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0 04:43: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目的:為了探討有效控制和最大化降低手術室意外事件及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保障手術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的方法。方法:通過制定和落實規章制度,建立質控、感控小組,注重護理人員的培訓及加強手術室藥品、儀器設備的管理。結果: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降低了手術室意外事件及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提升了臨床科室對手術室的滿意度。結論:通過制定和落實規章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及手術室藥品、儀器設備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
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診斷、治療以及擔負搶救任務的重要科室,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好壞將影響著醫療質量和患者的安危。因此,手術室必須有健全的制度和嚴格的管理,才能高標準的完成日益復雜的手術任務。我院是一所綜合性醫院,有普外、頸胸、骨傷、脊柱外科、婦產科。泌尿、耳鼻喉科等多個手術科室,年手術量近4000臺,手術間10個,其中普通間7個,層流間3個,而手術室護士只有14人。由于我院加強了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給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手術環境,確保了手術效果。現將我科做法介紹如下。
1制定和落實規章制度
護理規章制度是護理工作的規范,也是護理質量的根本保證,對護理人員有一定的約束力⑴。因此必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將差錯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室護理制度不完善的弊端日漸明顯。科室對此根據各崗位實際工作情況,重新修訂了一些制度,包括各種應急預案、新儀器新設備的操作規程等,重點介紹如下幾項管理制度和落實辦法。
1.1查對制度(包括接送手術患者、手術器械的清點等):為了加強對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我院從2009年1月開始對全院住院患者使用標志腕帶。同時對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要求醫生用記號筆劃線標記并簽名(除不方便標記手術,如內痔等)。手術室護士接患者時除常規查對患者姓名、住院號、術前用藥、手術名稱、手術同意書、術前相關檢查外,還增加了標志腕帶和劃線標記等項目的查對。并且要求手術醫生、護士、麻醉醫師、患者手術前再次核對并在登記本上簽名。通過改進進一步的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手術器械的清點由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于手術前,關切口前,關切口后認真清點核對,無誤后方可關閉切口,并簽名。防止了遺留器械紗布事件的發生。
1.2護理差錯事故、意外事件上報制度:對于科室發生的一般差錯事故予以登記并及時指出,積極改正。嚴重的差錯事故、特大的意外事件上報護理部。對差錯事故的發生進行調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處理決定,組織全科室人員參加學習,以示警戒。
1.3消毒隔離措施: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重要部門,消毒隔離措施是科室管理的一個重點制度,要加強落實與監控。科室規定每天值班護士檢查滅菌包是否過期、監測消毒液的濃度、手術間空氣消毒。由科感控護士及醫院感控科定期監控,如:消毒滅菌物品的監測、空氣消毒和空氣培養、手術醫護人員手的消毒細菌培養等。同時結合醫院感控科不定期突擊檢查,對不合格者進行處罰,并在每月的質量分析報告上登記。通過層層把關,保證了感染管理質量。
1.4手術植入物管理制度: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體內植入物如鋼板、螺釘、人工關節、補片、人造骨等大量使用,為保障患者安全,我科特制定了植入物管理制度,規范登記,清洗、保養、滅菌,每次滅菌必須等生物監測結果合格才用于手術臺上使用,確保植入物的滅菌質量,降低了醫療風險。對取出的內固定器械同樣進行登記,由醫院統一回收銷毀。
2以人為本的人員素質管理,是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前提
2.1加強安全文化學習培訓,轉變觀念: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方法,派出去、請進來、集中講、個別談、現場操作、理論指導等方法,學習安全文化知識,加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職業道德的學習培訓。人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通過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可以得到保證和提高,在日常安全護理活動中,能夠得到較好地解決和保證(2)。提高了護理人員思想覺悟,增強了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
2.2激勵機制的應用:護士長根據每人每月工作量及崗位級別,在我科獎金分配管理時充分應用了激勵機制,調動了每個護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競爭中使護理服務質量得到全面提高,使“人”與“工作”和諧地融合起來。
2.3階梯式繼續教育培訓:我科對新護士實行導師制,采取專人帶教,從護士素質、基礎操作、基本技能、各種手術的配合特點等逐一分階段培訓考核;對5年以內的護士培養著重于打牢基礎、培養扎實的工作作風,從“三基”入手,注重理論與實際結合;5年以上的護士不僅能勝任各科手術,而且要精通1~2個專科手術,側重于專科知識及技術的發展;主管護師協助護士長完成科室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2.4設立手術專科護士: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各種新手術的開展、新儀器、新設備的大量使用,我科為適應發展需要,設立了多個手術專科,如:腹腔鏡、骨科、泌尿專科等。根據護士自身特點結合專科需要分配到不同的手術專科。專科護士的出現確保了貴重器械的保養和使用,提高了醫生滿意度。對一些手術量相對少、手術難度大、特殊器械設備多,我科采用固定護士搭配醫生,減少了意外事故的發生。
2.5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成立了手術室安全護理質量小組、感染管理護理質量小組、專科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急救物品藥品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每個質量管理小組由專人負責,做好質量控制分析,使護理工作從被動管理轉變到主動全員參與管理。規范了護理質量控制工作的各個環節,使護理管理者和各級護理人員對護理質量控制理解更加深入。
3加強手術室藥品的管理:
我院手術室和麻醉科同為一個科室,麻醉藥品由手術室護士負責保管。我們規定每天值班者早、中、晚三次清點麻醉藥品數目并登記,專柜上鎖保管。麻醉藥品的使用嚴格遵守麻醉藥品安全管理辦法,設登記本。搶救車急救藥品派專人管理,及時補充。手術間藥品由負責手術間衛生護士每周補充,每臺手術巡回護士手術前檢查,然后根據需要備齊。這樣節省了手術患者的急救時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4加強儀器設備的管理:
建立儀器設備使用登記本,每使用一次由巡回護士將患者姓名、科室、手術名稱、使用情況(性能)等登記,以備查閱。對使用不良儀器設備及時進行維修和更換。
5結果
5.1提高了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安全素質和業務能力:通過學習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使“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及敬業精神。
5.2降低了手術室護理差錯事故和意外事件的發生:通過學習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培訓,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各項護理制度及崗位職責落實到位,科室一般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比去年明顯降低,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率有所下降,外科醫生滿意度大有提高。提高了科室的護理安全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3)。
5.3增強了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團隊協作精神:手術室護理人員每天工作量大,工作時間不確定,容易產生疲勞,人體一旦過度疲勞,不僅降低了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還容易出現不安全護理行為。我們通過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杜絕了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了護理安全。既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發現缺陷、解決安全隱患的能力,又增進了護理人員的協作精神,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盡責的護理團隊。
6討論
6.1手術室作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部門,在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中,護理人員在傳統護理管理模式下存在著因管理漏洞而引發的感染隱患,極易引起醫源性感染的爆發流行,而影響到整個外科系統醫療安全(45)。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因此我們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對舊的制度和規程進行有的放矢的改進,用新的管理模式來指導工作。事實證明現行的措施對手術室的護理管理是一種彌補,得到了醫護人員的認同和支持。
6.2專科護士在我國才剛開始起步,他們的工作職責不明確且不為普通護士理解和接受;提出的意見或建議缺乏權威性等等;這些問題也與專科護士的專長和工作經驗有關,所以專科護士的成長和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得到支持,才能達到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的目的(6)。
6.3手術室護理人員相對不足,手術室護士既要完成本職工作,又要兼顧麻醉護理工作,這種工作職責不分明專業技術分工混亂的狀況,影響了護理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因此配備麻醉專科護士也勢在必行。
摘 要 護理質量監控是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最終目的是提高護理質量。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診斷,手術治療以及擔負搶救任務的重要科室。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好壞將影響著醫療質量和患者的安危。手術室護士應認清形勢,應著眼于本學科的發展趨勢以及與先進的國家的差距,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應遵照以人為本的原則,真正做到人性化護理及親情服務,從而達到全面提升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收到滿意效果的目的,更有利于醫院的發展。
關鍵詞 手術室 護理 質量管理
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好壞與手術的成敗有極大關系,也與患者生命息息相關。怎樣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把潛能充分挖掘出來,使管理工作能科學、高效地進行,是長期以來擺在護理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手術室護士應認清形勢,應著眼于本學科的發展趨勢以及與先進的國家的差距,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應遵照以人為本的原則,真正做到人性化護理及親情服務,從而達到全面提升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收到滿意效果的目的。
如何才能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管理
建立質量考核標準:根據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特點,建立核心崗位職責,如:洗手護士考核評分標準、巡回護士考核評分標準、手術儀器操作質量評分標本,各種手術體位擺置質量評分標準以及手術護理文書書寫質量評分標準,并將核心質量融入績效考核細則當中,組織本科護理人員對考核內容認真學習、討論,再經全科護理人員討論經過,將考核細則做成表格,發給護士人手一份,由護士長負責績效考核具體工作,發現有不妥之處及時修改,使全體同志均能理解接受,然后具體實施。
重點做好手術物品的消毒及手術無菌質量的管理:①無菌操作技術的管理:手術室工作人員的每一舉動,即從入手術室至手消毒到手術臺的每一操作環節稍有疏忽都可導致無菌技術的失敗,造成手術感染,而對無菌技術的認真操作必須依靠全體醫生、護士共同完成。②手術物品消毒滅菌的管理:對已消毒滅菌的物品,每周清整1次,過期器械、敷料應重新消毒滅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天檢查、添加更換、訂出各類物品消毒更換日期,落實執行者。③手術室工作環境質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護士每個月必須完成空氣培養,手培養以及物品培養,并且記錄培養結果,每季度做1次紫外線監測。每天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感染性手術后手術間及時消毒處理以防止因空氣的傳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導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腫、傷寒、結核綠膿桿菌感染的患者用過的手術器械應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處理。定期對各種消毒(滅菌)后物品進行抽樣細菌培養,如化學消毒劑、高壓消毒物品,護士長可根據監測所提供的數據,認真總結消毒滅菌和清潔衛生質量,對出現的問題應分析原因制訂改進措施,并督導全體人員執行。
護理人員素質管理:手術室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過硬的操作技術極強的應急能力等。護士長可根據科室及個人情況,民主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思想素質教育,組織學習、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在抓基礎護理的同時,要按期組織專業性的業務學習,以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及專業技術水平,掌握各種新手術的步驟,新儀器、新設備的使用方法,在術中配合時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有了這樣高素質的人,才能做出高質量的事。
差錯事故的防范:⑴術前:對進入術間的手術患者,巡回護士要認真檢查。①查術前準備:檢查備皮范圍是否合格,皮膚是否清潔,皮膚有無破損等。②查患者體質,了解患者心電功能和各種化驗結果。③查術間管理:要求入手術室患者換鞋、戴帽,術前要保持無影燈無灰塵。手術間溫度應保持在25℃左右。溫度過高患者容易出汗,增加切口污染機會。④查手術人員,注意手和手臂清潔要徹底,浸泡消毒時間要準確,不定期進行手細菌培養監測。⑵術中:患者一入室,洗手和巡回護士就到患者手術床旁。有前1天的交談和溝通,彼此有了了解,這時邊做各項術前準備工作,邊向患者說明術前準備的必要性,給予術前的心理安撫,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等做好宣傳工作。當患者進入麻醉狀態時,巡回護士應給予周到的護理。麻醉后保護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現意外,巡回護士不得離開手術間,注意調節室溫防止著涼,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注意心電監護,保持靜脈輸液通暢,備好搶救藥品、物品、氧氣和吸引管等。當手術結束時全麻在蘇醒過程中,常出現躁動或清醒延遲的現象,巡回護士不要先急于去做術后的清理工作,要守護在患者身邊,注意觀察神態變化、尿液情況,待完全清醒后與術者麻醉師共同護送回病房。向病房護士交待術中情況和注意事項,同時向其家屬簡單介紹術中安全、患者舒適、配合等情況。⑶術后:第2天下午訪術后患者,說明術中你一直守候在他身邊,手術成功,患者配合良好等,多數患者特別喜歡聽在他處于麻醉狀態時的情況。囑咐患者正確臥位的必要性。手術室護士術后的訪視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術并不可怕,自然會產生安全感。
加強科室間協調,積極配合手術:做好臨床科室的配合,護士長除了領導全體人員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外,還要注意與各手術科室保持聯系,定期向臨床手術科室征求意見,以不斷改進和協調手術配合的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科室之間的矛盾,應本著一切從工作和患者的利益出發,互換意見,互相支持,以保證工作協調,手術室護士態度要謙虛、誠懇,切忌互相指責,甚至爭吵,否則只能事與愿違。
討 論
手術室護理質量水平直接影響著手術患者的康復。只有從各個方面做好護理質量工作,不斷完善護理質量管理,才能讓患者滿意,更有利于醫院的發展。
【摘要】目的探討有效的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方法,確保手術室擁有一個良好的井然有序的工作環境,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方法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規章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保證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水平,明確護理管理目標、量化考核制度、合理地安排時間。結果在經過科學的措施使得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確保了手術室的護理質量。結論有效的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不僅可以使患者護理效果得到大大提升,還可以提高整個醫院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
當今,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質量挑戰越來越突出和嚴峻,所有醫療部門都深刻認識到高品質,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是賴以生存的基礎。而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診斷,手術治療以及擔負搶救任務的重要科室。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好壞將影響著醫療質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術室必須有嚴密的護理管理知識,健全的制度和嚴格的無菌技術管理,才能高標準地完成日益復雜的手術任務。現從幾方面對如何做好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加以闡述。
1手術室環境質量管理
手術室是一個進行醫療手術的地方,它的環境應該是干凈的、無菌的。手術室管理人員應該在每次手術前、手術后都要用消毒液擦拭桌面、無影燈以及地面等;手術結束后一定要開窗讓空氣流通,用紫外線照射30-60min對空氣進行消毒。每個星期徹底打掃、消毒手術室1次;每月在室內培養空氣細菌1次[1]。明確區分手術室限制區、半限制區以及非限制區;每個區要用固定的清潔用具,并定期消毒。此外,醫療廢物含有大量7的致病微生物,也是污染手術室環境的一大要害,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防止醫源性感染。
2手術器械消毒工作質量管理
手術室里的一切物品都要經過極為嚴格的消毒滅菌,尤其是用于手術的特殊設備、儀器等,更要經過嚴格消毒滅菌,設專用器械柜,器械的分門別類后貼上標簽存放,設置專人管理,定期進行檢修、保養等。另外,采用交接班時進行器械清點的制度。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的器械用具必須嚴格分開。無菌手術的器械、容器等必須按規定的時間消毒滅菌,并要定期換消毒藥水。手術之前護士準備的手術用品,須經第二人檢查、核對后才能滅菌使用;手術后由洗手護士按正規程序對手術器械進行消毒、清洗、烘干、上油及打包。在打包前須仔細檢查清洗的質量和清點數目,如有缺漏或損壞,要及時指出和更換,所有要求都符合才能打包[2]。這些做法能夠提高手術室器械消毒滅菌的管理質量。
3圍術期整體護理質量管理
圍術期是患者進行手術的一個完整的時間階段,在這個時間階段里,所需要做的護理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即是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和術后探視。
術前訪視即是在手術前一天護理人員進入病區進行術前訪視。通常需要做的工作是首先要查看術者的病歷資料,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然后提前告知病人和其家屬手術室的環境、手術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手術所需的大概時間和手術的預期效果等等,在術前和病人的交流中,護理人員要表現出關懷、友好的態度,對病患的術前恐懼心理進行安撫,在必要的情況下,給病患演示麻醉與手術體位,進行技術上的指導。幫助病人將身心狀態調整到最佳,以迎接手術的到來。護理人員還可以按照手術前訪視時收集的資料,制定出相關的護理辦法,預防以及減少手術過程中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第二是術中護理。當術者進入到手術室,進行術前探訪的護士再次向病人核對姓名、病區、床號、麻醉方式及過敏試驗結果、手術部位等等,這時術者聽到探訪護士熟悉的聲音,情緒會穩定很多。術中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在手術開始前以及縫合切口前后把各種手術用品清點兩遍,防止留在術者體內;手術開始時協助醫生對術者進行麻醉,正確擺放手術體位,幫助術者做好保暖工作和保護好他們的隱私,在手術過程密切留意病情變化,術中嚴格按照規定用藥,認真仔細把手術護理單記錄好,因為那是原始資料,是具備法律效用的。
第三是術后護理。手術結束;護理人員要多留意病人的睡姿;防止其墜床;妥善放置各種引流裝置;預防被意外拔出;傷口的包扎要正確仔細;觀察受壓部位是否有壓瘡,還要協助運送術者到住院病房并對病房護士交代清楚術者的病情及特殊情況等。
第四是術后訪視。即是在手術進行后1周內,護理人員到病房看望術者,和病患交流病情愈合情況,并且認真詢問術者對護理是否有意見或者建議,以正確評估護理效果,有利于矯正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
4結果
通過我院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的實踐,通過建立和提高手術的專科醫療質量管理體系,明確質量管理目標,細化考核標準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滿意率明顯增加,并逐步提高專科護理質量。實踐表明,手術室護理管理者要充分發揮質量管理,指導,監督和溝通協調作用的同時,更要不斷完善的檢測反饋過程。質量改進是不是要訂定護理過程關閉。管理過程中不斷增強各級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整體意識,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才能促進手術護理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的良性運轉,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指導思想。
5討論
加強護理人員的管理要從強化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感做起。組織相關醫護人員學習具體的法律、法規,提高其醫療風險意識。另外,要加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感,使得病患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依然能依靠內心信念,自動自覺做事,體現高度負責的精神。
想要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水平,只依靠手術室內部的管理是不夠的,手術室的管理是一個涉及多個方面管理的整體,它需要各手術科室的醫生共同參與,還要依賴醫院各方面領導及護理部的監督,此外,還需要走出去學習其他醫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必要時請專家來院進行指導,這樣才能讓手術室的護理質量保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水平。
摘要:建立完善的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明確護理管理目標,督促檢查護理工作質量是控制手術室護理職業風險,預防不良因素的發生,確保護理質量安全的關鍵。
關鍵詞:手術室 管理 護理質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事業的迅速發展,手術治療有與其它治療方法所不及的重要性,手術室護理質量按理是保證手術安全、順利通過、有效控制手術室職業風險,預防不良因素發生的關鍵。因此,加強手術室的科學及規范化管理,完善護理工作質量標準和質量的持續改進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目標,是手術室護理管理者的責任。
1 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業務素質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根本
1.1 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一名合格的手術室護士,不但需要具備其它科室護士應有的共同素質,還必須具有多方面特殊品質和能力,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和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對患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工作態度嚴肅認真,注重與協作者的人際關系和高尚的職業道德素養。
1.2 精湛的業務素質。①科室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分級進行培訓,每周業務學習一次,分別由科室業務骨干講課,每次講課有記錄、有講稿,學員有業務筆記。②科室每周進行“三基三嚴”理論考試,并要求有記錄有成績。③結合實際工作,每周抽查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工作,并按標準考核。配合好每臺手術,是手術室護士的職責,對每個手術患者,從患者的術前訪視到手術用物的準備及術中的積極配合著手,不斷提高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對新開展的手術和新業務進行重點學習。近年來,我院更加注重護理人員的培訓,手術室全體護理人員分別被選送到上級醫院進行專科知識的學習,使護理人員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2 質量管理原則和體系
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標準的措施和質量的持續改行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目標。
2.1 質量控制組織結構。為保證護理質量的持續改行,科室共成立了三個小組,即:質量控制小組,安全控制小組和院內感染監控小組。分別由工作能力強,業務熟練,工作細心,技術操作規范的護士擔任組長,全面進行護理質量的監控,改行和落實工作。
2.2 明確護理質量考核標準。量化考核細則,制定一個科學的、完善的質量管理標準,是衡量護理工作,使護理質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環節,根據醫院管理標準,制定了各級各類人員職責標準。①護士長管理質量標準。②護士工作質量標準(責任護士質量標準,巡回護士質量標準,洗手護士質量標準)。③消毒隔離質量標準。④儀器質量管理標準。⑤標本及污物處理質量標準。
2.3 督促檢查質量,保證醫療安全。①質量控制小組每周重點檢查核心制度落實情況:包括查對制度,巡回、洗手護士職責執行情況,防止接錯病人,弄錯手術部位。凡進入體腔、深部組織的器械,敷料、縫針等用物都應有巡回器械護士和手術醫生共同清點、完成三次清點過程,即:術前、術中、術后,并在護理記錄單上簽名確認。②安全控制小組每月組織護士進行安全知識學習,科室聘請院內相關部門進行防火、防盜等知識講座培訓。每日由責任護士檢查科室水、電、空調、氧氣及門窗的關閉,檢查 各種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聯系有關科室進行解決,保證每臺手術均能順利進行。③院內感染監控小組,每月組織學習院內感染知識一次,隨時抽查科室保潔執行情況,隨時抽查垃圾分類,污染手術后器械、用物及空氣物體表面的處理消毒并有記錄,每月做室內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細菌培養一次。無茵物品滅菌效果監測一次。各項監測必須達標,并有記錄。
2.4 護士長和質控員每日有重點檢查,根據各級人員職責進行不間斷的跟蹤檢查,不斷了解服務態度、技能落實情況,在護理部組織協調下,每月對手術病人進行一次滿意度調查,及時了解服務的環節質量,尋找現存的和潛在的質量問題分析總結,并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制定整改措施,使質量得到持續改行和提高。
3 注重與協作者的人際關系
手術工作是群體勞動,工作有共同目標,有分工協作,手術室的護理質量管理涉及到多個手術相關科室,因此,必須加強與相關科室的溝通與協作,我們做到每月召開一次手術科室座談會,聽取意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共同解決,以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
4 效果與體會
我們通過從2006年對護理質量管理不斷完善與持續改行的實踐,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建立了手術室護理質量控制體系,明確質量管理目標。量化考核內容,理順報務環節,促進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不斷提高,使手術患者滿意率達98%,消毒滅菌合格率100%,無菌切口感染率≤0.3%,護理差錯事故為零。
護理質量是護理工作永恒的主題,是手術室護理管理者的核心,它直接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于健康,關系到醫院在社會公眾的形象。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應該積極發揮質量控制、指導、協調和監督作用,做好質量管理中重點管理工作,增強工作人員質量意識,并將質量意識貫穿于服務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小組進行質量檢查,要涉及到科室每個成員的每項工作,護理人員形成相互約束、相互監督、相互檢查,使每位護士思想上重視,行為上落實,實行自我控制,不斷改行工作流程。不斷提高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