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4 09:12: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信息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具有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制約性大的特點,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礎。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成為企業發展中的首要任務,是增強自身競爭力、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的必要途徑。然而調查卻發現,目前財務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以下對此進行詳細探討。
一、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
1.提高管理效率。財務管理信息化,就是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管理工作,以財務信息管理平臺為例,它的應用可以整合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從而減輕人員工作量,實現財務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持。
2.滿足市場需求。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促進作用,是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工具。以市場信息的分析為例,信息技術可以搜集并處理各類信息資源,了解市場發展趨勢,保證企業生產滿足市場需求。此外,信息化管理能反映出企業內各個職能部門的數據信息,有利于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
3.增強競爭實力。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要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企業可以從財務管理上下功夫,通過信息化手段核算財務數據,實現各個部門的資源共享,提高財務管理的時效性。此外,信息化財務管理提高了財務監管效率,尤其是財務制度更加透明化、公開化,能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等行為,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二、信息化時代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1.財務分析新形勢。從財務管理目標來看,是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但在信息化背景下,客戶目標、業務流程發生巨大變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轉移性的信息資本將占主導地位。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必須考慮更多影響因素,以資本價值的評估為例,應該制定完善的考核指標,加入信息資本的考核。信息資本指的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收集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不同領域的信息,經篩選、評估后獲取有用信息,將其轉化為資本力量并創造利益。包括:(1)價格指標,例如信息資本的賬面價值;(2)效率指標,例如信息資本的利用率;(3)創新指標,例如信息資本的創新力;(4)穩定指標,例如信息資本的損耗率。
2.融資管理新形勢。信息化時代,企業融資管理的重點,應該從金融資本轉變為信息資本,它是企業經營發展中的核心資本。分析金融資本和信息資本的關系,一方面信息資本是金融資本的延伸,是新時代背景下金融資本的表現;另一方面信息資本是金融壟斷資本、信息技術產業壟斷資本的結合體。隨著金融信息工程的應用,資產證券化信息服務水平提高,信息資本融通空間增加。從資本結構來看,是不同資本形式、成分、主體、時間長度的集合,是財務管理的基礎,在企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在信息資本的經營上,應該確定金融資本、信息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確定信息資產證券化的種類和期限,以及人力資本的產權形式。
3.投資管理新形勢。投資和風險是不可分離的兩個要素,信息化時代企業的資本經營風險特點如下:一是材料成本比重降低,研發成本不斷提升,因此風險明顯擴大;二是財務結構的變化,促使財務風險更加多樣,以債務資本的流失為例,有可能造成企業破產;三是企業信譽、經營關系的變化,也會影響到信息資本。對此,在投資風險管理上,一方面要及時識別多種風險,制定明確的管控目標;另一方面要制定風險計量報告體系,出臺風險管理政策。
4.利潤管理新形勢。企業利潤建立在資本這個核心要素上,是按照資本的比例大小進行分配;然而在信息化時代,利潤和智力成果密切相關,是投入實體資本、知識資本得到的回報。因此,付出智力勞動后,也應該獲得相應的利潤。然而目前勞動者是企業的雇傭者,其回報只體現在工資上,缺少智力勞動帶來的回報。對此,利潤分配的核心,應該逐步轉變為信息資產,從工資制度上進行改革,明確信息資本在財務成果分配上的地位;采用業績評估系統,界定員工創造的價值大小;制定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常見如股票期權。
三、目前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意識薄弱。部分企業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在財務管理上依然采用傳統觀念,導致企業發展滯后。財務管理的信息化,要求企業領導和管理層以身作則,樹立信息化意識,認識到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然而一些企業滿足于發展現狀,對于市場發展的調研工作不到位,忽視了信息化管理。還有一些企業只是做表面工作,認為信息化管理就是將財務數據輸入計算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工管理的局面,導致信息化管理有名無實。
2.政策法規不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由于發展應用時間短,相關配套措施不健全,例如缺少完善的政策法規。眾所周知,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是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保證管理方法有章可循。政策法規不健全,會影響財務管理的實施,在信息統籌、數據輸入、財務報告中,均會產生一定制約。另外,缺少政策法規,還會影響企業領導決策,由于缺少法律保障,領導可能畏手畏腳,沒有及時作出管理決策,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3.監控措施不到位。企業財務管理期間,下放權利能調動各個職能部門的積極性,促使管理工作有序推進。然而,權利下放后不能放置不管,而是做好相應的監控工作,避免權力失控。從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財務權力監控主體有三個,一是政府部門,二是社會大眾,三是企業自身。然而,政府和社會監控屬于外部監控,具有強制性特點,和企業財務工作之間有隔膜;企業自身監控比較薄弱,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領導不重視內部控制工作,二是財務監控制度不完善,三是監控人員自身的技能素質差,四是監控手段落后、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求。
4.缺乏專業人才。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其工作落腳點依然是人員,因此不能離開信息專業人才。對于這些人才的要求,一方面要掌握扎實的財會知識,另一方面能熟練使用信息技術,滿足市場發展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企業在專業人才的配備上不到位,往往是財會知識和信息技術兩者缺一,對于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造成阻礙。調查發現,企業中的部分財務人員,是走后門進入財務管理崗位,不僅學歷水平低,而且專業技能不足,對于財務管理信息化沒有任何幫助。
四、信息化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進措施
1.更新管理理念。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應該從基礎型轉變為持續發展型,強調人為作用、人員發展,注重個人、組織、社會之間的關系。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要秉承開放合作、創新競爭的理念,加強交流溝通、全面掌握信息,為財務管理提供支持。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具體操作如下:第一,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明確崗位責權利,制定激勵約束機制,發揮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第二,樹立信息觀念,引進信息技術設備,及時獲取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提供依據。第三,注重無形資產,加強專利、企業名譽的管理,增強風險意識。第四,將競爭和合作觀念相統一,提高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通過和其他企業合作,形成競爭雙贏關系。
2.調整財務關系。在財務管理對象上,應該從有形生產要素轉變為無形生產要素,尤其是知識產權的開發、保護、利用。隨著科學技術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無形生產要素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對此企業應該積極調整財務關系,更加重視企業內部的管理。分析企業財務關系,主要包括以下五點:①企業和投資者;②企業和債權人;③企業和稅務部門;④企業內部各單位;⑤企業和員工。信息化時代這五種關系依然存在,應該將管理重點放在企業和員工上,因為擁有知識和信息的人才,是否愿意發揮才能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對此,企業領導和管理層應該積極調動員工積極性,制定合適的激勵制度,將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相結合,以員工的個人發展,推動企業的整體發展。
3.優化管理軟件往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等系統之上,傳遞會計信息時,通過一定通道將信息傳遞給信息使用者,并通過網絡將內部財務信息傳遞給供應商、客戶及相關部門。信息時代,利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反映出企業的經營過程、財務資源運動、生產業績等,利用媒體技術、超文本技術,提高財務信息的直觀化、形象化。因此,財務軟件必須及時更新優化,實現多功能服務。以Web數據庫技術為例,研發財務管理應用軟件,實現遠程報表、遠程查賬、網上支付、信息查詢等功能,可以提供網上詢價、網上采購等服務項目。
4.積極規避風險。增強企業的財務實力,是規避財務風險的有效途徑,而財務實力和經營、投資、融資等密切相關。在日常經營中,企業應該注意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資源材料,發揮出生產要素的增值作用,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獲得更大的效益。在財務投資上,要明確戰略投資方向,確定投資規模、制定效益評價標準,引導投資工作有序開展。在融資方面,要樹立科學的指導思想,采用合適的籌資方式,既降低資金成本,又保證資金來源靈活可靠。此外,規避風險還應該培養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具有敏感的職業判斷能力,能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熟練應用財務知識和信息技術。對此,企業應該落實培訓工作,提高財務人員的技能素質,制定薪酬激勵機制,能發現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能提高管理效率、滿足市場需求、增強競爭實力。在信息化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形勢,體現在財務分析、融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管理等方面。從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應該更新管理理念、調整財務關系、優化管理軟件、積極規避風險,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
作者:方娟 單位:慶渝高新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