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0 04:49: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植物造景的理論以植物學、生態學、美學、工程學以及空間學等多學科為理論基礎,因此必然要求科學性與藝術性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空間性,時間性,經濟性,技術性和文化性的有機結合,以促進植物造景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一、園林植物造景空間性的內容
植物的外貌結構空間:植物的外貌千變萬化,有常綠與落葉,針葉與闊葉,喬木,灌木與地被的區別,可以從高度,形態,質地區分。
1、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基本形態各有不同,可形成的景觀也不同。按照生活型的不同,可將植物分為喬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草本植物等。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基本形態不同,利用植物本身的尺度、大小、形態特征等視覺要素可構筑成不同的空間類型。
2、植物之間存在的質感,色彩,聲音和氣味的差異。利用質感,色彩的互補給人帶來的冷暖、遠近給人帶來情緒上的影響。例如綠地中利用常綠針葉喬木做為遠景,搭配花灌木和彩色模紋,近景以大面積的草坪滿鋪形成開敞空間,達到擴大景深,增大空間的效果。
聲音和氣味是植物給人帶來的感受,聲音引起人們思維空間的思考,芳香的氣味給人以美的感受。
3、功能在空間形成之間的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中,經常處于支配的地位。設計中不同的植物各類的個體因地制宜的組合在一起,空間滿足個體與整體的關系。比如入口花形拱門,在美化入口的同時,既有提示的作用,又讓游人產生了心理上的過渡,滿足了功能上的需要。
二、植物色彩的景觀設計
(1)在園林植物諸造景因素中,色彩最引人注目,給人的感覺也最深刻。色彩予環境以性格,冷色創造了一個寧靜的環境,暖色則給人一個喧鬧的環境。
1、紅色給人充滿刺激性,令人振奮,意味著熱情、奔放、喜悅、活力。
2、黃色給人以光明、輝煌、柔和、純凈,意味著崇高,光輝。
3、藍色是天空與海洋的顏色,給人以深遠、清涼、寧靜的感覺。在園林中藍色宜用于安靜區。
4、白色象征純潔和純粹,表示和平與神圣,如在暗色調的花卉中加入白花,使色調明快起來。
5、綠色兼備了藍色的深遠和黃色的明快感,象征著生命的顏色。
(2)植物景觀設計中,不同顏色的相互搭配有著不同的應用。
1、暖色系在園林中的應用,色彩感覺比較跳躍,是一般園林中主要使用的顏色,主要指紅、黃、橙三種顏色以及這三種顏色的鄰近色。這三種顏色象征著熱烈,歡快等。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歡快感,暖色既有平衡心理溫度的作用,又宜于在寒冷的地區使用。但是暖色系不宜在高速公路兩邊及街道分車處使用,容易分散司機和行人的注意力,發生事故。
2、冷色系的應用,主要是指青、藍及相鄰的色彩。在園林設計中特別在花卉組合方面,冷色與白色搭配,產生明朗,歡快的感覺。在炎熱的夏季給人以產生涼爽的感覺。
3、對比色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是指互補色的對比,因為補色對比從色相等方面差別很大,對比比較強烈、醒目,適宜于廣場、游園的出入口,利用對比的顏色組成各種圖案的花柱,花壇,主體造型等。在補色對比的運用在園林植物造景中表現尤為突出,人們通常描繪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園林景觀即是該方式的體現。
4、同類色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同類色指的是色相差距不大的色彩,及鄰近色。在植物組合中,能體現其層次感和空間感,在心理上能產生柔和,寧靜的高雅感覺。
5、金銀色以及黑白色在園林中的應用,主要用于建筑環境,園林小品,城市雕塑,護欄,圍墻等方面,給人以潔白高貴的神圣感,黑白兩色更是給人以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植物氣味景觀設計
1、植物氣味的作用,氣味與人的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揮發物質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作用,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和實用價值。優雅的香氣,沁人心脾,令人清爽,給人愉快的感受。還可以防病治病。例如多聞桂花香,可以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2、植物氣味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例如各種以芳香為主題的各類花園,還有居住區中的保健綠地等
四、植物的季相景觀設計
植物的季相是指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長過程中,葉,花,果的形狀和色彩隨季節變化。開花時,結果時或葉色轉變時,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園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如春季山花爛漫,夏季荷花映月,秋季碩果滿園,冬季蠟梅飄香等
四季季相景觀設計分為:1、春季季相設計,春季大多植物發芽,展葉,開花的季節,主要觀花的季節,如玉蘭,山桃等。2、夏季季相設計,夏季枝繁葉茂,葉色深淺不一,而且明度,純度不一,給人愉悅。3、秋季季相設計 ,秋季主要觀賞植物的葉色及果實,如金銀忍冬,欒樹等,增加觀色樹種的數量,以豐富秋季的色彩,如火炬,黃櫨等。4、冬季季相設計,唯有松柏等樹顯綠色,構成冬季獨特風景。
五、植物的文化景觀設計
植物在民俗、宗教、醫藥、文學、園藝等方面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功能,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和發展,植物的文化也在人類文化體系中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分支---植物文化。
1、植物文化性內涵,植物文化指的是植物本身的文化屬性,可以憑借植物的合理應用來體現文化。如傳統的松、竹、梅代表不同的品格。松代表不畏嚴寒,堅貞不屈的品格。竹代表文人氣節等。
2、植物文化性的體現,在語言,民俗,等領域有著較為人的體現,多以詩詞歌斌命題,借植物抒發情懷。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等詩句。
園林植物景觀的設計配置,還可以考慮公眾的意見,鼓勵公眾參與,園林是為公眾建設服務的休閑場所,設計不應太復雜,太藝術,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多以人為中心,從人的感受出發,考慮人的需要,追求舒適自然,簡單方便 ,增加園林的親和力。
【摘要】植物景觀設計是風景園林設計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其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風景園林的綠化效果。同時,它也是風景園林集觀賞和實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現的重要環節,因此,應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確保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達到更科學,更合理的狀態,以此創造出人們需要的、滿意的風景園林景觀。
【關鍵詞】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1、植物景觀設計的概述
植物是園林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園林要素,能使園林空間體現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時的變化。植物景觀設計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有關專家和決策部門針對當時城市園林建設中建筑物、假山、噴泉等非生態體類的硬質景觀較多的現象再次提出的生態園林建設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運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考慮各種生態因子的作用,充分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造出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并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供人們觀賞。但是,植物景觀設計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時代背景的。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設計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概念不但包括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還包含生態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
2、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園林景觀主要是體現在植物上,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所以園林景觀的設計離不開植物的點綴和映襯,這些植物不僅可以增加園林的藝術效果,對環境也有很大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空間塑造上的作用:植物可作為空間塑造材料使用,對空間進行分隔、連接與引導,并形成不同的空間比如私密性空間,開放性空間等;其次,遮掩不良的景觀,形成主體屏障,同時,還可引起到框景的作用等。
2.2改善環境的作用:植物景觀的適當利用可以改善戶外的環境品質。如:水土保持,減弱噪音,凈化空氣,控制光線和眩光,影響局部微氣候的變化等。
2.3生態上的作用:提供生物棲息、繁衍、覓食的空間,建立生態保育的基礎。
3、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3.1自然性
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要符合區域自然因素,并且按照植物的特點進行配置,更多的體現植物群落的特色。
3.2地域性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應該結合當地的地形以及水系分布情況,充分體現出地域性特點,包括自然風土人情以及人文特性。例如,在我國的海南地區,在園林中種植大片的椰樹,這就體現了濃厚的地域風情。
3.3多樣性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不能過于單一,否則就顯得乏味,沒有美感,設計的時候要能夠體現出當地豐富多樣的植物品種。使植物景觀具有多樣性,這就需要合理的配置,不同的物種相互搭配。無論是在色彩上,還是在高度上等都要互補互襯。
3.4指示性
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要以具體的自然條件為前提,具體包括地形、土壤的土質、當地的氣候條件、降水量大小、光照是否充足等,所選擇的植物種類要適宜生存,否則就會出現枯死或者發育不良等現象,這樣不僅不能美化環境,反而使園林景觀看起來死氣沉沉。
3.5時間性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開花或者結果期,也有固定的枯萎期。所以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不同植物的時間性。避免所選植物的繁茂期在同一時間段,最好是不同時間段的植物交叉輝映,保證在一年四季任何時間都有枝繁葉茂的景觀。
3.6經濟性
園林植物景觀建設是一個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后期維護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經濟因素。不能為了追求藝術美而選擇一些過于珍貴的品種,造成經濟負擔。還要主要盡量不要選擇一年生植物,這樣反復栽種也會增加成本。
4、園林植物的景觀設計要點
4.1樹立園林植物景觀的規劃意識
園林綠化是基礎設施與植物景觀對立統一的有效柔和點,沒有園林綠化配置的亭臺樓閣都是生硬和呆板的。因此,決策者應做到“先規劃,后施工”,組織專業人員對園林植物的景觀設計方案進行論證,衡量其是否與整體景觀自然和諧。如多功能的城市性綜合公園,應有供健身活動的大草坪,還要有為滿足安靜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或密林;無論是濃蔭蔽日的幽林小徑,還是色彩艷麗、花香果佳的花灌叢,都要極大限度地滿足園林綠地的使用功能和景觀要求。
4.2滿足園林植物生長的生態要求
園林植物的景觀種植設計要遵循植物生長的自身規律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具體到園林植物生態配置,應該重視以下幾點: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設計、適地而生。根據立地條件,結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點和對環境要求來安排,使其能生長健壯、優美;不能盲目引進推廣外來園林植物,而應注重開發和應用鄉土植物;--是重視生物多樣性。如果植物種群過于單一,在生態上是貧乏的、景觀上也是單調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應注意喬、灌、草結合,模擬和創建自然生態系統,有利于增加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提高景觀質量和生態效益。
4.3考慮園林植物景觀的藝術要求
園林融自然美、建筑美、繪畫美、文學美于一體,是以自然美為特征的空間環境藝術。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綠地實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綠”的效果,而且應按照藝術規律的要求來選擇植物種類和確定植物種植方式,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4.4結合園林綠地的經濟要求
城市園林綠地在滿足使用功能,保護城市環境、美化城市面貌的前提下,還可結合生產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在不妨礙滿足功能、藝術及生態等要求時,可考慮選擇柿子、枇杷等對土壤要求不高、養護管理簡單的果樹植物,或選擇核桃、樟樹等油料植物,或選擇桂花、茉莉、玫瑰等芳香植物,選擇杜仲、銀杏等具藥用價值的植物,還有荷花等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的水生植物等,以充分發揮園林植物景觀的綜合效益,達到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
5、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化發展趨勢
近些年來,園林植物景觀的設計逐漸開始擺脫原先的蕭條和單調局面,植物的種類也逐漸開始從少到多發展,在園林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些設計師單純追求大手筆和大尺度的設計,很少栽植喬木樹種,采用的通常都是由低矮的植物以及草坪所組成的不同的圖像,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講,植物綠化園林逐漸成為展覽品,違背了其生態發展的原則,也不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有效途徑。生態化是當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根本途徑,也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環節,設計者應當將園林植物的適應性生態發展當做植物種植的主要依據,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的特點,真正體現出現代景觀的整體風貌,遵循當地植被生長的一般規律,充分應用已有的植物特性,構造出城市綠化發展的多層次格局。
6、結語
城市的園林綠化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園林建設的基礎就是植物材料的選用,園林植物景觀在園林的建設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價值,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植物景觀也能夠形成豐富多彩的動態景觀,園林植物設計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對園林植物的配置和選擇,從不同的園林植物所具有的景觀性質進行植物的景觀設計,才能創造出長效、優美的花卉風景。
1 引言
隨著人們審美能力和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城市植物景觀設計的藝術性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植物景觀設計中所選取的材料是圍繞綠色植物展開的,具有其獨特的表達藝術的特性,其一是差異極大的生長期及季節變化,其二則是豐富多樣的色彩、形體和質地等藝術表達符號。所以,植物景觀設計具備了復雜但又容易控制和改造的雙重特性。研究植物的色彩在植物景觀中的應用,是為了突出色彩這種造型語言在園林植物景觀中最主要的作用,其能產生視覺上的美感。通過在色彩上的合理布局與安排,形成視覺上的對比與協調的平衡效果,塑造出風格各異的植物景觀空間氣氛,組織出優美的植物景觀構圖。
2應用研究現狀
植物景觀的色彩運用一般在許多植物景觀設計及相關的專類書上有論述。而以西方園林專述占多數。在西方,城市在經歷過一系列變遷以后,逐漸尋找到了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園林植物景觀形式,而我們的城市植物景觀設計的色彩應用尚在探究之中。
2.1西方現代園林的色彩理論
西方古典園林中,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園林和巴洛克園林、法國勒?諾特式園林的色彩應用幾乎都是以綠色植物的色彩作為基調色,而其它園林景觀構成要素的色彩是作為點綴色穿插其間的。整體上來看色彩不是很豐富,但是亮麗、明快。而英國自然風景園、英國維多利亞式園林和英國愛德華式園林的色彩應用,卻是由于花卉的普遍應用,使鮮艷的色彩成為園林的設計的主要要素。現代西方園林植物景觀基本上沿襲了其亮麗、明快的風格,但由于園林植物景觀范圍從皇室、貴族的庭院拓展到城市的室外空間,種類的運用方面也大大的拓展了,現代色彩理論的不斷發展等等原因,使色彩更加受到重視,有更大的空間發揮作用,園林植物景觀色彩變得更加豐富了。其中古埃瑞克安的Noailles庭院景觀中的植物色彩設計;巴拉甘作品中的色彩設計;布雷?馬克斯的色彩設計以及佐佐木葉二作品中的色彩設計,都很好地運用了色彩,體現了園林植物景觀的現代藝術美。
2.2東方傳統園林植物景觀色彩
傳統園林種植設計的色彩搭配少有論述,但清?陳B子《花鏡》有“其中色相配合之巧,又不可不論也……因其質之高下,隨其花之時候,配其色之淺深,多方巧搭”之句,可見也并非不受重視。總體上說,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崇尚節儉,惡繁悅樸,在種植設計色彩搭配時相對含蓄,比較強調以少勝多,如“萬綠叢中一點紅”般的點到為止,含蓄而不直白,要有所暗示又留下思維審美的空間,做到余韻無窮。傳統園林種植設計色彩搭配也和園林性質、景觀主題等有關,遵循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基本理法。傳統園林也有“量大則美”的色彩處理方法,但主要出現在依托自然植被或農業景觀的風景游覽地中,如蘇州香雪海、北京香山紅葉等,讓人感慨自然的魅力。總的來說,中國古典園林的色彩是以“淡雅”和“富麗”兩種風格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成就是非常燦爛的,但非常遺憾的是到了近代的中國,由于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優秀的傳統文化還沒來的及很好的繼承就迅速的被西化了。中國現代園林景觀的色彩設計中已很難見到古典園林中那樣優美的組合,大都是中西結合,有點不倫不類,原因就是沒能對傳統的色彩設計進行深入的研究將其繼承并發展。
3色彩調和理論
色彩在人類生活環境中的運用一直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啟蒙時期,遠在舊石器時代的祖先就采用紅、黃、褐色和黑色的顏料來裝飾石洞。自文明曙光初臨大地,藝術家的傳人們就不斷地磨練著對色彩的高度敏感性。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表現出對色彩理性研究的執著意愿,而真正建立科學的理性體系則始自300多年前的牛頓,從此色彩科學沿著各自的方向,分別創造著藝術和科學的文明。
自19世紀以來,色彩調和理論主要有歇茹爾色彩調和理論、孟塞爾色彩調和理論、奧斯特瓦色彩調和理論與孟?斯賓瑟色彩調和理論等。色彩調和理論由最初的感性定性化描述逐漸向理性定量化描述發展。植物的色彩隨生長不斷變化,營造植物景觀更多地根據植物色彩的色系,去測定一種植物的花的色相、明度、彩度,然后再加以利用,這樣是難以達到目的的,不能保證設計與其初衷一致,因為植物一直在生長變化。因此,植物景觀設計借鑒以定性化研究為主、在植物景觀色彩設計上參考歇茹爾色彩調和理論,以創造色彩更為和諧悅目的景觀。
歇茹爾(1786-1889)是研究色彩調和理論第一人。他的調和理論――歇茹爾色彩調和理論是以歇茹爾色環為基礎的。在他的色環上有物體色三原色,即一次色;在相鄰的一次色的正中間分別是該兩色等量混合所得的二次色;在相鄰的一次色與二次色的正中又是該兩色等量混合所得的三次色,故共有12個色相。色料的一次色,如品紅、黃、青;色料的二次色,如橙、綠、紫;三次色,如深紅橙、黃綠、青綠、紫與紅紫。在歇茹爾環中,直徑兩端所指色彩互為對比色即補色,如綠和品紅,青與橙,黃與紫。通常,園林中常用天竺葵、半邊蓮、蒲包花代表三原色品紅、青、黃。
4 色彩在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有人說植物色彩的美是天然的,是不需要運用設計原理的,而我們所運用的設計原則是前人通過對自然界色彩美的長期觀察而得出的正確結論,現在將這種總結反作用于自然植物,只會使這種美更完善。而且園林植物的色彩是園林景觀色彩構成的主干,植物四季多變的色彩,色彩豐富而艷麗的花卉如果運用得當,往往能達到美妙的境界。
4.1基本色原則
園林中的植物景觀最基本的顏色就是綠色,它是植物的象征。所以在園林中不要隨便干擾綠色這個基調,而且從綠色之中也能發現許多美的所在。如:季節顯現出早春的嫩綠、盛夏的濃綠和初秋的黃綠,冬季留下松柏的墨綠;種類之間綠色的差異顯示出單色調的諧調,柳樹的淡綠,冬青、女貞的亮綠,沙棗的灰綠,大葉黃楊的油綠,竹林的青綠,樺木的黃綠,綠色世界的諧調之美描繪不盡;質地之間綠色的表現,有細密如毯的草坪,有皺皺漪漣的柳林,有粗獷斑駁的大葉廣玉蘭、泡桐之類,有暗綠團塊堆疊的檜柏,各有不同的質地感。綠色盡染大地,也是植物景觀中最穩定、最基本、最安祥平靜、最富于變化、也最有雋永的詩意。所以無論色彩多么豐富,綠色應該是園林植物景觀中的主角。
4.2其他色彩應用原則
綠色之外的各種色彩的植物只能點綴在必要的地方,點綴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成片涂抹。用一種花卉成片栽植,好處是花期一致、色彩統一、生態要求相同、便于管理、效果強烈、操作簡單,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布置手法。不過有時會感到單調,如花期一過全部需要更換或只留下葉色時毫無裝飾效果。
(2)利用對比。花壇內的植物色彩與色彩對比的選擇。如紅與綠、黃與藍紫等。對色彩所謂“鄰補色”也有一定的對比效果。對比的目的是用一種顏色烘托另一種顏色,使它更為突出。如芍藥在花壇中正因為紅色系列的花有綠葉相襯,對比之下才顯出紅花之美,紅磚墻前面種宿根飛燕草,碧藍的花即十分突出。
(3)主次諧調。一個植物景觀設計者要先決定“主色調”,即它的主題,然后配上與主色近似的色調為配角,使整個景觀色彩調和,符合人們的審美。例如,以黃色為主色調,再用乳黃、橙黃的深淺花色、葉色搭配,效果一定十分諧調。夏秋之間金光菊(正黃)盛開時,四周配上金雞菊、黃花蓍草、多花向日葵等,顯得深淺之間的黃色系列一派諧調之感。但是選定的主色調如果是比較暗的藍色或紫色,那里的陽光一定要充足,否則會過于沉悶或憂郁。如果是設在林間小路邊上的花壇,務必要選明色為主調,如白花、檸檬黃色花等。
(4)以少勝多。這是藝術上一再提到的手法。需清楚指明的是,這個“少”是指面積要相對的小,數量要適當的少,兩者均要按實際的情況加以考慮,還要“在必要的地方”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存在比例的問題,如太小容易被忽略。例如一片樹林中有一座藝術家的青銅塑像,體形加基座不過5m高,青銅的暗色不易被發覺,位置也不顯要,如設計者在雕像的四周留出一圈空地,便于游人瞻仰,然后在像的正面前方5m遠的地方設一個直徑5m的圓花壇,當中種上紅色的天竺葵、百日草、一串紅之類,游人遠看稀樹林的亮點處一個引人注目的紅點,前去一看果然有景可賞。
4.3背景色
植物景觀中任何一個景點或景物都不是孤立的,與其附近的景物都存在相互的關系,其中前景與背景的關系最重要。一般是利用背景突出前景。背景色對植物色彩配置起著重要的作用。充為背景的可以大到天空、大海、森林、大草坪、水面等,小到一堵墻、一段欄桿、綠籬、擋土墻、一塊頑石、一株灌木或喬木,互相襯托可以將前景更為突出。同時,還要考慮色彩空氣透視的效果;園林景觀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墻面、綠籬、欄桿等也會充當植物的背景。這時,要根據背景的色彩特性,來配置植物色彩。如當背景是暖色調時,如在磚紅色的墻根或屋角布置時,作為前景的植物色彩應是冷色調的。反之,當背景是冷色調時,前景應為暖色調;綠色背景主要是利用觀葉植物,選擇枝葉緊密,葉色濃暗,終年長綠的樹木為背景效果最好。前面可以放置一些明亮色(白、粉紅、黃色)的花壇,或開紅色花的灌木,總之補色或是鄰補色為好。
4.4影響因素
(1)質地。植物的質地也會影響色彩,當物體表面光滑時,色彩會變得明亮,反之,粗糙的質地能使色彩變淺,小物體表面對光的散射能力要強于大表面,并且小物體的質地會表現得更暗,更濃厚,質感更強。
(2)比例。比例也影響色彩,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大小或花和果實能產生不同的色彩。光滑的葉子由于閃閃發亮,有變小的感覺;質地好的葉子會呈現深色濃密的感覺。
(3)修剪。通過修剪可以使植物葉子表面特征及外表發生很大改變。比如兩處矮樹籬,經過修剪的看上去顏色會較深、莊嚴肅穆;而未經修剪的矮樹籬的顏色則較柔和、偏淺,是明亮的綠色。
(4)陰影。陰影會把色彩變得朦朧,由于云、喬木、灌木和建筑物的存在,這種現象在戶外會經常發生,強化對藍、綠、紫色的影響比紅、黃、橙色的影響小,因為冷色在陽光下產生一種變遠的視覺效果,尤其在陰影下,將會變得更遠、深色或者淡色在黑暗處會暗,淺色在太陽光下會更弱。
(5)光線。葉色受光線的影響也很大,透光的葉是黃綠的,經光線直射著的葉是灰綠的,生于庇蔭下的綠是濃綠的,而林中蔭庇下的葉,則呈濃青綠色。有光澤的葉片,其綠色感覺較后者深,如茶花等與桂花原為同一色度級,但感覺前者較后者深。同樣,在陽光下顏色是變化的。明暖的顏色是燦爛的,冷色卻幾乎消失。柔和的顏色常常在燦爛的陽光中被淡化。
(6)季相。隨著季節的變化,植物的色彩也不斷變化的。春天,植物抽出嫩綠的枝芽,整個大地都呈現一片嫩綠,使人感覺淡淡的、清清爽爽的。但色彩在夏天被加強了,嫩綠仍存在于一些植物中,但逐漸淡化向純粹的綠色發展了,包括深綠色、暗綠色和亮綠色,總之比較濃重的綠是夏天的基調。到了秋天,暖色漸漸成為了支配色,因為很多植物的葉子開始變色,變成紅綠色或黃綠色,在四季中彩度最大。相對來說冬季比較缺乏色彩,以灰綠色為主。陸地生長的宿根花卉和草本花卉一般于春、夏開花,色彩多艷麗繽紛,易于形成園林景觀中大面積的色塊,但由于季節性太強,運用時我們需要慎重考慮。
5 植物景觀設計中常見色彩設計主題
本節依據常用的園林植物的主要色系,分為6種最常見的主題來介紹植物景觀設計的色彩運用。
5.1白色主題
所謂白色植物,此處主要是指其觀賞特性由白色或近乎白色的植物器官來體現。許多植物的花、果、葉、干為白色或近乎白色,觀賞價值很高。白色是色彩王國中的中立者,歇茹爾色彩調和理論中認為,當兩組色不調和時,在其間插入白色、黑色或灰色一般均可獲得調和,由于自然界真正的黑色和灰色的植物是沒有的,因此一般利用白色系植物來協調植物景觀色彩。白色亦屬冷色調。在鮮花叢中點綴,只能點綴數朵白色,花境顯得清新而富有生氣,平衡并不受影響。在設計寧靜的環境時,要注意在完全光照下,白花由于自身的光亮而會令人迷離。在蔭蔽處白色有著無可比擬的魅力,它使陰暗的花境變得明亮起來,其作用妙不可言。在庭園設計中,用白色布置晚間活動場所或作路邊引導配置以預告路界。
5.2綠色主題
在色彩應用在植物景觀設計時,我們首先想到的綠色。一切色相均有暖色和冷色之分,而色相中的綠色,在溫度感覺上居于暖色和冷色之間,溫度感適中,并且綠色是園林景觀中的主要色相。在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各種色相同綠色的組合,營造不同的冷暖效果。如在隱蔽地區使用檸檬綠和黃綠色,可為幽暗的空間增添更多光彩,削弱黑暗給人的壓抑感。不管任何季節,植物都不會缺乏綠色,在植物色彩中它是絕對的主角。雖然由于季節和光線的原因,植物的綠色也會有深淺、明暗、濃淡的變化,但這些綠色也只是存在著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差,當作為一個整體而出現時,是一種因為微差的存在而產生的調和效果。所以布置植物材料尤其是大面積時,要以綠色為基調。當我們布置花壇時,綠色的葉由于明度較低而會作為“底”出現,彩度和明度較高的花朵作為“圖”而跳了出來,這時,綠色的基調效果會有所減弱。
5.3黃橙色主題
既有冷色調又有暖色調的黃色,其范圍從酸性黃色至金色。與其它顏色一樣,在黃色色調范圍兩端的顏色難以搭配。黃色和橙色的柑桔屬植物和地中海植物搭配種植,使花境顯得熱烈而歡快。用藍色調的棚架作背景或在花叢中放置數盆濃亮藍色的花,可達到意想不到的觀賞效果。全黃花境的設計比較容易,因為一年中開黃花的植物很多,加之還有很多黃色葉的植物。但是與大多數的顏色一樣,黃色也有不足之處,在完全光照下,全黃花境色彩太濃,給人以超重的感覺。可以用深藍紫色花和鮮紅色花及濃綠色葉和淡灰藍色葉作補色,使色彩協調,給人清晰自然的感覺,或用紅色、橙色和青銅色作補色,給人以熱情和溫暖。
5.4紅色主題
紅色是花園所有色彩中最具支配性的顏色,常以單色的形式出現。例如,應用于格架之上由紅色藤本月季形成的花瀑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并成為一處控制性主景,同樣生動的色彩用于宅園可以使整個植物景觀變得更加生動。人們常把紅色與強烈的感情、火熱的激情、愛和憤怒聯系在一起,因此在安閑恬靜的休息區,不宜全用紅色。亮凈紅色與濃綠色搭配仿佛使人置身于熱帶雨林之中,在北半球,冬季的紅色漿果、白色的花和亮澤的綠葉組合帶給人節日的喜慶。紅色類與其他冷色調如深藍、紫色、銀色、白色或淡檸檬黃色的搭配表現出十分傳統的色彩。相反,暖色調的橙紅色與純藍色、金黃色、凈橙色、白色和灰綠色搭配產生新鮮、充滿活力的現代設計效果。在深紫色葉和深紫色花的陪襯下,配置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效果都是令人滿意的。
5.5紫色主題
紫色的范圍從幾乎黑色過渡到深紫醬色然后漸漸至淡紫紅色和淡紫色。有暖色調的紫紅色和冷色調的藍紫色。這些不同的顏色容易調和,與綠紫色或青銅色葉搭配更是恰到好處。深紫色花和深紫色葉與其它濃艷的顏色如鮮紅色、深紅色和深藍色組合產生郁悶和激昂的動感情緒,極富戲劇性,在光斑下效果尤為顯著。如果再增加銀色和少量米黃色或白色,可以讓色彩明亮起來,顯得輕松、浪漫。用各種黑紫色花如郁金香、鳶尾和大麗花與白色、銀色、亮灰綠色的花和葉配置,給觀賞者以驚奇感。深亮紫色與凈橙色花,檸檬黃和金黃色對比鮮明。淡紫色與銀葉和灰葉植物配置產生安閑恬靜感,如再點綴些色更濃的紫紅色,則顯得生機勃勃。
5.6藍色主題
在世界庭園植物中,純藍色極為少見。而帶紫色的比純鐵藍色或天藍色更為多見。藍色和紅色或白色一樣是極為醒目的顏色。種植柔和的紫藍色和煙灰色植物,使人想起那被蒙上薄霧的遠山。如果在遠離房屋處使用這些顏色,可以產生使空間增大、庭園擴展的視覺效果。特別是在仲夏炎熱之際,沐浴在清爽的藍色花影之內的沿邊花壇讓人感覺寧靜和從容,飄逸的藍色使人聯想起安寧的隱蔽所、寧靜的水面和溫和的光影。藍色給人安靜深邃的感覺。最好不要將藍色的花卉單獨的成片栽植,與其他色彩相比:藍色更加需要與其他色調進行搭配。
6 結語
園林植物景觀中色彩的設計應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既受到來自客觀的自然因素的限制,又有來自于主觀的影響。想要總結其一般規律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但不管限制的因素有多大,色彩設計最終目的就是要使整體色彩統一協調,實現視覺上的美感。本文通過對園林植物景觀的色彩應用來分析如何在現代植物景觀中更有效地營造美的、符合大眾心理的植物景觀藝術,旨在能夠為現代園林植物景觀的營造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鑒,使人們獲得更多的園林植物景觀之美。
摘要:低碳生活無處不在。小到一呼一吸,大到整個空氣的健康指標。前人曾說:勿以小而不為。低碳理念的實施從微觀角度說,控制并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一切碳能量耗能過多的材料的使用。每一個小的舉動匯聚成無可限量的能量,這邊是低碳生活的本質。它的應用在宏觀上講,便是森林的覆蓋,景觀的設計和植物的養護。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需要低碳理念的維持和滲透。
關鍵詞:低碳理念;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問題分析
1詮釋低碳理念
低碳這個詞,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近年來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生產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可是大多數人對低碳這個詞的真正含義都是懵懵懂懂。首先,低碳生活是人們盡量減少在能量消耗,并減少耗能過程中二氧化碳的釋放量。低碳與其說是一種生活方法,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度,對自己,是身處的生活環境負責的態度。而低碳的概念并非如此狹隘,二氧化碳的釋放最大量體現在大自然的決策上。我們生活的城市每天都發生著變化,城市園林景觀是伴隨著人們生活提高而逐漸美觀化的。它的設計以及園林景觀的實際施工需要種植大量的綠色植被,以保障美觀、合理、科學。利用低碳技術,熟悉植被種類,將低碳理念貫徹實施在城市的每個綠色項目中。形成大面積撒網,終極降低能耗,控制二氧化碳的釋放量。
2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2.1不會就地取材。園林是所有設計行業中最具有天然特性的,在設計前期,園林自身便具有很多可利用的天然景色,包括它的地形地貌,以及周圍景色的襯托。就地取材,是園林最大的優勢。但是許多設計師為了追求擁有獨屬自己風格的景觀,而全然忽略掉這道最天然的優勢,盲目的搞設計創新,特立獨行,不會合理規劃,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如此的景觀設計稿,往往在通過審核后,對施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導致資金白白浪費流失。
2.2盲目追求創新。設計是走在時尚前沿的領域。在設計師頭腦中“創新”了兩個字無處不在,它的自我傲視潛移默化中牽引設計師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手法。面對一個復雜繁瑣的項目,“創新”便會潛意識的成為他們的領頭羊。完成一整套具有獨特風格的設計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使設計師的獨大發揮到極致。這樣的思想理念最終引導著設計人員走向偏坡,蒙蔽了雙眼而忽視掉園林景觀設計的出發點。設計師的前提考察所獲得的信息也在盲目的自我陶醉自我滿足的同時被淹沒在無端的黑暗中。熟不知,不同地區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以及園林獨有的地形優勢,才是設計師們打“創新出奇”牌的前提。尤其是一些具有異國風貌的景觀設計,大量的羅馬柱,歐美屋檐,不僅沒有創新,造成觀光者的視疲勞,反而會使整個景觀看上去四不像,還造成了大量碳的排放。2.3材料應用不合理。現在的建筑材料層出不窮。各式各樣的材料在生產和應用到得到很好的利用。雖說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段,這樣的進步和成績值得驕傲。但是在某些方面也為工作增加了負擔。園林景觀的施工時,不同結構不同區域需要不同的材料來實施。加之現階段我國在景觀園林方面雖然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依舊缺乏相當的專業人員。導致在選擇材料時,沒有很好的利用到材料本身的優勢。更沒有考慮到低碳理念在園林中的應用。不僅造價高,使用壽命也無法保證。低碳材料往往可以做到可回收,壽命長。污染小,釋放小的特點。2.4植物選擇不合理。低碳在園林中的應用往往表現在對植被的選擇。設計師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規劃時,在根本上沒有考慮到低碳對整個城市景觀帶來的長久影響。單一的選擇美觀,易種植,易維護的樹種。而忽略對大氣,大空氣溫度,對空氣污染有利的樹種植被。這樣的思想在現代低碳生活的社會早已成為害群之馬。選擇合適的植被對整個城市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若選擇固碳能力強的植物,可使整個城市的碳含量成倍降低。尾松的森林年均碳匯量只有3.8MtC左右,木荷的森林年均碳匯量可以達到15.73MtC。不僅如此,這樣的植被可以大大后期園林維護的成本。
3實現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的途徑
近年來城市園林重建項目屢見不鮮。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單個項目中植被面積比以往有了大幅提高。這是低碳理念滲透其中的成效。現如今的園林景觀不僅要求設計整體簡潔、安靜、具有很強的休憩氛圍,也必須具備吸納垃圾廢氣、氧氣排放的功能。由于國內各個城市的土地資源匱乏,其價格一直高飄,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開發出新的低碳綠化空間是現在園林設計發展的新方向。3.1低碳理念空間中的應用。隨著城市資源逐漸趨向白熱化,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將綠化空間放眼到屋頂、天臺。在以往的人們眼中這是天方夜譚。這些地方屬于綠化死角。若要達到綠化的目的,必然在一定的條件下方才能完成。而死角綠化對建筑物有著不可忽視的細小維護。比如,他們可以提供冬暖夏涼的效果。3.2低碳理念的縱向應用。現在城市綠化概念覆蓋率直接體現在實際操作中。不少酒店,旅館都將綠色帶到了墻體。將綠色的橫向發展擴展到縱向發展。給人們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也間接的降低了建筑養護所產生的資金浪費。墻面綠化一般采用爬行類植物居多。比如,爬山虎,紫藤等。他們大面積的攀爬覆蓋在墻面上,墻面利用植物枝徑的覆蓋,有效減少太陽光的直曬和灼傷,起到降溫養護的作用,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達到美觀、實用、有效的目的。低碳理念在本質上得到了踐行。3.3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應用低碳理念需要注意的問題。將低碳理念很好的與園林景觀設計契合在一起是必然可行,而且需要長期貫徹下去的方針策略。但是盡量多的種植低碳植物,需要植物具有很強的耐抗性。不同的植物,其生存條件和養護條件都很苛刻。而且在不同地區,因為土壤成分的不同,加之氣候的影響,在選擇植物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一個不慎,便會導致植物大量死亡,這便違背了低碳的理念。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各項氣候、土壤層結合植物本身的生存條件,做到因地制宜。
4結束語
城市景觀設計關乎著整個城市的外表形象。它的建設管理從表象上標示著這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大致狀況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綠色建設本著美觀實用經濟的原則,本著低碳化、長久性的發展思路,保證人們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呼吸著輕松愉悅的空氣。低碳植物必是發展低碳套路上的長期工作。培養越來越多的植物栽培專業人員,促進此工作精確,完美的順利進展下去。
作者:周學虎 單位:杭州中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
我國的園林藝術歷史十分悠久,雖然在理論上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對園林植物景觀的審美意境與規律都掌握得比較成熟,根據植物的特征與習性匯集地域文化構成獨特的空間結構,給人以美的享受,對于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注重植物文化表達
每一種植物都有自身的特點與習性,由于植物生長的形態不同,表現出來的植物文化也就有所區別,因此,在園林植物影響設計上,要注重植物文化表達,這樣才能充分顯示出植物的特點,并且與景觀更好的融合為一體。比如,牡丹給人一種富貴大氣的感覺,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上,通常會用于皇家園林,顯示出皇家莊重華貴的氣派;用并蒂蓮、百合可表現出喜慶、幸福的氛圍,通常用于表達愛情的景觀設計之中。注重植物文化表達可以直接烘托出景觀設計所要表達出的內涵。
(二)、重視功能與實用價值
園林植物景觀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重視植物的功能與實用價值是實現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不同的生活環境所需要的植物也有所不同,比如街道綠化要選擇樹冠較大、闊葉類的樹種,有效的減少大氣污染與噪音污染;選擇造型可愛的綠籬樹種適用于兒童娛樂場所;在郊區種植果樹,美觀、綠化的同時,還可以為游人提供采摘的休閑活動。根據不同的綠化需求,選擇相應的植物進行種植,重視功能與實用價值,體現出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實際意義[1]。
(三)、科學與藝術相結合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原則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審美體現。科學性是重視植物的生長習慣,藝術性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長特點而產生的美觀設計。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植物的形態、色彩、香味與季節變化都要考慮周全,使植物間的層次與色彩都有一定的秩序與美感。同時還要注意與景觀周圍環境的協調性,使植物之間錯落有致、結構合理、空間設計和諧,形成協調、統一,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四)、認知植物科學綠化
每種植物對生長環境都有所不同,因此,要認知植物的特征與習性才能因地制宜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在設計前要先掌握景觀場地的氣候條件與土質條件,經過詳細分析后選用適合的植物種植于景觀場地,實現科學綠化,盡可能利用每種植物的特征與習性,充分發揮出園林植物景觀的生態效益。
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造景理論基礎
(一)、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構成理論
園林植物具有明顯的空間結構特征,是景觀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植物的自然要素與人工設計要素完美的結合,按照人們的審美觀念,在景觀中按照空間設計需求對植物進行相應的組合。園林植物作為一種景觀設計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由點到面、由個體到群體的組合,賦予空間結構生命力,按照植物的高低進行層次組合,使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結構具有很高的欣賞性。同時,通過園林植物組合造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空間,或開放、或封閉、或包容、或滲透,每種植物對空間結構能夠產生不同的對應形式。另外,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構成理論也可以說是組織植物配植與造景的過程,根據植物的空間結構特征采用向心式或者離心式的組織形式而進行空間景觀排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實現空間過渡,比如,相鄰式空間過渡、共享式空間過渡等等[2]。
(二)、植物配植與設計的心理理論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園林植物景觀的審美要求已經不是以往單一山水石木的欣賞,更期望追求自然之美,在生理與心理上都能滿足優美的空間環境體驗。精神層次上的需求是對原生態的向往,在園林造景中除了提供可欣賞性之外,還要重視觀賞者的心理,人們的心理需求直接反映出對外界事物的看法與需求。人的情感變化是多樣化的,在當前生活緊湊、壓力較大的環境下,人們更需要一種舒適寧靜的生態環境,輕風明月、垂柳塘荷、青山翠柏,都可以舒緩人們緊張、壓抑的心理。造景的心理理論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需求出發,為人們提供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上的立體造景,滿足人們心理上的不同需求。可以看出,植物景觀造景是滿足人們心理需求而提供的審美活動,在人們欣賞的過程中而產生的心理共鳴,體現出園林造景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三)、植物造景的群落理論
植物大多是以群落的形態存在的,并且具有明顯的自身結構特征與外表特征,按照自然生長規律而進行發展的。園林中的植物群落可以稱為栽培群落,是以提高欣賞性的前提下而栽培的植物群落,形成了具有園林特色的景觀之美。植物群落的生長密度、季節變化、層次等級以及植物的優勢種都會影響到植物群落的外部形貌。隨著園林設計水平的提高,在園林植物造景中提出了復層混交群落與頂極群落的概念,進一步加深了群落理論的研究與發展。復層混交群落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體現出植物的多層次垂直結構,在一個群落內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植物,在維護動態平衡的同時,產生一種層次感之美,每種植物之間的層次變化非常明顯;頂極群落是根據植物的優勢種更新變化,形成群落景觀的整體變化,因此,這種群落的變化比較有規律性和穩定性,在進行園林設計中可以多創造這樣的頂級群落景觀,以維持動態平衡的持久性。
三、結語
現代人們更加追求領略自然風光,凈化心靈的同時,感受到自然植物帶來的愉悅與放松。園林植物景觀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空間,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合理利用造景理論,挖掘植物的自然之美,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園林景觀。
作者:路文龍 單位:聊城市城市園林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