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0 05:02: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課標認為,高中生物學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應體現自然科學的本質和特征,使學生學習生物學的過程成為一個主動探究和認識生命世界的過程。目前,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不僅推動了自然科學的快速發展,而且促進了人們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改變。如果生物老師仍然只憑“一本書”、“兩片嘴唇”、“三尺講臺”,那么怎么能夠滿足社會的要求、學生的需要呢?這些問題曾經困擾著我,一度使我無所適從:常規教學活動存在哪些不足呢?在后來的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加之與同行的交流,學生的反饋,我對現代生物課程教學有了如下認識。
一、轉變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我國傳統教育的發展可謂歷史悠久,過分強調師道尊嚴,在學習中師生關系并不平等。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報刊、雜志、網絡等資源鋪天蓋地,學生獲取生物知識的渠道增多了,教師對生物知識不再處于壟斷地位。這就需要生物教師轉變角色,從“師壇”上走下來,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因此生物老師要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學生。學生才敢在課堂上大膽質疑,師生展開激烈討論,這樣課堂才會活躍。學生在這種氛圍下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效果自然會很好。除此以外,生物老師還要從知識的遷移者轉變為學習方法的給予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與學科知識的水平有關,而且與教師的心理學、教育學等育人知識密切相關。現代生物學老師也不再是一般的“學高為師”的學者,而要成為善于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專門人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到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有效的學習,具備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我們會感到欣喜與興奮。
二、利用網絡教學,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把教師和學生引入全新的教與學的世界,學校不再有圍墻,課堂將變得更為活躍,依靠互聯網和遠程多媒體技術而建立的虛擬教室將使教學延伸到生物學課堂之外,它將擴大學生學習的空間,使學生有機會接觸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數據庫,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習者在網上協同進行學習;有機會在網上接觸各類教學的專家,與他們進行交談,及時獲得幫助。但網絡不會取代教師,只是創造交流環境使人們共享隱性知識,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培養進行集體創造的意識和能力。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包括獲取、分析、加工與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會所需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兩種重要的能力素質。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可以為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營造理想的環境,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這樣就為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而使學生能較快地成長為既有高度創新精神又有很強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揭示隱含未顯內容,引導閱讀
學生看書時總是浮于表面,對于一些在插圖中隱含、課文中無文字說明的內容往往不容易發現,這時就需要教師從旁指點。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圖中,隱含著整個時期核內遺傳物質變化的問題;光合作用過程圖解,隱含著光合作用釋放氧均來自反應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個碳均來自反應物的二氧化碳;細胞呼吸圖解中,隱含著各種反應物的參與階段。這些隱含未顯內容是學生理解問題、完成習題的障礙。教師需要正確并啟發性點撥、引導學生閱讀,使隱含內容外顯化,使學生從中悟出沒有明確表述出的內容,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四、專題閱讀
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組織成體系,讓學生閱讀。以葡萄糖為例,教材上出現過多次,把它歸納成下列幾方面:1.葡萄糖是分屬糖類中的幾糖;2.葡萄糖的鑒定――斐林試劑;3.葡萄糖的產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謝(在人和高等動物體內的代謝――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變成其他營養物質;在植物體內代謝―無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動物之間傳遞(物質循環和能量傳遞)。專題性閱讀,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礎知識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結構網絡,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
五、利用插圖,對應閱讀
生物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插圖、圖解把抽象難理解的文字敘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但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參照插圖、圖解,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閱讀。例如:1?郾DNA的化學結構、空間結構插圖與正文內容對應閱讀,由結構特點談DNA的多樣性、穩定性、特異性。講授細胞膜結構、線粒體結構等時都可運用這樣的方法;2?郾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插圖與文字內容對應閱讀,辨認分裂期。通過對應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增強記憶的深刻性。學生在考試時遇到文字題,圖立刻呈現在腦子里,幫助回憶、表達,遇到填圖題更容易填注。要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閱讀課本,養成有圖必用的習慣。
六、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當前最常見的反思,它能使教師有比較充足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教師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致的分析,而且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后的教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個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課后反思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有的放矢地尋找“辦法”,使之成為以后應吸取的教訓,教學就會逐漸趨于“完善”。例如講授“種群”這個概念時,看起來學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組成一個種群”。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同種生物”既包括幼體又包括成體的所有集合。
2.記課堂的成功之舉
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如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難點。我在教學中,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有助于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得意”之作。記錄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學使用,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
【摘 要】本文以探究式教學為分析對象,對高中生物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優勢與意義進行了闡述,并提煉出了高中生物教學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途徑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學 生物教學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實施探究式教學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革,是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生物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因此采取探究式教學方式,更符合生物學科的特點。
一 高中生物課程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優勢與意義
生物科學的發展其實就是不斷探究、總結、發現的過程。探究式教學就是要求學生具備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并且生物學科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以實驗為基礎,與自然、人類、社會密切相關。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具有顯著的優勢與意義。
1.探究式教學能夠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逐漸喪失,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要求。轉變教學方式就是要把這種被動式的學習轉變成獨立、主動、創新、探索的過程。探究式教學正是能夠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
2.探究式教學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探究式教學能夠改變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地位和角色,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和角色,轉變教師的教學觀。教學不再以教師“教”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其探究、獨立思考。
3.探究式教學能夠培養創新型人才
傳統教學方式培養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不夠,而探究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創新精神和科學精神,能夠培養全面的創新型人才。
4.探究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探究式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知識,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去,強調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能得到較大的發展與提高。
二 高中生物課程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途徑
高中生物教學開展探究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開展探究式教學主要有以下七個途徑。
1.利用實驗進行探究式教學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物學科特點,進行探究式教學。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并進行操作,使學生在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的過程中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2.利用生物發展史進行探究式教學
生物學是一個不斷發現、不斷探索的過程,因此有著很多的生物史料,這些史料是開展探究式教學的良好素材,能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學方法及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3.利用體驗進行探究式教學
利用體驗進行探究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科學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這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獨立去體驗,仿佛置身其中尋求探索,領悟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4.利用調查進行探究式教學
利用調查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調查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探究性很強的活動,利用調查,結合生物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通過分析、研究,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生物知識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更重要的是,通過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素養。
5.利用資料搜集進行探究式教學
通過資料搜集的方法引導學生從豐富海量的信息中自主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主動探索,從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發現新的知識。
6.利用模型進行探究式教學
生物學科中有一些研究對象、概念、定義是十分抽象的,通過模型的展示與教材相結合,可直觀、形象、有效地呈現給學生,為探究式教學提供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7.利用多媒體進行探究式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了重大變革。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新應用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更為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電子白板集傳統的黑板和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于一體,利用配備的白板筆和板擦能夠實現標注、修改、刪除及保存功能。它突破了傳統教學環境、擴展了多媒體教學環境,使得教學活動更加互動有效。
三 高中生物課程實施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1.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當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往往會事半功倍。這就要求,教師一要有激情,用情緒去帶動學生、感染學生;二要善于引導學生,不打擊、指責學生,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地指導每一位學生。
2.利用科學方法指導探究活動
教師要傳授科學的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科學安排教學環節,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一些基本的科學方法對于學生的探究活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引導學生從動手實踐中進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科學;引導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教學生搜集資料的方法。
3.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學不僅要鼓勵學生的自主性,還要鼓勵學生的合作性,既要獨立思考也要相互交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分若干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教學,也可創設恰當的組織形式如課內交流、課外合作等,促進學生的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取得進步。
4.創設情境
通過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為生物教學中需要探討的問題創設適宜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要注意創設情境的啟發性,從探究目標出發,不斷啟發學生,發散學生思維,最終實現探究的目的。
四 結論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希望高中生物教學能夠不斷探索探究式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探究式教學的效果。
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教育人的場所。學校教育的內容,特別注重內在的連續性和系統性。在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生物的知識教學和能力培養也具有內在的連續性和系統性。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彰顯的是國家意志,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課程、生物新高考和促進學生繼續高中學習的基礎。
一、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的國家法規和國家具體標準
1. 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的國家法規。
(1) 《義務教育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2) 《課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規定:由教育部制訂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下文簡稱《課程方案》)是初中學校規范開設課程門類的國家標準。《課程方案》明確規定,“生物”是初中必需開設的一門國家課程。由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 (下文簡稱《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是初中學校規范開設生物課程的國家標準。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2. 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的國家具體標準。
(1)開課的年級和周學時設計標準。 《課程方案》明確規定,初中生物課的開設年級為七年級和八年級;周學時設計為:七年級每周3學時,八年級每周2學時,即初中學段生物開設學時為每周5學時。
(2)教學的具體內容標準。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將初中生物的教學內容規定為10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一般由若干二級主題及具體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組成。其中,具體內容標準用行為動詞標注,規定了相應的學習內容應達到的基本學習目標。基本學習目標的要求非常明確和具體。
二、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課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礎
1. 從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發展看,新課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個有機整體。《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 (下簡稱《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因此,初中生物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基礎,初、高中生物教學應是一個有機整體。
(1)初中生物的學科知識是學習高中生物學科知識的基礎。初中生物知識中,其基礎性表現特別突出的內容有:觀察細胞的結構、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體的營養、人體的呼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學科能力是發展高中生物學科能力的基礎。對比分析《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和《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時發現,初中生物課程能力的具體目標,其顯著特點是:初步的和基礎的。如對科學探究的具體要求為: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課程能力的具體目標,其顯著特點是:較高層的和發展的。如對科學探究的具體要求為“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學科能力是發展高中生物學科能力的基礎。
2. 實施新課程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的學科地位接近。
(1)實施新課程前,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實施新課程前,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學科的總授課學時數少,高考生物學科的賦分占理科綜合(以下簡稱“理綜”)總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遠低于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實施新課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學、物理的總授課學時數和在高考理綜中的賦分比見表1和表2。
(2)實施新課程后,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實施新課程后,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課的總授課學時數完全相等,都為108節;在高考理綜中的賦分比例非常接近。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的學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學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實施新課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必修課的總授課學時數比以及在高考理綜中的賦分比見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高考理綜各學科賦分為例)。
(3)新課程的高中教材建設,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難度。新課程高中教材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科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難度與國際發達國家接軌。如絕大多數學科的知識內容都略有減少,知識難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學科,不僅知識內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識難度也大幅度加大。
3.實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的學科地位接近。
(1)實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題時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試中心于2000年開始,實行高考命題改革,強調高考命題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一樣,都以能力立意命題。
(2)實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與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所確立的高考試題難度接近。教育部考試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確提出:高考理科綜合中,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難度。從2003年高考開始,理綜中的生物、化學和物理三個學科的難度值比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進,共同維持著理綜的難度值控制在理想難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國高考理綜(湖北卷)學科難度值見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難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的《中國考試(高考版)》雜志;2006年~2011年的難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試院人才測評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績分析與中學學科教學診斷報告》。
三、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是促進學生繼續高中學習的基礎
1.加強初中生物的終結性評價,可促進初中學校規范開設生物課。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終結性評價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調查和實踐證明:將初中生物納入中考考試科目,能有力地促進初中學校規范開設生物課。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配好老師、按《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上課,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2.規范初中生物教學,為學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打牢基礎。
(1)初中生物的教學規范,學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績。如2003年~2005年,荊州市將生物納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學比較規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當年中考考生物的學生參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績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荊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與湖北省的比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試院人才測評中心對荊州市的評價見表6。
(2)初中生物的教學不規范,學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績。如2006年~2008年,荊州市未將生物納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學不規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當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學生參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績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荊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與湖北省的比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試院人才測評中心對荊州市的評價見表6。
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高考理綜·生物卷(湖北卷),近幾年都非常重視對初、高中生物知識整體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現得特別突出。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綜·生物的成績特別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現將2010年全國高考理綜·生物(湖北卷)的第32題介紹如下:
例: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請回答與此有關的問題:
(1)用針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觀察到該后肢出現收縮活動。該反射活動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經中樞位于 中。
(2)反射活動總是從感受器接受刺激開始到效應器產生反應結束。這一方向性是由 所決定的。
(3)剪斷支配脊蛙左后肢的傳出神經(見右圖),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縮活動;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縮活動。若剌激剪斷處的某一端出現收縮活動,該活動 (能、不能)稱為反射活動,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題考查的屬于高中生物知識(共2分)外,其第(1)(3)小題考查的都屬于初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生物知識(共8分)。如果初中學校能規范開設生物課,學生在生物高考時,解答此題應該非常輕松。
四、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加強對《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初中生物教師教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是初中生物教師教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達成知識和能力等基礎性目標,更要重視學生達成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發展性目標,為學生繼續高中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對初、高中生物教學整體性的研究,進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初中生物教師應根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確定教學的重點;能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生物》,確定初、高中生物教學知識和能力發展的銜接點,明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策略,以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銜接點,預防高中生物教學在落實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滑坡點,為初中學生繼續高中生物的學習打牢堅實的基礎。
在新課程背景下,規范開設初中生物課,促進高中生物教學,落實初、高中生物教學的整體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初中生物教師在這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初中生物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初中學生繼續高中學習的潛能,才能不辜負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
高中生物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至少應當包括三個步驟:確定本學科課程的教育目標(簡稱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選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結構和表現形式。本文僅就如何確定高中生物課程的教育目標談一些看法。
一、正確處理學科知識、社會需要和學生發展之間的關系。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學科知識、社會需求和學生的發展都是課程設計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應當將這三者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考慮,不可偏廢。高中生物課程目標的確定應當力求實現學科識識、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的最佳結合。
二、課程目標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充滿希望和挑戰的21世紀,科學技術與社會將發生相互作用。科技將高度社會化,社會將高度科技化。社會的高度科技化要求公民普遍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這個意義上,高中生物課程一方面要使廣大受教育者具有較高的生物科學素養,另一方面又要為將來可能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的學生,在態度觀念、知識和能力等方面打好生物學基礎。
三、課程目標要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首先應當研究高中生學習生物科學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哪些內容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較高的價值,而不是單純從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出發,選取學生應當學習的內容。調查表明,關于動植物的形態結構和分類等事實性知識,名詞術語較多。有些動植物是學生不常見的,課標和教材從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出發,將它們作為代表動物或代表植物講述,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關于原理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能使學生理解為什么,懂得怎么做,是學生較感興趣的。因此,在確定具體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時,對事實性知識應當做較低要求,如知道或識記等;對原理性和程序性知識應當做較高要求,如理解和應用等。
四、課程目標應當體現學科特點。在20世紀,隨著數學、物理和化學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研究手段的現代化,生物科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為標志,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取得長足進展,并深入到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發育生物學、進化論和生態學等各分支領域,使生物學各個領域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趨于統一,并越來越接近揭示生命的本質。生物科學原理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催生了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并迅速實現產業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農業、醫藥工業、醫療、環保等領域碩果累累。與生物學密切相關的人體科學、營養學、優生學、衛生學、行為科學等學科的發展,在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新世紀高中生物課程教育目標的確定,應當將學生的發展、社會需要和學科特點統一考慮,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摘要】“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要求。歷經多年改革,應試教育的高考削度根本本質沒有改變,所以有關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問題仍然停留在表面化階段,對新課標的貫徹落實進展較慢。本文根據現存的主要問題,迎合國家新課標教學改革,在筆者教學實踐經驗與理論研究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淺析了應對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感教育 高中 生物課程 教學改革 對策研究
1 研究背景
2003年4月,“高中生物課程標準”頒布,成為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的準繩。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教學中要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強調了學生的態度情感教育。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應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予以重視與滲透。隨著新課改的呼聲漸高,越來越多的專家和教師開始研究學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情感教育現存的主要問題,迎合國家新課標教學改革,在筆者教學實踐經驗與理論研究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淺析了應對策略與方法。
2 現存問題
在目前國內教育體制下,由于高考的壓力影響,通常各高中生物課教學的主要目標還是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生物學知識,以求在高考中獲取更多的分數。于是,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被邊緣化。在繁重的學業壓力面前,專門設置課節單元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是不現實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教學形式以滲透教育為主。經過筆者調查,歷經多年改革,有關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問題仍然停留在表面化階段,對新課標的貫徹落實實質性進展較慢。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情感教育與教學內容脫離,比較牽強。
3 對策研究
情感教育明確的列入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中,需要教學工作者引以足夠的重視,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過程來滲透、培養。
3.1在教學設計中滲透情感教育設計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應該體現出知識、能力、情感的教學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環節、教學手段和方法。情感教育內容以愛護生命、保護環境、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科學觀等作為教學重點。通過情感教育,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正確的科學精神、健康的生活態度。
3.2在評價考核中滲透情感教育考察
新課程必將引起評價考核內容的改變,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可以在評價考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生存形態。考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試題通常以開放性題目居多,讓學生通過正確的觀點陳述、科學分析、反思總結,綜合評價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3創建耳濡目染的教學環境
耳濡目染的教學環境滲透情感領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過程。在高中生物課程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樹立和諧的言行、要樹立科學的言行、要樹立正確批判的言行,要樹立積極向上的言行,發揮教師積極情感所具有的感染作用,以達到熏陶、引導、培養學生情感的目的。
3.4挖掘教學素材激發情感教育
挖掘生物科學領域教學素材,有很多科學發展史、有很多勇于實踐、頑強拼搏、甘干奉獻、熱愛祖國的精神及人物事跡。這些教學素材不僅能從科學發現的研究方法、思維品質、觀念等方面理解科學模式,而且能對學生進行相關情感教育。
3.5拓展情感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
高中生物課情感教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要豐富多彩,可以通過講一個生物科學領域的故事、穿插一個典故、剖析一句成語、運用一句經典名言、觀看一幅圖片、觀看一段視頻音像、組織開展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使教學過程生動、具體、形象,避免程序化、簡單化、枯燥化的牽強。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恰當時機進行情感態度教育,就課堂上隨機的一言一事,及時進行表揚弘揚、批判糾正。
3.6加強實踐活動滲透情感教育
組織策劃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例如:利用板報、墻報、手抄報等形式,選登環保題材的攝影作品、數據統計、文學作品、漫畫美術作品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義;通過相應題材的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報告會等形式滲透情感教育;通過參觀、調查、實習、種植養殖實踐、課堂內外實驗、論文寫作、日記記錄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
3.7指導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工具
現代中學生處于信息時代,學生上網人群多,網絡信息量獲取較大。針對現代中學生的時代特點,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分辨應該獲取什么,不應該觀看學習什么;哪些是科學的,哪些是錯誤的;使學生獲得科學的知識和衛生保健的教育。
4 結束語
新課標引發了高中課程改革的浪潮,在新的教改形式下,國內各高中開始研究相關課題。但是,其理論與實踐的系統研究在我國還不是很成熟。鑒于筆者的能力水平和教學經驗有限,本文僅對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情感教育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更深入地探討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