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04:55: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職語文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現狀與問題分析
1.課時不足,對語文課程重視不夠。我國一直奉行“德、智、體、美、勞”五字教育政策,要求青少年全面發展,而這里的“德、智、美”里面都包括了語文教育。但是,語文課常常得不到學校、教師、學生的重視。在調查的過程中還發現,大多數的高職學校,是以完成固有的教學計劃安排為目的來開設語文課的,對其教學過程不重視。這樣不僅造成學生無法掌握語文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造成了語文教師的流失,對語文知識普及教育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2.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差。從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講,所有美的事情都會吸引他們的“眼球”。語文以其獨特的美,深受青少年的喜愛,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調查表明,有60%的學生喜歡語文而不喜歡語文課,甚至有少部分學生對語文課出現了厭倦反感情緒。此外,高職語文課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再者缺乏語文課必備輔助設備,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缺乏學習主動性,致使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所下降。如何抓住青少年的這種心理,改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學生重新“拉入”語文課堂,是每一位語文教育學者、語文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3.缺少固定的語文教室以及相關設備。由于我國還存在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財政收入少的農村地區多以發展經濟為主導,高職語文教育的投入很少,導致了高職語文課沒有固定教室,缺乏保障語文課正常教學的教學器材和設備。
4.師資缺乏,部分語文教師水平有待提高。教學質量是靠良好的師資來保證的,沒有好的語文教師,語文教育不可能良性發展。但由于高職院校待遇較差,致使大多數語文專業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到高職任教。統計數據表明,高職中有65%的語文教師是“半路出家”的兼職語文教師,缺少語文教學的經驗,造成了高職語文教育的質量低下。
二、對策與建議
1.轉變語文教育理念,增加語文教育投入。轉變當前的高職語文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共同重視的問題。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語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為本地區文化藝術的繁榮,特色文藝形式的傳承與發展,積蓄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二,必須讓學校主管領導認識到,語文課能夠豐富校園文化,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風尚,對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其三,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主管領導,需要轉變觀念,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的重要性,使高職語文教育呈現良性發展的趨向。
.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如上所述,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有60%的高職青少年喜歡語文,但是不喜歡語文課,這主要是因為多數學生對語文課失去了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語文本身所具有的藝術魅力,足以使青少年對其產生興趣。那么,如何將那些喜歡語文而不喜歡語文課的青少年“拉”回語文課堂?首先,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找出新的、適合于青少年的語文教育教學規律。在教學內容上,不提倡照本宣科,那樣容易造成教學內容單一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以豐富教學內容為目的,將積極向上的流行語文元素加入語文課教學中。其次,利用現有條件讓學生欣賞語文的美,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動性,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對于語文課的喜愛程度。
3.逐步改善師資力量,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如前所述,語文教學質量優劣,與師資情況密不可分。高職語文教育要想獲得良性的發展,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重要的因素。改善現有的高職語文師資現狀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有關部門應該主動及時地解決現有高職語文教師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教師待遇,解決其后顧之憂,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教學中。其二,對“半路出家”的語文教師,可以采用與專業院校簽定培養計劃等手段,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專業培訓,加強這批教師的語文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便更好地進行語文教育教學。第三,充分利用國家倡導的“文化大發展”“文化大繁榮”等政策,鼓勵教師參與其中,促進語文教育的發展。
總之,雖然高職語文教育現狀還存在許多問題,還存在制約該地區語文發展的壁壘。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了此問題的存在和嚴重性,并逐步探尋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孫亦靜單位: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教育價值觀是指“人們對教育的評價體系,反映了對教育功效的追求,從這一角度看,教育價值主要表現為教育目的論。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制約著人們確立不同的教育目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乃至不同的教育內容與方法,從而決定了不同的教育功效。”在古代,教育的價值體現在“化民成俗”“建國君民”方面。而今,在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中學教育更趨向功利性。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應大膽改革,重建教育價值觀,讓教育回歸對“人”的培養。
一、重建教育價值觀是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
重建教育價值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職業學校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適應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它打破了以高考為中心的傳統教育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整個社會趨向多元化,對人才的要求也趨向多元化,不少“高分低能”的案例帶給人們許多思考,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何培養適合社會的“人”而不是“知識機器”?
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教育的價值不在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在于對“人”的培養。隨著職業教育的興起,高考不再決定一個人的終身命運,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再是學生的高分成績單。在職業教育中,我校曾提出“適合個人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口號。基于此,筆者認為,職業學校應該重建教育價值觀,即尊重生命個體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發現生命個體的價值才是教育的真正價值。
二、重建教育價值觀不是無根之木、無水之源
1.教育價值觀應該建立在教育本質上
什么是教育?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1985年版)是這樣定義教育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葉瀾將教育定義為“有意識的、以影響人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不管其定義如何闡述,其核心終究離不開“人”。忽視了對個體生命的培養,這樣的教育是無本之教,教育的價值又從何談起?
2008年9月,江蘇省教育廳制訂的《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里,除了強調對知識的掌握外,還強調要關注學生的精神領域,如“熱情”“興趣”“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向往”“追求”“探索”“勇于”等。由此可見,學生生命個體的塑造已經開始被關注了。
2.教育的最高價值與馬斯諾需要理論的最高層次相吻合
馬斯諾需要理論中的社交需要指的是: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宿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贊許;尊重需要是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自我實現需要是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教育是對“人”的培養,注重“人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教育影響著人身心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應該考慮:高職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學會積極交往?大部分學生受到中考失利的消極影響,他們應如何建立自尊、自信?如何通過語文學習感受自我實現?
因此,高職語文教學應該重建教育價值觀,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走出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目標,轉為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到生命個體的價值體現。這種轉變并不排斥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筆者認為,聽、說、讀、寫是語文最基本的要素,無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方法如何改革,基礎知識不可或缺,我們所說的重建教育價值觀,是在學習聽、說、讀、寫的基礎上,發現每個學生不同的特質,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3.多元智能說為重建教學價值觀提供教學實踐操作可能
葉瀾教授認為,學校教育就是要培育富有積極情態的個體。筆者也認為,這正是高職語文教學中最能體現教育價值觀的一點。那么,如何讓學生主動去體會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被人尊重,從而更好地超越自我呢?
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應大膽打破常規,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做調整,沒有內容作為這個基礎,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空話;教師還應大膽利用平時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其他智能,讓學生全面認識自己,而平時成績的構成就取決于教學內容的構成。把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念融入高職語文的教學中,開發多元智能教學內容與評價模式,肯定學生的各種智能,并且改革評價體系,讓學生的某方面智能可以有展示的平臺,并且得到認可。以高職一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在平時考核中,筆者認為可以增加如表1所示內容:
可以看出,多元的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為所有的學生都提供了發展的多元途徑,它以培養學生的積極生命情態為目標,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充分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到“總有一款適合你”。這些活動的形式豐富多樣,可以課內與課外結合,也可以個人與小組結合,全憑學生自己開動腦筋、贏取分值。學生每贏一分,都是一次成功的經歷。在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個人成長的過程,有學生個人的多方面智力成長,也有個人與外在世界交往的成長。同時,也體現出學生以何種態度學習。“適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高職語文教學就是要為學生搭建更多平臺,幫助學生發現在哪一個平臺上能最大地體現自己的價值。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教學應該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讓學生不再做語文知識的“收納箱”,而是借助語文學習,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高職語文教學的最高價值是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重新找到學習的自信,重拾對語文的熱情與好奇。說到底,就是尊重生命個體、發現生命個體價值,培養有著主動求知的、健康向上的生命態度的“人”。
一、高職語文教育應打破傳統觀念,重新定位
對高職語文課程的定位,有以下兩種最典型的觀點:
一是視之為通識課程,即工具類基礎課程,實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傳統,是關注受教育者作為一個“負責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一個“完整的人”。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自然學科三大領域。高職語文以其文學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備的特點,在通識教育中具有核心課程的地位。
視高職語文教育為通識課程的理論依據是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載體,特別是高等教育層面的受教育者,具有較高的語文文化修養和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這種觀點將高職語文看成是高職學生知識系統自我優化的特點,是全面發展的“生長點”,是高職課程體系中“有教無類”的課程。
二是視之為專業文化課程。其理論依據是高職教育是“就業教育”,語文作為一門專業文化課程,是否開設要按專業學習的需求而定。這種觀念下的語文,成為一門單純的文化課程。視高職語文為一門專業文化課程的院校,存在著明顯的“兩極性”,即極端重視和極端忽視,并且人文素質意識淡薄。大多數這類學校的課程中,語文課已經消失或將要消失,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或“超大課”處理,或選修處理,或講座方式處理,邊緣化現象突出。
職業技能的傳授學習是職業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基本特征,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個人謀生之預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預備,為世界及國家增進生產力之預備”。
高職語文的定位,應該聯系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將語文教育與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等有機結合起來,為培養高職技能人才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
二、高職語文教育模式應突出其功能性和人文性
高職語文教育的關鍵是將學科教學納入到職業教育的系統之中,明確了語文在高職教育中的定位,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塑高職語文的教學模式,筆者建議從語言的功能性和學科的人文性出發。
1.激活學生主動性,拓展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長期以來,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作文教學中,命題和講解的主角更非教師莫屬。學生的嘗試權,第一感受(學習者自主消化和感悟)機會均被精心配制的教案剝奪了。學生被迫“熱情奔放”、“感受美好”。為什么不把困難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品嘗酸甜苦辣呢?“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師應在教學中激活學生的主動性,只“挑逗”學生的動機和興趣,讓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讓學生100%自己解決困難。教師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試講、復講、討論。這當中最重要的是留給學生任務和時間,減少課內學時,讓學生找資料、查閱工具書、寫讀書筆記等,因為“只有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獲得直接體驗的知識,才能對個人的發展產生意義”。教育不應該向學生強加什么,而應該為他們提供廣闊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并且應該成為他們真實生動的生活世界,讓他們在自我體驗中學會自由、學會選擇。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如果學生僅靠語文課內喂的一點“細糧”,而缺少甚至沒有課外閱讀,那無論教師課文講解如何幽默風趣、回味無窮,學生的語言資料和思想仍會近于枯竭,自學能力、表達能力仍然會低下。相反,興趣廣、閱讀多的學生,一般接受能力和思維邏輯性強,反應敏銳,作文時不會胸無點墨,并且能夠有感而發,寫出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來。教師應該對課外閱讀提出較寬松的建議,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同時體現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原則。如列出一些大致書目,多種知識領域、多種文化層面、多種媒介類型、古今中外均可涉及,因人而異地給學生的興趣留出余地,要求不可太精細。教師可要求學生把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領悟經由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介紹給同學們分享,展開討論。獨立思考是學習的靈魂,表達主體應該是學生,這才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有廣泛的閱讀情趣,比學生先走一步,這樣才能更好地給學生推薦各類好的作品。
隨著科技文化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呈現出豐富而復雜的變化景象,不同學科、專業的新詞匯層出不窮,語言的傳媒交互手段日新月異并有電子化、網絡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對社會勞動的綜合性、創新性要求越來越高。語文教學應充分考慮到社會環境的變化因素,引進和利用新的知識、新的方法手段,增強語言教學的功能意識、環境意識,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不在于包攬100%的教學資源,而在于理智地做好引導性的10%,并把90%的自主學習時空落實給學生,這樣才有助于改善高耗低能的現狀,達到事半功倍的實踐效果。
2.突出人文性,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充實文化需求
高職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一是以能力訓練為主,注重文化熏陶,著眼于高職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個性和特長;三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語文素養,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適時地安排、組織討論課,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等。同時,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中的文學內容進行文化思想和人格精神教育,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追求。為此,高職語文課的教學模式中除了突出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外,還應該突出培養科學精神,凸顯人文教育。應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的自身實踐,內化為人格、氣質和修養;要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培養高尚的人格情操,促進身心的協調發展。強化基礎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強化語文知識的學習、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開闊知識視野,發展學生個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敏于發現學生某方面的語文能力優勢,自覺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近年來,在整體文化觀影響下,我們的語文教學以語文知識傳授和語文能力的培養為軸心,合理、巧妙地與其他學科溝通、聯系、滲透,這是培養人才的目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改進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實文化需求。例如,針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強調服務語言的口語表達和飲食文化的內容;針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側重旅游文化和講解的口語表達;根據高職英語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貫穿民俗文化、西方文學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較的內容,等等。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是高職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語言的功能性決定著語文是覆蓋在所有學科之上的,是一種把人文精神滲透到所有學科中去的“學問”,學語文的同時也能學其他的學科,而在其他學科里面也都有語文的因素。從這一點上,我們應該認識到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模式中應凸顯語言的功能性和學科的人文性。高職語文教學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才能培養出優質高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高職語文學習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和諧的社會。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的新的教育形式,它的產生意味著一種顛覆、超越和重組,是教育領域的一次變革和調整。而語文作為文化素質教育中的核心課程,擔負著啟迪智慧、傳承文化的重任,高職語文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該如何定位,在教學中該如何操作、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卻頗有爭議。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育定位教學模式
摘 要:語文教育既是高職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必要前提,也是學生提高自身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高職語文教育存在諸多困境,急需研究對策加以解決。
關鍵詞:語文教育,現狀,改革對策
“高職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簡稱,它既不同于中學教育,也不同于普通大學本科教育,它是以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門教育。同樣高職語文教育也有別于中學和大學本科語文教育,不僅是當代高職學生獲得系統專業知識、提高職業技能的必要前提,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自身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可見,語文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目前我國高職語文教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1、語文教育教學的定位不清
一些高職院校片面認為,既然是高職院校,就理所應當將專業課及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學校只要教會學生一門乃至幾門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畢業后能在社會上找到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做一名專業的職業人就可以了;他們對非專業課的語文教育存在偏見,認為可有可無,最主要的表現是在課程的安排上明顯不足,有的院校還將語文課作為選修課,有的甚至不開設這門課程等等。語文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冷遇,在客觀上影響了高職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2、語文教育教學的資源不足
高職院校與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教學資源明顯不足,而多數高職院校又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專業課教學中,對非專業課的語文教學投入甚少。其主要表現是語文教學師資力量明顯不夠,每年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時,專業課教師總是優先引進,語文課教師則很少引進或者幾年不招一名,有的院校甚至把學校的行政人員、后勤人員臨時安排到語文課教學中,導致目前高職院校語文課教師隊伍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傳授的知識不系統等。由于語文教學在高職院校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語文教師很少能夠獲得外出進修、培訓的機會,造成知識得不到更新,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3、語文教育教學模式落后
目前,在高職院校教學中,所有專業課教學已基本實現了多媒體教學與實習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模式,教學效果得到很大提升。而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過于簡單,教學模式也多停留在幾十年前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即一名教師,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這種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精神以及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院校主觀上對語文教學的不重視,造成語文教師很少進行教學研究,更談不上創新,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目地,導致學生由于受專業課教學的壓力,對非專業課的語文教學也不夠重視。
4、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單調
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缺少對促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在考察方式上沿襲傳統的考評方式,基本停留在初、高中閉卷考試模式中,即期末一套筆試試卷;考試題型也停留在填空、選擇、短文分析等基本題型上,不能全面檢測學生的語文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不能檢測學生對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及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創造精神、研究精神和對實踐能力的自我培養,不利于學生畢業走上社會后的創業和繼續學習。
認識,同時各高職院校也應想辦法使語文教學參加到職業能力培養中去,使之融入到高職院校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中,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培養出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人格素養的合格人才。如何改變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現狀,筆者有以下幾方面不夠成熟的考慮:
1、更新觀念,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
高職語文教育是集工具性、人文性和審美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基礎教育。在高職教育階段,語文課與其它專業課的地位同等重要,語文知識是基礎,語文知識學得好,不僅對其它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起到理解和幫助作用,更主要的能培養人良好的品格素養。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僅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用專業技術訓練人是不夠的。如果單方面進行專業教育,只能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奧爾特加稱這種有專長,沒修養的現代專業人為“新生的野蠻人”,是“落后于時代文明的遲鈍者”。可見在高職教育中不能削弱語文教育而只注重專業技能教育,要想擺脫“野蠻人”和“遲鈍者”,就應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性、重要性。
2、加大對高職語文教育的投入
增加經濟投入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包括既要加強對語文教學師資隊伍的投入,在加快引進高素質的教師的同時,還應注重對現有語文教師的業務培訓,讓他們多與相關院校溝通、交流,拓寬視野,引進新的教學觀念。
3、改進語文教學考評方式
對高職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不能只停留在對書本知識檢測,一次筆試定成績。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顯然不合時宜,對語文教學的評價,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綜合考慮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交流方式等。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進行評價、評價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相應的分數,它既要考慮學生的過去,又要看到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既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技能和所取得的成績進行評價又要學會對自己的人格、自身修養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大膽改革
針對高職院校語文課教學時間較少的特點,可開展專題講座的形式以點帶面,圍繞學習的中心問題或學生必備的某項能力,統一進行講解或進行臨場演習,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上采取傳統的講授形式與組織學生研討、辯論,設置情景模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語言領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改變一言堂教學,把思想教育,文學教育和知識的傳播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現實告訴我們,加強高職院校語文教育已刻不容緩。堅信在教育行政相關部門的引導及高職院校自身的努力下,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必然在高職院校得到發揮,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技能,又具備良好的品行修養的合格的專業人才。
內容摘要: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通過分析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關系,闡述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對接措施。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高職語文 教育現狀 教學策略
語文作為各科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獲取、理解、運用知識的重要途徑,高職語文教學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質量,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漢語言文學本屬于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我國高職語文教育者缺乏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忽視了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
一、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學的關系
漢語言文學教學從屬于高職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質和內在修養,而一般的語文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兩者教學的重點雖然具有差異性,但都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此外,漢語言文學教學具有更強的專業性,涉及的專業知識面較廣,學生需要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增強自身的文學底蘊,而語言教學注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對接措施
(一)更新教學理念
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差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碰撞,普通高職語文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為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高職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開發的思想理念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去,注重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以及文化的傳承,實現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在教學思路與教學理念方面的對接措施。
(二)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漢語言文學關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傳統語文教學相比,它更偏重對學生精神面貌的教育,不注重實際的經濟效益,對人類的精神文明建設有重要意義。為實現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有效對接,教師應該對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學求同存異,以兩者的共同點為突破口,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漢語言文學以情動人,以美育人,它在情感表現方面的優勢是議論文、科普文等實用性文體不能比擬的,教師要發揚漢語言教育的優勢,將漢語言文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手段,關注對學生人文關懷。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陶冶學生情操,給予學生必要的感情關懷,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和道德品質。此外,教師還應該適當轉變教學方式,采用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參與度的目的,從而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優化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高職語文教學效率。
(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漢語言教學與語文教學在教學活動上有共同的目標,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復合型人才,教師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提高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對接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應該開設漢語言文學實踐課堂,將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學整合起來,綜合發展,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就業問題,關注其讀寫說三方面技能的培養,提升其理解能力和調研能力,提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實用性。第三,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多媒體為媒介,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素材融入到語文教育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文學創作的動力和想象力,促使其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最后,教師還可以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創新性和有效性,例如組織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賞析,以此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學修養,感受文學魅力,豐富學生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和視聽讀寫能力,實現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有效對接。
(四)以情感體驗為媒介
高職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將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語文教學的封閉性,顯示了一定的開放性,漢語言文學和現代文學作品中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教師應該重視這種情感體驗的作用,鼓勵學生將自身帶入到作者設置的情景中去,從而打破自身生活經歷的限制,突破時間和空間,體會到更廣闊的思想境界,以情感體驗作為媒介,學生可以從人物表現、故事情節中領會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結構脈絡,同時也可以體會到文章表達出的精神面貌,實現漢語言文學和高職語文教育的對接。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相輔相成,既有共通點,又有差異性,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情感體驗為媒介,成功實現漢語言文學與高職語文教育的對接。
(作者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應用漢語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