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8 05:31: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 要:一流的企業做企業文化,一流的學校應做學校文化,對于職業學校來說更重要的是在建設學校文化時要與企業文化對接。本文試從反思現實的基礎上探究兩種文化對接的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企業文化;高職
文化是實現育人功能的最主要載體,校園文化在實現全方位育人過程中發揮著潛移默化而又無法抗拒的重要作用。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我們要培養的是適應企業一線工作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建設具有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實施文化的校企結合,決不能僅就文化來談文化的結合,因為校園文化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蘊含在辦學的各個環節中。
要實施真正的校企結合,構建具有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必須在辦學過程中全方位地實施校企結合,從而形成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全面對接。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到學生的專業素質、行為習慣等都要滿足企業的要求,學校的管理包括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都要向優秀企業學習,要與優秀的企業進行深層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如何實現有效對接,我認為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嘗試。
一、實現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首先要深入學習研究企業文化
要實現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必須要學習和研究企業文化。目前,企業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相對成熟,學校文化的研究略顯滯后,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研究還剛剛起步。通過學習和研究企業文化,對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是要建設專業研究隊伍。高職教育的最大特點是依據就業崗位進行專業設置,是直面就業的。不同的專業所對應的企業群體是不同的,企業文化自然也有差異。因此,各個專業要建設自己的研究團隊,針對對口企業進行深入的企業文化研究。
二是要積極主動走出去。高職院校要定期選派相關人員、專業教師到優秀企業學習感受企業文化。在多數高職院校都在實行教師去企業實習的制度,但有的教師實習流于形式,有的教師單純注重專業技能的提升,對于企業文化的關注和研究有所忽略,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引導,在號召教師們走出去的同時,注重專業技能與企業文化的雙重學習。
三是要開設企業文化課程。教育教學部門要研究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為學生開設企業文化課程及相關人文課程,學習企業文化的內容,并進行與此相關的職業素質的訓練。
四是誠心誠意請進來。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的聯系最為密切,其校園文化建設需要請企業參與和支持,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1)誠邀企業的管理精英、技術精英、營銷精英等為校園文化建設出謀劃策,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2)向企業發放調查問卷,征求企業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書面意見和想法。(3)成立有優秀企業管理人員參加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校園文化建設的專題研討會。(4)注重信息反饋。系統論的反饋原理指出,任何系統只有不斷地根據反饋信息調整系統行為,才能實現有效的控制,從而達到目的。校園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吸納來自各方面反饋的信息,不斷豐富內容,完善工作思路。
二、吸納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形成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
核心價值觀是優秀企業文化的精髓,高職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應注意吸納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從表述上來看,大多數優秀企業所共同奉行的核心價值觀各有千秋,但其基本理念可以概括為七條:團隊協作精神、客戶至上理念、平等對待員工、激勵與創新、守時守紀觀念、雙贏發展觀念、感恩教育。高職學校應該在深入研究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借鑒其核心理念形成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為例,其辦學理念“優秀員工的搖籃、職業經理的基地”,這一理念中所包含的“優秀員工”的培養目標為:熱愛工作,追求卓越;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團隊精神;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樂于承擔更多的責任;時刻牢記企業的利益;注重細節,遵守準則,維護企業聲譽。“職業經理”的培養目標為:忠誠心;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自信心;公平心;同情心;親和力;自制力。這一辦學理念正是優秀企業核心價值觀和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很好結合的典范。
三、運用仿真法全方位實施校企結合,使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對接落地生根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大勢所趨,情景教學、模擬實訓、尋找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等是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實現校企合作的方式。但也有少數院校進行了創新嘗試,還是以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為例,該校大力實施改革調整,強力推進了以“教、學、做、用一體化,教、研、產、銷一條龍”為總目標的教學改革,大力實施了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引園入校,引企入園,校、園、企一體化,“職業化教育、企業化教學、公司化運營”的發展模式,這樣不僅把師生的實踐教學基地引進了校園,把企業的技術、企業的人才、企業的標準引進了校園,更把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理念引進了校園,為教學改革、教學體系建設、教師培養學生成才、科研創新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更使整個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通過借鑒各類院校的經驗,我們認為,可以運用仿真法,從以下幾方面全方位實施校企結合,使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對接落地生根。
1、實訓基地企業文化氛圍的仿真。重視高職生模擬實訓環境的營造,實訓實習設備、環境、管理全方位地仿真,實訓實習環境要最大化地模仿現實車間,按照企業生產標準張貼安全標語、生產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規程,張貼各種考核規章和制度,實行嚴格的打卡制度、設備儀器工具的定制管理制度等等,堅決杜絕非規范性操作。
2、企業班組管理機制的仿真。重視實習階段職業管理訓練活動,促進學生職業認同感。學生實習按照車間班組、公司科室崗位方式進行管理,學生上崗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卡、嚴明時間觀念,組織紀律性,不得遲到早退,不許擅自離崗位,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和操作流程上崗生產,從而提升學校的職業氣氛,營造一個完整的企業文化氛圍。
3、教學班級管理的文化仿真。F在有一些學校已經在探索“公司制”班級方式。“公司制”班級存在于校園文化當中,企業文化又作為“公司制”班級改造的文化支點,這就決定了兩者碰撞的客觀必然。有人擔心,在學生群體中灌輸企業文化,是一種庸俗化的實用主義,會導致學生過早地利用經濟利益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優劣,使本來純正的校園文化滲透出利益的、你死我活的競爭哲學,這樣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也有人擔心,在校園文化的大環境中,搞企業文化有點不倫不類,最終的結果可能會造成班級管理上的混亂。這些人的擔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性,
我們認為,這種探索值得欣賞,在兼顧校園文化的同時,有意識地引進企業文化,讓學生在這種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使其踏入未來職場時,大大縮短從校園人轉變為企業人的時間,只是有待進一步探索完善。只有適應時代的嚴格管理才能出高質量的產品,才能有高效率。只有給學生創造仿真企業文化環境,使仿真的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在校園中碰撞、和合,兼容并包才能形成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
摘 要: 高職教育是為企業培養生產一線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要想實現高職畢業生“零距離”就業的需要,就要將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對接,而對接的途徑是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高職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 對接途徑
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接軌,是激活高等職業教育內涵提升的核心力量。高職院校如何把企業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零縫對接,進而共同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需要我們探索研究有效的對接途徑。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內涵
(一)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
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師生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所形成和創造的反映著高職師生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精神狀態上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并具有高職校園特色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是維系、凝聚和塑造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是生長發展在高職環境中的一種獨特的一種文化現象。
一般來說,高職校園文化的基本內容類似于其他校園文化,同時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其一,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具有外顯性和感觀性,它的表象往往給人們對一個學校以直覺的判斷。根據高職教育的特色,高職校園的物質文化融入了企業物質文化的特色,因為校內實訓基地是高職物質文化的一道亮麗的色彩。
其二,制度文化。建章立制,保證學校各種活動正常運行,并以此約束師生的行為規范,對學校全局工作的開展,包括校園文化的全面建設,起到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其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層是校園文化的深層次形態,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從校園文化的結構層次來看,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內涵的核心體現。一般來說,國內外著名的高等學府都有自己的學校精神,或稱為校園精神,它以一種凝煉的語言體現出這座學府的歷史傳統、辦學思想和精神風貌。對于高職校園,其精神文化特色集中體現在一所學校的校訓、校風和辦學宗旨之中。高職院校的校訓、校風如同企業的核心理念、企業精神一樣,是學校辦學的箴言。
(二)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為大多數員工認同與遵循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的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高度濃縮,是企業文化中最富感染力的部分,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況和思想境界。企業精神決定著企業員工的行為,因而也就決定著企業的行業和業績。
企業行為文化是企業為實現自身目標而對企業員工的行為給予一定限制的文化。行為文化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和橋梁,是約束企業和員工的規范性文化、外顯文化。它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精神和價值觀的折射。
企業的物質文化是指企業有形的、直觀的物質財富。它是企業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載體。以物質形態存在,是企業生產、銷售、生活、文化娛樂諸方面的環境、條件、設施等物質要素的總和。
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必要性
(一)由高職教育的特性所決定
高職教育是一種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類型。高職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貼近市場、更貼近企業,與企業、市場有著更加緊密和全面的聯系。因此,一所好的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就是更注重與企業全方位的對接與聯系。
(二)由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所決定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所需要的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而不是“學術型”人才,這些“技術型”人才組成企業人才金字塔的中部和底部,是企業人力資源的基礎,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因此與企業文化對接與融合是高職院校實現教育目標、為企業培養基層人才的需要。
(三)是實現高職畢業生“零距離”就業的需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職業教育就是一種就業教育,也就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直接就業為主要目標而開展的教育和教學活動。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主動適應社會、適應市場,提出了讓畢業生“零距離”就業的目標,但是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就業目標,除了學生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零距離”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價值理念的“零距離”,也就是在學生畢業后直接認同和接受企業文化及價值理念。因此,高職院校應通過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讓學生在校園就感受到企業的氛圍,從而把高職生培養成為“零距離”適應企業,成為受企業歡迎的人才。
三、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實現對接的途徑
(一)制度文化對接
一個優秀的企業必然擁有實用性很強的制度體系。企業的制度文化是企業生產活動正常進行的各種規章制度、道德規范和員工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先于高職院校接受市場的挑戰和檢驗,優秀的企業具有優秀的制度文化,是企業對長期以來的制度文化積淀的合理繼承。優秀企業制度的規范性、有效性、優越性已經得到社會實踐的檢驗和認同。
高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中必然要進行教學、行政事務管理,也必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性,較普通高校更接近市場、更接近企業。因此,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時,應積極引入企業制度與自身的制度加以揉合和改造,創新制度管理理念,創造出既符合教育規律又適應市場競爭機制的管理制度體系。
(二)課程對接
課程是為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包括學校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課程,是學校具體實施教育目的的主要載體和途徑,因此根據高職教育的特性,可以通過課程這個教育主要載體和途徑來實現與企業文化的對接。
其一,企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內容可安排到專業基礎課程和文化基礎課程中。文化基礎課程主要作用是為學生今后就業上崗準備必要的文化知識基礎。學校通過各門基礎課程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具備健康心態,形成思想積極向上的社會合格公民和企業員工。企業的物質文化內容(包括企業的基本面貌、基本設施、企業產品等介紹)可以安排到專業實踐課程中。
其二,課程對接的方式。把企業文化對接到課程內容中通常采用:①教材方式,以教材編寫方式,把企業文化相關的內容納入到具體課程中;②教案編寫方式,以教師編寫教案的方式,把企業文化相關的內容引入到課程的具體教學中;③輔助材料編寫方式,通過輔導材料的編寫,以輔導材料的方式發放給學生學習,讓學生學習企業文化;④參觀學習方式,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觀企業,了解和學習企業的文化。
(三)校企人員互動對接
國外的高等職業教育十分講究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利用。德國的校企聯辦的雙元制職業學院,把企業的相關人員和學校教師組成專業委員會,制定教學計劃和培訓課程。在美國社區學院的教師結構中,兼職教師在數量上多于專職教師,主要講授實踐性課程,由社區內的企業家,某一領域的專家,以及生產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組成。日本的高等專門學校也把校企人員交流作為內化企業資源的重要途徑。根據我國職業教育特點,我國許多職業院校在校企人員互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師入企鍛煉
高職教師肩負著雙重使命,不但要有一般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而且要具備指導學生進行實訓的能力,也就是高職教師必須具備“雙師素質”,成為“雙師型”教師。培養雙師型教師,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教師下企業頂崗實踐。高職院校鼓勵青年骨干教師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頂崗實踐,這種校企互動不但可以通過優秀教師把校園精神帶入企業,樹立學院的良好形象,促進學生就業,而且可以把企業文化帶入校園,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更好地培養“零距離”就業的學生。
2.建立兼職教師人才庫
聘請企業的高層管理和專業技術骨干人員聘請為學校的兼職教師,納入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不但可充實教師隊伍,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員可以把企業文化引入校園。這些人員一般技術高超、實踐經驗豐富,對技術理解和實際運用有著特殊的能力,對技術發展和走向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同時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這些人都是企業樹立的楷模,通過活動能把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入高職校園。
3.建立校外專業指導委員會
聘請企業的顧問、專家及部分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校外專家指導委員會,參與學校有關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審定,對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進行指導。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充分聽取和接受專家的意見,突出實踐教學特色。有了企業的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才真正具有前瞻性、科學性、職業性,培養的人才才能符合行業、企業的真實需要。
(四)校企合作對接
學校是企業的“人才工廠”,企業是學校的“人才市場”。學校與企業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利益共同點和結合點”,這個共同點就是“人才”,結合點就是“合作辦學”。應該說,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校企合作的重點建設項目是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基地一般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越來越趨向于與企業共同建設的方式。如果由學校單方面設計建設,不但建設投入較大,而且設施設備的性能、生產流程等與企業真實的生產相距甚遠,在此設施環境與技術條件下形成的人才技能,必然與企業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因此,高職院校現在趨向于把企業的資金、設備、技術、操作規程、生產流程、設備管理、實踐環境的要求等內容,引進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達到企業生產環境的高度仿真目的。這種共建的優勢不僅遵循了教育規律,而且高度模仿了企業的真實生產環境,同時還把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東風雪鐵龍把培訓中心建在山東濰坊交通職業學院,目的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培養學生的規范性。在校企業合作中學院看重的并不是企業提供的設備,而是把企業培訓員工的理念、內容與標準帶到學校來,使培養的人才具有針對性與貼近性。
2.校外實訓基地
由于受到場地和資金的限制,高職院校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開拓更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通過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高職院校可把企業的生產設備、生產場地、生產環境、技術人員等優勢資源,直接轉化為自己的實踐教學資源。
不論何種實習實訓基地,強調的都是一個真實、仿真的企業實體,直接把企業環境轉化為教學資源,為學生實踐提供一個真實的生產環境,與企業生產和企業文化實現“零距離”接觸,更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職業心理的迅速形成,使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快速提高。
本文對于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途徑只是作了最基本的概述,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在此基礎上,我們會創造出更有效的對接途徑。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園文化的發展不能故步自封,要跟緊時展的步伐,積極促進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實現校企合作,共同促進,共同發展。文章通過對目前現階段高職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影響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不利因素,闡述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的積極意義,并探求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校企合作
高職校園文化是在長期的校園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高職院校師生精神風貌、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是高職學校文化氛圍、品位格調的最直接體現。它不僅在師生的個人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高校建設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一)缺乏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是廣義的,是長遠的,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對于校園文化的理解,僅僅局限于具體的文化活動的開展,比如說定期開展軍訓、定期舉行高職院校運動會,等等。他們認為簡單的文化活動就能體現校園文化,忽略了文化活動背后的精心設計、系統安排和專業指導,這樣發揮不了校園活動應有的作用。另外,還有一些院校為了加速學生與企業的接軌,過分推崇某些企業文化與職場文化。但是變相的企業文化并不適應高職院校的發展,它在浪費學校資源的同時,也阻礙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嚴重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進程。
(二)過分強調物質文化建設,忽視校園文化建設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高職院校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部分高職院校片面追求高速發展,把高職院校發展的重點放在擴建、擴招上,為了增加學校的競爭力,增加學校的招生率,盲目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以物質條件來吸引家長與考生,以提高高職院校的影響力。但是過分強調物質文化,忽視校園文化建設的做法,從長遠看,對高校的文化氛圍的培養與品位格調的提高是不利的,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更為不利,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的健康、和諧發展,使得高職院校的發展陷入形式化的危機。
(三)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互聯網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聯網在方便了他們學習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著他們的課余生活,成為高職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網絡文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沉迷于網絡,對高職院校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與文化教育完全不感興趣,不積極參與,這嚴重影響了高職校園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另外,還有部分的高職學生沉迷于網絡,受網絡上不良文化的影響,思想價值觀逐漸扭曲,道德約束力逐漸減弱,慢慢地喪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這在給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消極影響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的可能性與重要性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有利于高職學生更快地適應企業工作環境
部分高職學生畢業之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頻繁跳槽,并非完全因為他們專業技能不足,而往往是因為他們習慣了單純的校園環境,對復雜的企業環境不了解,沒辦法在新的企業環境中迅速找到自己正常的位置,發揮不了他們的專業才能,這才導致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不順利。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能把企業文化的精髓注入校園文化中,讓高職學生提前了解企業環境與企業文化,能讓高職學生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技能,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快更好地融入企業環境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發展需要的團隊精神
我國大多數的高職學生從小就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過分強調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他們的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過于薄弱,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比皆是。但是在企業活動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關系,比如說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員工與客戶之間的關系,等等。如何恰當處理好各種復雜的關系,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職場人員立足于企業的關鍵。顯然,過于競爭化的高職校園文化,是與企業的團隊精神背道而馳的,而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文化理念傳遞與灌輸的重要環節。所以,促進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能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位,企業就要更加關注管理的創新與技術上的創新,最大限度地引入創新型人才。傳統的高職校園文化過分強調實用型的知識技能,很少開展針對高新技術的活動,很難實現技術與管理上的創新,這阻礙了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步伐。而使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在高職校園內積極引進企業先進的管理與技術,創造機會,積極開展各種創新型比賽,能增強學生學習與創新的意識,讓學生多接觸社會新事物,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可以為其日后在企業中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做好準備。
三、推進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的有效措施
(一)借鑒優秀企業文化,豐富課堂教學
首先,課堂教學是開展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是高職學生學習、生活的重點。只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平臺,把優秀企業文化的內涵與要點灌輸于常規的課堂教學中,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能結合實際的企業文化實例,理解基礎理論的內涵,學習最新的企業文化知識,深刻感受優秀企業文化的魅力,把握企業文化的實質內涵,從而對企業文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在課堂內容的設置上,除了遵循職業資格標準與崗位任職要求外,還要充分分析企業的發展動態,確定核心能力要求,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化,針對性地培養,務求高職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都符合當前企業的發展需要。其次,在教學形式上也應該不斷優化。應采取開放式實訓教學,強調以項目為引導,以任務驅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選定項目,借助高職院校的資源,讓學生自主研究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邀請一些優秀的企業專家,參與制定、開發與評價開放實訓教學,在關鍵環節上對學生進行啟發、指導、引導與激勵,并及時對項目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能在不斷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學習到企業文化,把握企業發展資訊,跟緊企業發展步伐,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搭建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交流的平臺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促進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的有效途徑,是搭建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交流平臺的重要舉措。首先,高職院校要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各種企業實踐活動,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教師與學生走向企業,走向社會,深入地在企業開展各種調查與研究活動,增進學生與企業技術人員、企業領導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要積極“請進來”。定期與不定期地邀請一些優秀企業管理人員走進高職院校,以講座、專題報告會、企業文化論壇等形式,重點介紹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企業現狀、企業價值理念、品牌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等等,從而加深高職學生對相關企業的了解,讓學生明確認自己的職業方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針對性地培養與提升自我能力,適應企業與社會的發展要求。
(三)抓好社團組織建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
社團活動是充分展示高職學生個人興趣與特長的良好場所與平臺,是學生個性品質發展的載體。應建立豐富多彩,充滿朝氣的學生社團組織,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安排專職教師進行輔導,保障高職學生能在社團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青春與才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讓學生從中建立強烈的自信心。通過創業教育基地,創業訓練等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創業過程,在體驗成功、經受挫折的同時,增強學生與困難相抗衡的斗志,培養學生的企業責任意識與愛崗敬業的職業意識,為其以后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總之,從現階段高職校園文化的現狀來看,部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應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的重要性,積極推進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校企合作;應讓高職學生在校園環境中提前接觸與學習優秀的企業文化,積極參與企業的各種實踐調研活動,在實踐中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同時,應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的溝通協調能力,培養自身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增強自身的企業責任意識與愛崗敬業的職業意識,為其以后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職學校實現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學校和企業分屬于兩種不同的社會組織,其組織文化自然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要想實現二者有效合作,就必須在文化上實現融合。本文從實現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出發,探究實現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并根據兩種文化的特點提出相應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學;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融合
高職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所形成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各種明文的或非明文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等文化要素。校園文化通過對校園主體的心理影響將師生凝聚成一個整體,進而實現對學校發展目標的追求。企業文化則是指經濟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其內部形成的價值觀、信念、儀式、處事方式等文化形象。高職學校與企業由于其追求的利益目標存在差別,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其文化的碰撞也是不可避免的,而要解決這種文化碰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必須實現兩種文化的融合。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豐富了高職校園文化內涵
我國一些高職學校在建立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缺乏自主創新意識,經常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文化內容,而這樣的文化內容由于缺乏實踐基礎,很容易走入單一、狹隘的誤區。高職教育作為與社會職業需求緊密相連的教育形式,其對于校園文化有著特殊的要求,而如果將企業文化中與社會相融合的那一部分引入到高職校園文化中來,則可以使學校的文化更加豐富,也更加符合客觀實際。
(二)促進高職教學管理的轉變
在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中,高職學校將學生視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學校則是知識的壟斷者,因此,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中,學生和學校之間出現了教學管理的失衡,進而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企業文化作為市場競爭的產物,其對于“服務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而高職學校如果將這種服務意識引入到校園文化中來,可以實現優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推動了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
高職學校雖然從人才培養目標上來看,與本科院校有著巨大的差別,但是其在校園文化上歸根到底都屬于教育文化內容。也就是高職學校的校園文化仍然以知識的傳授為本,而企業文化則需要更多的則是實踐人才。這種在人才培養上的分歧必然會影響校企合作,因此利用文化融合來彌補二者的差異,是實現校企順利合作的基礎。
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途徑
(一)在辦學理念中融入企業文化
實現技術型人才的輸送是高職學校存在的主要價值,因此高職學校在辦學之初就應該確定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然后在校訓、校風等文化要素中融入企業文化,從而使學校在人才培養的起步階段就能夠實現與企業的對接。例如某職業學校本著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將校訓確定為“崇德、精業、勵志、求真、厚德、強技”,而這其中“德”針對的是思想層面,而“業”則指向了實踐層面,通過這樣的校訓,可以看出高職學校對于企業文化的認可。
(二)在教學環境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
教學環境是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校園文化的場所,因此學校在環境建設中應該積極引入企業文化,進而引導學生正確、深入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例如某高職學校經常在校園廣播、校園期刊、校內網上進行企業信息、企業文化、企業制度的宣傳,同時利用校園文化墻,對合作企業的生產圖片進行展示,從而讓學生在文化滲透中了解企業文化。除此之外,該校還在建設校園實踐基地時參照企業生產車間規劃,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漸熟悉企業生產的流程。
(三)積極參與企業的文化實踐活動
企業文化的精髓在于競爭,因此高職學校在實現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技能競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而引導學生理解企業競爭的含義;另一方面,學校應該通過與企業的聯系,積極推薦學生進入到企業實踐活動中,并讓學生在參與企業活動的過程中切身體會企業文化。
(四)通過校企合作,搭建融合平臺
前文已經提到,校企合作是高職學校實現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應該積極利用這一合作形式,搭建融合的平臺,并通過校企人員的互動實現文化交流。例如高校的教師可以到企業中做理論顧問,而企業中的優秀技工可以到學校中做技術指導。這樣的連接形式可以讓二者在合作中完成文化的傳播與融合。
三、結論
總之,高職學校的校園文化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而學生只有適應企業生產環境,接受企業文化內容,才能夠形成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學校在文化建設中,應該重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并通過了解企業文化、引入企業文化、實現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動文化融合的進程,以促進學校的不斷發展。
摘 要:校園文化在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在強化職業指導有效性的同時,應該把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因此,應分析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明確職業文化月專業文化的內涵,探討高職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文化;融合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多的脫節之處,導致很多用人單位常常的抱怨畢業生對于企業文化不認同或者需要較長的適應。同時畢業生也對學校實施的職業指導的有效性產生懷疑。從而直接影響到了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高職院校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決定了高職院校與企業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
一、校企文化的關系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屬于社會的亞文化,都是社會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社會文化作用于校園、企業長期整合而成的各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的產物,所以都是以人為著眼點,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組織文化,都具有培養人、塑造人、引導人的功能,并且均以實現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同時,兩者深層次的文化內核是相同的,共同承擔著深刻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良知,對于新世紀和諧社會的建設極其重要。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具有導向、規范、協調、激勵和凝聚的作用。總之,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高職院校文化建設要適應企業文化,要融合企業文化要素;企業文化也可以影響和促進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發展。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具體來說,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質的需要。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學術型或工程型人才。這些技術型人才質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職業素質的高低。職業素質僅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無法形成的,職業實踐和企業文化的陶冶,是養成良好職業素質不可缺少的途徑。
(二)創建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需要。立足地方、依托行業、服務經濟和產業發展是高職院校形成的特色。凡是沒有特色的學校是難以長久生存的,但是不管哪個方面的特色,如果沒有校園文化作為支撐,就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辦學特色。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徑
(一)在精神文化中滲透企業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層,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和根本體現,是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的內在主導性力量。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積極吸納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與學校相比,企業對社會的變化更加的敏感,企業認為,學生除了應具備必要的專業技能和心理健康素質外,更加看重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職業意識,嚴謹負責、一絲不茍職業紀律,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等職業素養。這種職業素養僅僅通過知識和技能是無法形成的,而是要通過一定的職業文化氛圍來陶冶學生,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生活中逐漸感受到和了解,潛移默化的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接受這種職業素養要求。
(二)在制度中嵌入企業文化。在高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中,不僅要考慮到嚴格完整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對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培養和鍛煉學生嚴謹治學精神的作用,而且要考慮到高職院校制度文化和企業文化的配套與內容銜接,為學生畢業后更嚴格的企業制度做好心理準備。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引進企業制度文化的元素,豐富校園制度文化的內涵。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載體,搭建校園制度文化與企業制度文化對接的平臺,實現培養目標同社會需求的統一。高職院校可以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來校為學生上課,既可以重點宣傳企業的精神、企業的形象、企業的制度和企業的行為,又可以在傳授經驗技術的同時,也向學生傳輸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范,為學生日后順利地適應企業文化架橋鋪路。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一部分時間進入企業實習。通過這種“半工半讀”的方式使學生領略到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求與特點,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識,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業精神,為順利實現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打下基礎。
(三)在行為文化中蘊含企業文化。高職院校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校企共同承辦文化活動,促進校企文化交流。(1)學校舉辦文化活動時,可以邀請幾位優秀的企業家到學校進行企業文化展示。(2)與企業合辦文化活動,宣傳優秀企業文化。(3)鼓勵、支持企業承辦學校文化活動。(4)將學校文化活動辦到企業里去,也可以邀請企業到學校來開展企業的文化活動。
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校企合作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模式,它實現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強了兩者之間的融合,促進兩者共同進步。傳統的校園文化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很多的畢業生在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導致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將校企合作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推動校企文化的互動與融合,對我們的高職教育改革有現實意義。
摘 要 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 客觀上要求其校園文化要更多地融入企業文化。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與融合對服務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就業,更好地保持和提升高職院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競爭優勢具有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 高職 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 對接
1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必要性
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二者都是亞文化,有著“文化”共同屬性,都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素質提高為著眼點,都具有培養人、引導人、凝聚人、激勵人、規范人的功能。但高職院校與企業作為兩種類型的組織,在人才觀念、培養目標、評價標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校企的文化差異。許多調查表明,高職畢業生在認同企業文化,吃苦耐勞精神,遵守紀律和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與企業期望值還有一定的差距。要改變畢業生對企業任職環境的不適應,就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在知識和技能上與企業“零距離”對接,而且要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上“零距離”對接,要讓學生逐漸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并逐步培育相應的職業素質。
2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途徑探索
2.1以優質教材建設為載體,實現與企業的同頻共振
高職院校可以探索與大型企業開展實質性的密切合作,校企共同開發以職業能力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立突出知名企業所需的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制定相應的專業教學標準,共同開發優質教材,真正實現高職院校與大企業的同頻、共振。
2.2引入企業優秀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大凡優秀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都包括以下內容:實事求是精神、團結協作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犧牲奉獻精神、勇于競爭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愛崗敬業精神、追求卓越精神、敢冒風險精神、超越自我精神。因此,作為培養面向企業工作的畢業生的高職院校,應堅持職業的價值導向,吸納企業文化的優秀價值觀,提升學生與專業對口的行業企業的職業素養。
2.3引入企業制度文化,制定體現職業特征的規章制度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具體的情況,汲取和融合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與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實習之前專門學習優秀的企業制度并進行考核,強化高職院校的學生職業素質與行為習慣的培養,培養出和企業員工相類似的行為規范。在制度執行時要體現出企業文化的內涵,堅持原則、注重激勵、獎罰分明、規范管理,使高職院校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意識與職業行為習慣,以適應現代化企業的要求。
2.4實施和企業接軌的實習管理制度
在學生實習期間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進行職業規范教育,同時聘請行業和企業工作人員擔任輔導教師、兼職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建立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以企業“準員工”的要求來規范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習行為,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企業的嚴格管理,感受到企業的特色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對學生實習的質量標準要求應結合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不同專業需要有不同的要求,并使之具體化、細致化、操作化,以引導學生行為。
2.5以工學結合實地感受企業文化
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工學結合,組織學生參加企業生產實踐活動,全方位體驗企業的經營運作過程。企業的標語、制度、設備都是企業文化的縮影,企業員工忙碌的身影、車間師傅的言傳身教無不是企業文化的體現。身處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學生不知不覺中所受到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應注意的問題
(1)校園文化要主動接納和融合企業文化,把企業文化真正融入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創建過程既不是對企業文化的照搬及模仿,也不是用企業文化完全代替校園文化,而是學校在自身辦學理念的指引下,把企業文化中有利于實現自身發展的先進文化與高職院校進行對接與融合,形成富有個性且特色鮮明的高職校園文化。在對接融合的過程中,學校是主動的,是有所作為的,牢牢掌握著校企文化融合的節奏和內容,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2)校園文化建設不能急功近利。校園文化中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業、專業或者地域文化特色,千萬不能夠輕易放棄,而要進一步凝練提高,不斷增強文化積淀。校企文化融合也要在校企合作辦學的實踐中經過不斷碰撞而形成,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學校在自身長期形成的校園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逐步引入企業先進文化,并經過反復消化和醞釀,才能形成積極的影響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應。
(3)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在實踐中發揮影響力。無論校園文化還是企業文化,都是在長期的實踐中一點一滴逐步形成的,通過校企文化融合來建設高職校園文化,更要在實踐中來完成。要避免照搬照抄、避免形式主義,避免說一套、做一套。如果僅僅停留在口號和形式上,校企文化不僅不能對接與融合,而且還會引發負面影響。
創建融入企業文化的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建設發展的必然追求和重要歷史使命。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特點,在凝練精神內核、完善制度框架、構建物質載體和提升行為文化等方面持續進行卓有成效的探索。以融合了企業文化的高職特色文化來引領高職院校必將有助于提升師生的思想觀念,規范師生們的行為活動,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高職院校實現跨越式發展。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是構成學校辦學實力、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既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在制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