教育要求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音樂教學內容向真實生活轉化,更多地聯系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設計教學,增加與現代生活關系密切的流行音樂、通俗音樂等內容,學會探索并處理現實音樂生活中的諸多實際問題。

教學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捕捉音樂的美;讓生活溶入音樂教學,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帶領學生走出封閉教室,把大自然與社會作為音樂課堂,不拒絕社會,不脫離時代,設計出開放的、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音樂教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音樂、在實踐中感受音樂、在創造中理解音樂。

四、小結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而不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探索精神乃至人的個性、人格的尊嚴為代價去實現某個確定的目標。

音樂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樂教學充滿活力。讓音樂教學貼近生活、走進生活,使學生們真真切切感受到音樂的存在,不必顧及“五音不全”,打開音響,充滿生機的一切就開始了,因為音樂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開放自己,慢慢去發現它、體驗它。

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探討: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

摘 要:中學數學作為一門提高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性學科,是中學教育中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因此進行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能夠健全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良好數學思維習慣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首先立足于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并進行初步研究,從創新性的角度提出了探究型課堂教學等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的一系列研究。

關鍵詞:高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教學改革

引言:中學數學的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逐步推進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研究能夠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鍛煉縝密的邏輯思維,并為高等數學的學習打下基礎,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促進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綜合數學問題處理素質能力的提高。本文通過對中學數學的實際研究和探討,通過逐步推進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改變教師的工作方式,回歸數學學科的特點。

一、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促進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習慣是進行數學問題處理的一個基本邏輯形式,對進行問題的求解、講解數學問題步驟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加強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數學教學中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增加學生學習熱情,刺激學生進行初中學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日常中學數學學習中積極進行數學思維能力建設實踐,在通過解決相關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建立數學思維習慣,加強實踐結合數學理論知識,從而進一步促進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2、促進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促進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進行良好數學思維習慣的培養,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中學數學教師在形成良好數學教學思維后,會對講課的內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認知,并能在數學思維的轉化下使教學內容更加簡單易懂地傳授給學生,能夠在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加強學生學習效率,保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進師生協同發展、互相進步

促進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教師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數學思維習慣,不僅對教師本身潛能的最大限度開發有著積極作用,同時能夠在教師數學思維模式的帶動下促進學生進行數學解題思維的形成,促進了師生協同發展、互相進步的良性循環局面,對于中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二、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轉變教學指導思想

教學指導思想的轉變是搞好中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實現講授內容從追求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向實際應用型的轉變,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科的興趣和理解能力。教師應當采用啟發式的教學形式,以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積極討論,自主研究科目,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轉變教學指導思想,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針對教學內容采用實踐教學,使得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化,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2、采用小組式的合作教學方法

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可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合作學習重點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并通過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將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便于理解。同時,能把數學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同時能夠強化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促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交流思想,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某初中深入進行的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該初中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堅持貫徹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適當運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該初中某班級的數學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以及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群體進行了分層,將基礎較好的學生、基礎中等的學生以及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針對式教學。然后改版機數學教師鼓勵同學進行自由一對一幫扶,會在簡單介紹數學教學內容后進行工作部署,鼓勵學生進行分組合作自主備課,讓學生在進行相互合作探究后對數學教學文本進行充分的了解學習之后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授課。這樣可以充分鍛煉較優秀基礎的同學的學習能力,同時加深該部分學生對數學課文文本內容的理解,并對知識的延伸拓展有更深入的研究,通過不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理解更加加強。除此之外教師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討性課外數學交流活動,加強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學生在進行交流活動時進行自主數學學習,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逐步建立起較堅實的數學基礎知識體系。通過將班級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并進行有計劃的合作交流式教學,使得該班級的數學成績取得了較為突出的進步,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日益增長。

三、結論

推進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研究有利于教學思維模式的形成,能夠充分發揮教師以及學生的潛能。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能夠切實提高師生雙方的數學思維能力,并在掌握一定數學理論的前提下將其轉化為運用實踐,從而提高整體數學素質能力。本文通過對中學數學的實際研究和探討,指出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到難教的內容。從而推進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研究。

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探討:基于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方向探析

摘要:長期以來,人們忽略了音樂對青少年培養的積極作用,并且中學音樂教育存在很多弊端,觀念落后,方法單一。教師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而學生的興趣也得不到激發。因而中學音樂教育效果很差,為此,中學音樂教育教學開始了改革的步伐,完善教學條件,改變教學模式。本文就當前的中學音樂教育現狀展開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如何改革教學途徑,以到達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教育現狀;改革途徑

引言:21世紀需要的是綜合素質人才,不僅應該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而音樂素養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重視青少年的音樂教學從基層抓起。然而就目前的教育模式來看,要提高中學音樂素養尚且需要努力。為此我們要改革教學途徑,改變教育方法,啟發和引導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當前中學教育現狀

從古至今,在音樂教育上我們一直延續著老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對歌曲特點進行分析,最后學生聆聽歌曲的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方法簡單枯燥,往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真正學到的知識很少。而且在觀念上我們輕視音樂教育,沒能清楚的認識到音樂教育對中學的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進而造成我們的音樂教育收效甚微。

1.1教育觀念滯后

長期以來,社會對于青少年的評判過分看重成績,以分數來判定一個學生的優秀與否,而忽略了綜合素質。致使學校及家長遏制學生除數理化以外的絕大部分興趣愛好的發展,例如音樂。縱觀國際教學觀念,許多發達國際認為音樂教育與其他哲學、人類學等許多學科同等重要,并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例如在美國,國家教育目標的“核心教學”就包括藝術課程。然而,在國內,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學校及其學生家長過多的看重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音樂課得不到重視,成為一門“副課”甚至在某些特殊時期,音樂課被要求停開。另外,國內的音樂教學在方法和觀念上處于滯后狀態,學校和老師缺乏創新思維,不能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于部分教育主管部門對音樂教學采取消極態度。結果造成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得不到提升。

1.2社會風氣環境的負面影響

當今社會,流行音樂越來越盛行,也對中學生的音樂學習產生了極大影響。例如學生們的追星現象十分普遍,然而中學生辨別是非能力相對較低,造成他們盲目崇拜,一味地喜歡,致使有些學生審美素質低下。社會文化參差不齊,也對中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產生負面影響。

1.3家庭因素的非理性導向

長期以來,父母過分看重孩子的數理化成績,只從分數評判孩子的好壞,嚴重忽視了音樂藝術對孩子的綜合素質的影響。認為孩子對音樂的追求和熱情是荒廢學業,嚴重打壓,阻礙了中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2.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途徑

新課標改革提倡對學生的培養,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內容等方面,重視學習過程。而目前的教育途徑不能很好的完成這些任務,因此要改變教學模式,改革教學途徑,提高教學效率。

2.1更新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促進中學音樂教學,因此我們要更新觀念,跟上時代潮流,學習國外的藝術課程教學。不可否認音樂在中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素養還能陶冶情操,與其他學科例如哲學、心理學等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的關系,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

2.2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當前的中學音樂教學依然是以教材為主的單一形式,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音樂課形同虛設。因此,打破傳統教學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是改革教學的首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在某種動力的推動下主動學習,就要改革教學模式,結合課本知識和現代化手段步步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其次,要注意在教學中設立問題,使教授的知識在問題中得到體現,鼓勵學生發言,交流意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到知識。如此不僅能促進學生思考,拓寬思路,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比如在學習《藍色多瑙河》時,老師可以首先深情講述歌曲背后的美麗動人的故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再欣賞這首美妙的樂曲,讓學生與教師互動,撥動全體學生的心弦,陶冶學生感情,啟迪美好的心靈。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體驗和感受音樂的優美旋律。最后要拓寬學生思維,激發創新意思,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的美好。

2.3革新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

目前中學生對于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存在厭煩和抵觸情緒,學習被動,沒有動力。因此我們要反思過去,革新音樂教學模式。

革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習慣將老師放在高一等的位置,總是在“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中被動學習,完全是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的關系,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感到無聊枯燥。而新型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強調體會感情,交流思想。而這一過程正是需要老師的指示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感官去切身體會。同時當學生疑惑不解時,也可以自由提出和老師及同學共同討論,使學生在自我探索中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4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以老師口述為主,學生學習被動,缺乏主動性,因而學生個性發展受到阻遏。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言,充分展現和發展每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和欣賞,便會更加踴躍,積極配合老師,就能充分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例如,在欣賞民族歌曲《茉莉花》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比如歌曲有什么特點?美在哪里?聽完歌曲后能想象一副什么畫面等。并且鼓勵學生當堂翻唱親身體會,激發學習熱情。交流對歌曲的感受,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交流意見,在相互學習中,發現美,感受美,學會用心聆聽。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我講你聽”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興趣和個性為基點進行多方法、多方面教學。

結語

音樂素養的培養是中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型人才全面發展的關鍵。教育部門應該給與高度重視,按照新課程標準重新反思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努力改進,不斷創新,學校及教師在教學中大膽嘗試新方法,勇于改革,更好的完成中學生音樂教學任務。更好的改革和完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變教育觀念,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上一篇: 班主任教育管理探討 下一篇: 高中教育教學研究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一级AV片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的 | 亚洲男人天堂国产 | 日本最新免费新一二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