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04:48: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我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不斷推進課程的改革,中小學音樂課程作為改革的重點之一,不僅是促進改革的有利因素,也是制約改革的瓶頸之一,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社會各階層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比較大,這些因素直接制約著我國音樂課程的改革,本文直面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具體的分與闡述,對改善中小學音樂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反思
前言:我國的中小學音樂課程的現狀是處于“虛位”,許多學校很少上音樂課,甚至是將其換成其他課程,這對于中小學生素質的提高起到了制約作用,音樂教師的缺乏,社會的不重視,都讓我們對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思考,如何使音樂教育向其他課程一樣融入教學中來,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成為我們目前面臨的重要難題。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學學生的音樂素養不高,不認識簡單的教材音符,音樂常識缺乏,認為音樂是副科的錯誤觀念比較深,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高等,造成我國的音樂教育急需改革。
(一)對音樂教育的認知存在差距
家L是影響孩子的最直接的因素,農村家長的音樂素養普遍不高,加上環境因素的制約,認為孩子學習的中心任務是學好數理化,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家長沒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造成孩子對于音樂的認知存在著差距,進而忽視音樂學習;社會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也是造成目前教育現狀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多學校把音樂,美術列在考試范圍之外,造成教師為了爭奪名次,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忽視其的現象,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忽視社會大環境素質教育的號召,仍在私底下搞應試教育,讓學生一味的學習考試課程,忽略美術與音樂這樣的課程,音樂教師也成為被忽略的對象;師資資源的缺乏,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大多數音樂院系畢業的學生不愿意前往條件差的農村,農村中小學的一名老師往往兼任多門課程,使學生從小就不能受到系統的音樂教育;因此,家長,社會的不重視,師資的缺乏,成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瓶頸。[1]
(二)音樂教材不符合農村中小學學生實際教學情況
現在的音樂教材使用的歌曲大多是三四十年以前的歌曲,面對日益更新的中華曲庫,音樂教材的編制卻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音樂的內容大多以中外經典民歌為主要對象,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一些正能量,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流行歌曲選入教材是有必要的,比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與《青花瓷》等,不僅內容積極向上,更符合中小學生的取向。
二、改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
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陶冶藝術情操,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社會各界人士都強烈呼吁,學校要加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力度,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呼吁政府和教育部門重視農村音樂課程的實施,提供充足的師資力量,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培養孩子的藝術才能,進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張的優秀人才。重視起農村的音樂教育,建設和諧社會。
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改善對策
(一)加強各級教育機構的領導與管理
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與體制的同步改革,學校的領導必須身體力行,做教育的領導者,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加強農村中小學課程中音樂教學的力度,為音樂教學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倡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打破對教育的偏見,身體力行,積極學習先進的理念,不安于現狀,不沉迷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育改革落實到實處,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更是要大力支持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改革,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2]
(二)推進教學方法科學化,增強音樂學科的雙基訓練
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繁重,學習壓力也比較大,每周的音樂課程成為其釋放壓力的重要渠道,應將現在學生喜歡的一些流行歌曲應用到課堂上來,優秀的流行歌曲不僅表達了對生活的熱量,弘揚正能量,而且還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利方法;音樂教師應打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可以開展音樂欣賞課,引導學生對民間歌曲等進行賞析,教師在一旁進行講解,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涵養;多媒體是教學的重要工具,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網上豐富的音樂資源傳達給學生,從視覺和聽覺方面進行傳導,使音樂更加的生動形象,達到最優的音樂教學。針對農村音樂教學的現狀,教師應十分重視音樂教學的雙基訓練,即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授學生基本的樂理知識,學習基本的唱歌技巧,發音方式,同時給教師也不能忽略給學生講述基本的音樂知識,帶給其更切合實際的音樂享受,為以后的音樂教學打下基礎。
(三)配備合理的音樂教育師資,提高教師素質
我國教育部門應重視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缺乏這一現狀,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音樂教育資源,教師的選拔也必須有嚴格的標準,每一個教師都對學生的未來負有責任,教師在課堂上要親身示范,不能單純的播放影像資料,帶領全班學生互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許多學生天資聰穎,音樂素養高,加以培養,肯定會大放異彩,音樂教師也要轉變觀念,在祖國的每個地方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要能吃苦,不局限于環境狀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改變那種城市才能更好的施展自己才能的觀念,更多的是從社會大局考慮,同時,不能因為對方是農村學生就不提高自己,每個音樂教師都有責任去不斷充實自己,提高專業素質,從而使音樂教學更加的充實生動,不刻板,定期接受培訓,向別的教師學習,從而使音樂教學效果不斷擴大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不太樂觀,社會大環境,師資資源以及學生自身的觀念限制等,都是造成我國音樂教育水平低的重要原因,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同時提高全社會對音樂教學的關注度。教育部門與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是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有力支撐,優秀的師資,使音樂教學更加的生動與形象,不斷推進我國的農村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的步伐,使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跟上大部隊的步伐,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
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但是占全國中小學生多數的農村中小學生的音樂課教學卻令人擔憂。筆者所在的地區不要說山區村小的音樂教學,即使縣城也只是幾所中學和一兩所小學配備了專職的音樂教師,其他學校則都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音。了解一個問題:“音樂課你們干什么”?筆者調查了一些當地中小學生,有不到一半的學生回答是唱歌,還有很少數的回答是做游戲 ,其余的回答都是寫作業或講題。
其實,優美的音樂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智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眾多的藝術教育形式中,可以說音樂教育是一種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從事音樂教育以來,深切的感覺到社會、家長、學生其實是渴望音樂的。且不說縣城里大大小小好多處音樂培訓班搞的紅紅火火,當穿過大街小巷,走進百姓人家,哪一家沒有幾件“欣賞”音樂的電器,大到家庭影院,小到mp3、音樂手機。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和奧爾夫都認為音樂是屬于每一個人的,音樂教育應是全民普及性的事業。《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寫到:“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但普及音樂教育的重要時期――青少年成長時期的義務教育階段,目前這門必修課在我們農村中小學中做得遠遠不夠。筆者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長期的副課思想嚴重影響了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
由于長期以來分數就是學生的命根子,所以從社會到學校,從家長到學生,乃至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都習慣性的用主課和副課劃分學生所學的課程,所以在音樂課上學生可以寫作業、講習題、背英語單詞,就是可以不聽音樂。
二、沒有完善的教研教學管理體系
據了解,全縣所有的中小學,只有我們學校有一個藝術教研組,還有幾所學校有音體美教研室,再其余的學校都是音樂教師隨便分在哪個教研室坐就行了。教育行政部門平時也是很難找到音樂教研室或負責音樂藝術教育的管理人員。
三、教師本身的素質制約了音樂教育的發展
農村在職音樂教師,只有極少數是音樂專科畢業生,另外一部分是師范音樂班的畢業生;其余大多數則是兼職音樂教師,這些兼職教師多數是只要能哼幾首歌就上音樂課;還有的學校純粹是掛羊頭賣狗肉,課程表上排的是音樂課,實際上的是其他課。這樣的教師隊伍不論是教學能力還是專業知識都遠遠達不到 課程標準規定的課堂教學要求。加上教育行政部門幾乎從不組織音樂教師的培訓,音樂教師缺乏了知識的補充與更新,也就談不上教學的進步與發展。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還提出了“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如果想讓我們的孩子更有靈性,那就讓他們多接受點兒藝術的熏陶和教育。所以要想盡快改變當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筆者認為首先應從一下幾點做起。
第一、音樂教師自身要更新理念,改變認識
教育的進步教師是關鍵,教師的發展更新理念是關鍵。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必須要求每一位音樂教師從思想上改變對音樂課的認識。也許有人會說:談何容易,長期的認識說改就能改嗎?其實在中國古文化中對音樂人的定位是極為低下的,如今不是早已改變了嗎?關鍵不是能不能改變,而是想不想改變。只要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有一份責任心,少一點功利性,認真備課、認真上課,積極做好課后反思,關注課堂教學效果,對每一節音樂課抱著副課當主課上的心態,請相信學生是最具可塑性和被感染力的,你當主課上,他們就不會當副課的。舉一個音樂老師最常見的問題:音樂課上學生不帶課本怎么辦?尤其是這些學生還會無所謂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的行為很正常。我代課的一個班,86名學生,第一天上課,36人不帶書,同桌看一本,有的課桌上還擺著數學作業本。我記下沒帶課本的學生姓名,貼在了教案本的第一頁,并且嚴肅的提出:“下節課你們必須要帶課本,而且全班同學每人必須有一本課堂筆記本。”一周后上第二節課,只有三個人沒帶課本,十幾個同學沒帶筆記本。“好,沒帶書的同學上臺和老師一起看,老師這兒有書,沒帶筆記本的同學記上姓名,下次上臺在老師的教案本上寫。”第三節課86名學生的書帶全了,問題解決了,當然以后還要繼續鞏固,切不可放松。我們要清楚音樂課就是音樂課,不是語文課,就像男女有別,只是分工不同,但絕對沒有主次之分。只要音樂老師們把音樂可看作主課它就是主課,就是對自我工作的認可,這種肯定會激勵你把音樂課的愉悅性盡情的展示給孩子們,也就是對孩子們的負責,對音樂課程標準不折不扣的實踐。
第二、管理者要改變觀念,保障音樂教育的落實
為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教育行政部門應設法在農村中小學進一步配備師德修養良好,專業知識豐富,教育教學能力較強的專職或兼職音樂教師;轉變觀念,從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等方面都力求保障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落實。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建設的大力投資,許多農村中小學都修建成了鄉村的小“風景區”。走進教學樓,看看掛牌――微機室、語音室、多功能報告廳、實驗室......應有盡有,就是很難看到音樂室、繪畫室、舞蹈室或藝術室。如果說是具體學校做得不好,那管理者的責任更大,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落實的不夠。有些五星級學校有一架電子琴,就是全部的樂器了;有些標準化學校卻沒有一名專職的音樂教師。另外,一些學校一年到頭搞上一次“慶六一文藝匯演”,孩子們表演的幾乎全是大人節目的“模仿秀”除了搞笑就是嚴重的成人化,甚至還夾雜著低俗。校方為此活動還請來了各級領導,美其名曰“藝術教育成果展演”。《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可見音樂教育的目標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搞笑,而是讓學生具備一種良好的人文素養。所以,我們應以良好的課堂教學為基礎,結合實際,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校園每周一歌”、“校園紅歌會”、“小小舞蹈家”、“小演奏家”等,從而長期的,可持續的推進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第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重視了欣賞與審美,尤其把中小學生對音樂創造性的要求提升到了感知與情感體驗的境界,強調了“多元化”,要求通過舞蹈、美術、文學等相關藝術形式,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來理解音樂,體驗音樂的美。但在實際教學中,不要說已任教十幾年的音樂教師是否接受過這樣“多元化”的藝術課堂教育,據了解現在的高校也沒有幾節這樣的課,更不用說那些“做游戲”、“講習題”、“代管”的音樂教師。因此,我們且不說他們音樂課上得怎樣,其實我們先考慮的是他們怎么上音樂課,所以改進農村音樂教育現狀最迫切的是要提高教師素質。
要提高音樂教師自身素質,首先應該是靠自己探索學習,不斷進取,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學習音樂專業知識,學習與音樂相關的藝術知識,還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審美學、以及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多層次的知識修養。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形式,組織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參加專業培訓,更新教育理念,補充專業知識,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可以強化專業教師,提高半專業教師,培養非專業教師,使農村音樂教師隊伍逐漸向專業化發展。另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優質課、公開課、集體說課等教研活動起到傳、幫、帶的作用,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師素質,真正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的困境。
中小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與審美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面向每一位學生的普及教育,農村中小學生不應該被音樂教育所冷落。我們也許不可能使他們成為音樂尖子,但我們有責任給孩子們一個感受音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的機會,給他們一個健康、積極、樂觀、愉悅的教育環境,從而使他們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的和諧。
摘要:吉林地區農村的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c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有密切聯系的。相對于發達東部沿海地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吉林地區雖然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差距,但是近年來在我國素質教育加強的大背景下,也不斷通過努力和探索,研究更好的手段和方法,由傳統的教育方法向著創新和復合的方向轉型升級,為我國的音樂人才的教育基地的培養和維護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本文圍繞吉林地區的中小音樂教學教育發展中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展開論述,希望能夠對探索適合極力地去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發展之路有幫助。
關鍵詞:音樂教育;吉林地區;教學理念
吉林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與吉林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有著一定聯系的。吉林農村地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在人員素質、課程設置、課堂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還有差距,因此在落實中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標準上還有很多難點需要去克服。針對這一問題,經過教學工作者的不屑努力,吉林很多地區的農村中小學在開展音樂教育的發展之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吉林地區農村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值得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針對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
一、吉林農村地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1)從當前吉林農村地區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師資上看,目前的音樂教師的基本學歷結構中,本科教育水平的占到不到三分之一,高中和專科學校學歷的占70%以上,有的學校音樂教師的缺口比較大,需要采用兼職或者代課的方式進行彌補。另外在停課的現象上,由于考學的因素,一些初三和高三年紀的音樂授課已經停止,即便是正常開課的學校,也會在考試前期停止授課。
(2)在教學設施的配置上,一些音樂教學的設施還遠未達到現代化教學的要求,例如在吉林市的某些小學音樂課上,鋼琴的配備達到了70%,手風琴、電子琴、風琴的配備占90%,但是多媒體的音樂設備的配置還比較缺乏,甚至一些學校還無法進行多媒體教學授課。
在教學場所上,一些中小學的音樂課教師中,能夠達到演出和合唱排練水平的只占到60%,能夠進行管樂隊、多媒體欣賞的場所還不具備固定地點的條件。
(3)在教學環節上,教學進度目前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師來推進,但是由于教師的數量不足,或者兼職和代課的情況,使得一些本來應該上的課被不斷調整,或者由于一些教師的創新力理念的問題,使得課堂顯得乏味,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內容上,一些音樂課的內容多以唱歌為主要授課內容。因此學生除了學習課堂的那點知識外,對于課堂外的音樂活動知之甚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的音樂素質。二、吉林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主要問題
(1)部分中小學的領導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足,使得音樂教學被邊緣化,甚至由于為了給考試讓位而取消。一些學校的行政領導將音樂學科視為與升學率無關的事務,因此在音樂素養的培養、音樂教學的功能、音樂教育的意義上不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從而對于中小學生全面素質教育起了不好的作用。
(2)在對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中,本應是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的身心教育和發展,尤其是音樂教育,本是全民素養不斷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育部門對于學校和教師的評價,停留在是否能保持升學率,是否能夠獲得好的考試學科的分數上,而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的音樂教學,卻沒有被納入到教學評價體系中,中小學的辦學宗旨方向與全民素質教育的方向發生了一定的偏差。
(3)在音樂教師的素質方面,現有的教學專業音樂素養不能達到音樂教育活動的要求。很多教師身兼數職,在音樂教學上不專業,綜合音樂教學素質不高,有的教師對樂理知識一竅不通,因此,教師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
三、解決吉林地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問題的對策分析
(1)首先,作為學校管理方,要樹立素質教育的教學新理念,摒除依靠文化課成績來判斷學校或者教師業績的位移標準的做法。
(2)通過師資隊伍的建設,音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受過高等院校音樂教育的背景,然后要懂得音樂教學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能夠不斷通過創新,研究學科的技能傳授與教學實踐的單調等問題,利用自己所學專場,將新的理念融入到基層音樂教學工作中去。
(3)通過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正確定位,將素質教育,陶冶情操作為音樂教學工作開展的支點,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溝通,形成濃厚的音樂教學氛圍,營造吉林地區良好的中小學音樂教學環境。
四、結語
吉林地區農村的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在師資力量、教學投入、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等很多方面,遵循音樂文化多樣性、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進行突破和創新,改變當前的一些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在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教學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不斷進行音樂教育改革,力爭開拓出吉林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嶄新未來。
摘要:多年以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直受到傳統觀念的禁錮,教育管理部門的短視、師資力量缺乏、教學質量堪憂、教學設備嚴重不足,給農村中小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阻力。我國教育家賀綠汀曾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系整個后代的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可能可有可無,等閑視之。”新課改實施以來,中小學的音樂有了長足發展,接受音樂教育的人急劇上升,為社會培養了許多音樂人才。但是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只局限于大中型城市。而農村地區仍是音樂的荒漠。改變思想,加強對農村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音樂教育質量,加大設施投入勢在必行。
關鍵詞:淮安;中小學;音樂教育
一、淮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1.師資情況:淮安市政管轄四縣四區(青浦區、清河區、淮陰區、楚州區、漣水縣、金湖縣、洪澤縣、盱眙縣),全市各類農村中小學共659所,其中農村小學455所,在校學生約30.6萬人,專職音樂教師24人,各類普通中學204所,在校學生約32.1萬人,專職音樂教師58人。筆者通過多次走訪,調研,咨詢和調查問卷中了解,在這些所有的農村中小學中,專職音樂教師約80人,兼職音樂教師約260人左右,其中這些兼職音樂教師大部分集中在相對偏遠和一些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中,全市教研室有專職音樂教研員2名,兼職1名。
2.教學設備:所有的農村各類中小學只有十幾所學校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但是很少能在音樂教學中應用,而且教室的音樂設備簡陋。多數為風琴、電子琴,音響質量較差,個別有鋼琴的學校,由于校領導對音樂學科的不重視,缺少調律費用,鋼琴已經變得“五音不全”。90%的學校沒有其他樂器,少數擁有少量樂器并想利用到教學和學生生活的學校,都因長時間不當存放不使用,年久失修而嚴重損壞。個別擁有一定數量樂器并配制相對齊全的學校,也只是在屈指可數的節日使用,其它時間均存放庫房。
3.教學模式:現有的少數年輕教師為音樂專業畢業,具有較好的業務能力、教學責任、職業修養和責任心。這些教師教學有特色,容易與學生溝通交流,深受學生歡迎。部分老教師通過在音樂學院的轉崗培訓,考試考查合格后重新上崗,業務能力不斷增長,再加上多年的其他學科的教學經驗,也努力在音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由于教學條件和學校重視程度的限制,大部分教師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長期以來也被這種滯后的音樂教學環境同化了。音樂教學其實基本上是在課改口號下繼續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
4.新課改情況:2001年建國以來的規模和力度最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高中階段新課程在本地實施以來,為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展現了21世紀課程的美好前景,不可否認,新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觀和回歸學生生活世界的課程生態觀推動了市區各類學校,尤其是重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但是農村絕大數學校的音樂教育的條件與設備并無大的更新與改進。音樂課業只是象征性地保證小學階段班級每周兩節課,而中學階段均為每周一節課時。學校臨近考試時可以根據所謂的“重點課程”的需要隨時調整和取消音樂課,初三年級則因中考原因,音樂課基本停上。高三年級則在高二下學期就基本把音樂課時間分配給其它學科。因此,在農村,學生并無明顯感覺到實施新課改后音樂學科給他們帶來的變化。教學模式由于教學條件落后,學校重視不夠,評估制度不完善的影響,與傳統的應試教育沒有明顯的質的變化,無法將新課程理念完全落實到教學中,以至于使課改僅僅是教材變化后的表面現象。
5.教育主管部門重智育、重升學率、輕美育
個別學校雖然有簡單的音樂興趣小組,但由于現狀的制約和影響,并沒有長期系統活動過程,看到的只是一些節日和主題活動中,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文件要求下的臨時的排演;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上級教學檢查和評估時只流于舞臺上的幾個節目,而很少涉及音樂課堂質量和學生的藝術要求以及對藝術教學的常跟蹤與評估。
在絕大多數沒有音樂教室的學校,教師上課都是手提錄音機或者是懷抱電子琴去各班級上課,此起彼伏的歌聲和琴聲嚴重影響到隔壁教室其它學科的正常教學,并因此常常激化教學和教師之間的矛盾。大多數的教師勤奮好學,并渴望外出培訓,以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和更新理念,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專項培訓資金,從而無法為農村教師搭建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更因,教師外出不但各種支出費用高,而且培訓內容與基層的農村教學現狀差距較大,所以教師和學校的參與熱情都不太高。大多數學校在教師外出培訓上不但側重文理科,而且肆意把音樂課給其它學科占用。相同工作量下,音樂教師工資獎金少于其他學科;相同學歷、相同工作年限下,其文理科教師評定職稱優先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師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
6.學生本身因素
學生對音樂課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是為了松弛一下被眾多作業壓迫的緊張神經,有些是想利用音樂課發泄一下情緒。因此,音樂教師常為課堂紀律發愁,課堂氣氛太活,有些學生趁機搗亂,而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若教師過分嚴肅,音樂課又被搞得死氣沉沉。學生不配合,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7.社會家庭影響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人口居住在農村。但是在農村,人們的藝術素養普遍較低,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也不高。許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里來是為了考高中、考大學,他們關心的是統考的分數,音樂課教的歌曲會不會唱無所謂。正是這些認為音樂課無關緊要的認識偏差,給課堂教學帶來相當大的負面效應。
長期以來,普通學校教育在觀念上是“升學第一”,這種觀念在整體上限制了教育教學活動,也對音樂教育造成深重的影響,極大的束縛了音樂課的健康發展。在調查中我們有的學校課程表上的音樂課名存實亡。一直以來,各鄉鎮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方面的投入甚少。很多學校在資金投入優先考慮的是課桌椅的更換、實驗室建設、運動設備的購置,很少考慮音樂設施的建設,這是不可忽視的現實。
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需要教師參與,教師水平的高低至關重要。本地區的很多音樂教師是通過匆忙的轉崗培訓,經過簡單的考試考查結業后來擔任音樂教學工作的。音樂素質相對較弱,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的不容樂觀。在聽課過程中就能反映出專業技能不夠全面的事實。另外音樂教師的職業品質和文化素養也需加強和提高。傳統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需要,“教”與“學”脫節,音樂課堂缺乏活力、缺乏感染力學生的音樂感受了,表現的欲望也未被挖掘出來。這樣的音樂教學是與教育目的相違背的。
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應對措施及對策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的確,音樂對一個人的熏陶與感染,對民族素質的提高有著其他藝術不可代替的作用。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培養孩子的時間感、節奏感、平衡感、對比感和統一感,能增強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一些合奏、合唱的訓練,讓孩子更懂得協調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知道怎樣約束自己、發揮自己,更知道和諧的美及自己在這和諧中的位置。這些對孩子們造就完美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農村學生的音樂素養,大力發展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此,對淮安市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提出相應的措施與對策:
1.各級領導思想觀念要更新,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
各級領導要提高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統一思想,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制定音樂教師考核目標,建立綜合評定體系。按照音樂教學大綱要求開設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增加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音樂教師能享有和其他學科老師一樣的外出交流學習機會,真正做到對農村音樂教育的關心。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
解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師資不足問題,首先要動員廣大的音樂院校畢業生畢業后不要貪圖留在條件優越的城市或縣城,讓他們能轉變思想深入廣大的農村地區,為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我們農村學校也可以在社會上招聘一些音樂專長人才,經過教師上崗培訓,充實到中小學兼職任教。也可以讓一些專職音樂教師以“走教”形式開展工作,一般專職音樂老師工作量不足,這樣可以讓他們到附近學校兼帶音樂。既解決了音樂學科教學問題,又解決了教師的工作量不足問題。對一些有音樂愛好,能基本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其它科目教師進行轉崗培訓,積極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作用,采取多種渠道培養方式,壯大音樂教師隊伍。
3.音樂設施的投入亟待完善
音樂教學實施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保證。各類政府、相關部門、各類學校要加大對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音樂教育正常進行。一臺手風琴僅幾百元,一臺電子琴價格更低,一個五線譜教板也很便宜。所以要建一間音樂教室并不難,只需備有這些簡單的音樂設備,處理好教室的隔音效果。而舞蹈房的建設更容易,稍大點的房子,加上環繞墻壁四周的鏡子和一些練功用的欄桿。有了這些,加上學校原有的錄音機、電視機、磁帶、音樂,舞蹈課就可以正常進行了。
4.因地制宜實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要切實結合“農村”這個大的環境。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固然不能忘記長久流傳的鄉土藝術,利用音樂教育這個大課堂,對農村的特色文化進行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一些有價值的文化認真保護,通過授課來發揚光大。
5.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轉變音樂教學模式,與藝術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音樂新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現有學科基礎上構建的最具新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科。它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把音樂美的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方式,將培養審美情趣、增強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作為重要價值觀。所以,新課程在對傳統音樂教育實現了重要的轉變,有待我們將其落到實處。首先,教學目標上,由偏重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的發展,強調在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發現美、體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其次,在教學內容上,由專注傳授單一音樂技能轉向向學生提供基礎的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和信息,拓寬藝術視野,使音樂學習更有趣更容易。第三,在教學形式上,轉向不同藝術學科的融合以及音樂與其它學科的溝通,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學習。第四,在評價方式上由強調甄別優劣、比賽選拔、確定等級轉向促進每個學生音樂能力的提高,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程度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第五,在師生關系上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師生平等對話。第六,由單純的音樂課堂教育轉向學生們耳濡目染的生活經驗和自然文化上來,延伸音樂課堂。
6.學生是核心,以學生為本,聯系家庭,充分挖掘學生最大潛力:
對學生不了解、不關心、不貼近、不懂得和學生溝通交流,只會教書,不會育人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音樂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由于音樂學科的特殊性,課堂紀律和活躍課堂氣氛應有度。把握好這個度和做到以學生為核心是經常困惑音樂教師的一大難題。
與學生交流。農村中小學,自然學生都來自農村,他們生活的環境自然純樸,簡單卻不單調。還有一些較為偏遠學校,大部分為留守兒童,這些學生心理發育有偏差。這就需要老師的交流和溝通,明白他們怎樣想的,才能真正給予他們想要的。
2)與家長交流。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品的提高,影視、廣播、網絡已逐步走進農民家庭,這本身就藏著巨大的音樂教育潛力。雖然家庭經濟情況不同,但是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一些家庭負擔得起的簡單樂器來作為音樂學習的工具,如豎笛、電子琴。
結語
國家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中小學課程標準任重道遠。作為音樂整體的一部分,每一個成員都要關心、支持音樂教育,尤其是相對偏遠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生活在廣闊農村的學生,時時沐浴在鳥語花香、民歌民瑤間,和大自然的接觸更親密,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城市學生遙不可及的。所以,我們要對農村的音樂教育充滿信心,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音樂教育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使農村學生的文化素養在音樂知識的影響下蒸蒸日上,與城市音樂教育齊頭并進,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做出一番貢獻。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質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又起著德育、智育、體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是廣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開發青少年身心潛能的最好途徑,音樂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提高素質的作用。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社會的要求,是時代的呼喚,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
那么現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狀況如何呢?就這個問題,筆者結合近幾年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和反思,對當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作以下分析: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直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應試教育的禁錮、管理者意識的阻礙、音樂師資隊伍的缺乏、音樂教師素養水平的低下、音樂教學儀器與設施的簡陋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給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1.音樂課程得不到落實。傳統教育把過多的視角和精力放在應試教育上。學校教學往往圍繞著升學考什么,學校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來安排。非升學考試學科的教學,特別是音樂學科的教學與實踐活動,沒有真正按教學計劃要求得到落實,有的甚至根本就不開設這類學科。
2.音樂師資十分短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短缺現象十分突出。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近10萬人,若按每校配備1名音樂教師,以目前全國所有的音樂院校的師資培訓能力,尚需60年的培養才能滿足這一要求。而事實上,農村中小學專業化音樂教師缺口非常大,大批農村學校根本就沒有專業音樂教師。
3.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為了能夠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正常開設,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改教或兼教音樂課。這些教師有的在音樂方面有些特長,有的根本就沒有受過音樂教學方面的培訓。他們中的大部人音樂理論素養較低,音樂藝術技能比較差。正是由于音樂教師綜合素質水平的限制,有的學校把音樂課當成唱歌課,對于音樂知識教學根本不作要求,嚴重制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4.對音樂教學重視程度不夠。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途徑,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優美,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做”中學,音樂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理應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現實中,政府、學校、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音樂教師的地位在學校也得不到保障,在評職晉級等方面不及升學學科教師,挫傷了音樂教師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
5.音樂教學設備簡陋。在對部分農村中小學音樂器材配備狀況的調查中發現,只有少數學校的音樂教學器材配備能夠達到國家音樂教學器材配備標準要求,大部分學校音樂教學器材配備率只能達到20%-30%水平。音樂教學所需的音像資料、圖書資料和專用教室等設施更是匱乏,與建設標準要求相差甚遠。
二、改進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學,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美育素養,是增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手段。必須提高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統一思想,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要按照音樂課程標準要求規范開設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為學校音樂教育提供政策上強有力的保障,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保駕護航。
2.加強培訓,提高素質。針對農村音樂教師短缺,教學設施簡陋的諸多問題,要建立一支穩定的音樂教師隊伍,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
3.增加投入,改善條件。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要加大音樂教學器材配備的投入力度,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標準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滿足音樂教學的正常需要。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