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9 04:29: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同時,各種社會問題也不斷顯現,其中之一是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較快,成為令人矚目的社會現象,而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起著主導作用,如何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
一、青少年犯罪現狀
青少年時代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青少年是天真無邪的,尤其是在校生,本應該在象牙塔里學習文化知識,可面對知識經濟的沖擊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已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和重視的問題。
1、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在我國尚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研究中及現實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這一特殊主體實施的犯罪,亦指主體由兒童向成年過渡這個特定階段,由于主客觀原因而實施的各種犯罪的通稱,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已滿14歲至25周歲的人實施了危害社會、觸犯法律、依法應受刑事懲罰的行為,叫做青少年犯罪。
2、青少年犯罪的類型
青少年犯罪的類型大致有暴力型犯罪、經濟類案件、情緒型的性犯罪等。
二、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
1、社會影響。社會上有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不可避免地腐蝕了青少年,使其世界觀、價值觀扭曲,社會上精神垃圾的傳播蔓延,嚴重腐蝕了青少年的靈魂,對青少年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
2、家庭影響。由于未成年人的好勝心強,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識別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和意志比較薄弱,因此,往往把一些不良宣傳和染有不良行為的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而予以模仿,由于父母和子女間的特殊關系,所以父母的多種不良行為都會給子女直觀的影響,并刺激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為去做事。父母感情不和或離異對子女危害極大,特別是拋棄家庭子女不管的父母,或離婚又重建家庭把子女當成累贅的家長,對孩子危害更嚴重,這些都為未成年人心靈中孕育下違法犯罪的基因。
3、學校方面。學校教育的缺陷,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學校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一個人一生從小學到高中有12年以上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的培養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康的情操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有些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放松品德教育,個別出現了“教書不育人”的狀況,對“雙差生”(即學習差、表現差)的教育管理相當不力,引起他們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
4、青少年自身素質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青少年犯罪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其處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后果,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加強學校法制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
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全面教育是學校的基本責任。但是,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道德、法制教育明顯薄弱。北京順義區法院近三年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2起,179名案犯中有111人是17歲。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即“18歲以下的人犯罪不叛特點”,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還要在教育中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導到健康向上的軌道上來。
四、加強學校法制教育,必須多管齊下,建立社會、學校、家庭相結合的教育網絡
1、政法、教育部門協作,充分發揮學校的作用,抓好學生的法制教育。
學校要與市、縣、鎮的綜治辦、法制局、司法局、公安局以及當地派出所建立緊密的協作關系,聘請有關人員擔任學校的法制副校長,齊心協力抓好學生法制教育。通過召開協調會,各校在每學年開學舉行學生與學校、學校所在地派出所、家長共同簽定四方協議書儀式,明確學校、派出所、家長和學生的義務,促使家長主動參與教育子女,促進學生自覺遵守法紀法規。在落實過程中,學校不定期召集派出所、家長參加情況分析會,互通后進生在學校、社會、家庭的表現,共同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后進生轉化教育并對已轉化的后進生給予“進步獎”。
2、公安、工商、文化、教育協作,抓好學校周邊環境和文化市場的整治工作。
公安部門不僅要針對社會不法分子在路上敲詐勒索學生的問題進行專項治理,還要進一步就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治安管理,保護學生安全等進行具體的研究布置;加強人口管理,搞清青少年犯罪情況,及時掌握輟學生、后進生、劣跡生和失足兩勞釋放青少年的情況,分類排隊,確定重點,進行幫教,加強對青少年經常涉足的公共娛樂場所的治安管理控制,建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化生活空間, 防止對青少年心靈的侵蝕和污染。司法部門應以普法為重點,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普法教育。文化部門應嚴格把關, 整治文化市場環境,根治“垃圾文化”,堅決查禁和打擊制造和傳播負面文化的行為。政府應每年組織由公安、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門參與的清理整頓學校周邊環境的大行動,對周邊200米以內營業性歌舞娛樂廳、電子影視廳等娛樂場所實行清理關閉,對分散的營業性電子游戲機室,該關閉的要關閉,無法關閉的可采取集中管理的辦法。
3、學校在進行法制教育的同時,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共同進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
學校應加強同家庭的聯系,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職能,邀請有關專家或當地政府、派出所、婦聯等有關部門的領導,通過與家長上課、座談等形式,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他們采用正確的,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子女:提醒家長應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素質,注意言傳身教,在行為上作孩子的表率,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做好家庭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這道最前沿、最敏感的防線。
【摘 要】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意義相當深遠,但現在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令人擔憂,從學校、家庭到社會都應引起高度重視,必須加大對其法制教育的綜合力度。
【關鍵詞】法制教育;素質教育;違法犯罪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長,關系著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太復興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對于減少青少年犯罪問題予以高度重視。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前社會上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嬌慣、溺愛是家庭教育中較為普遍的現象。絕大多數的獨生子女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總是“要星星不敢摘月亮”,百依百順,致使某些青少年從小就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毫無節制的不良習慣,講吃、講穿、趕時髦。久而久之,很容易浪蕩下去,成為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的浪蕩公子,為違法犯罪埋下“種子”。二是父母離異,使孩子失去應有的正常家教。一些離異后的父母,所迷戀的是新婚后的甜蜜生活,一心關注的是建設各自的新家,無心照料原有子女的生活和進行應有的教育,致使本來很好的孩子,由于失去了應有的家庭教育而誤入歧途。
(二)學校原因
當前我國的學校教育雖然黨和國家一再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但實際上目前的學校教育仍然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有點改變也多半是表層的東西,實質性的改變微乎其微。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仍然主宰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追求考試成績、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并無根本性的轉變。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是,黨和國家規定公民都要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即達到初中畢業。可是,有些學校一到初中二年,看到有些學業差的學生升高中無望,就把這些學生動員回家,并答應畢業時發給畢業證書。就這樣不負責任地把一些初中生沒等到畢業就被推向了社會。這些被推向社會的學生,一時找不到工作,加之自控能力差,就很容易在各種不良的社會熏染下走上邪路。
(三)社會原因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社會就業不夠充分,致使一些初、高中畢業生考不上上級學校,又無適當的職業可做,只好在社會上流浪。由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狀況十分復雜,對青少年進行精神污染的因素比比皆是,使青少年很難自控。二是對失足青少年的幫教體系尚未形成,幫教無力。尤其是對那些解除勞教或刑滿釋放的青少年,既無一定的就業安置,又無日常的幫教管理,這是一些青少年“二進宮”的主要原因。三是法制宣傳教育滯后。雖然近年來國家進行了幾個五年普法教育,但給人的感覺是上級號召的多,采取的實際措施少;形式的東西多,實質性的東西少;對成年人的教育活動多,對青少年的教育活動少。這是造成青少年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個別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努力形成全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大環境
黨和國家要在前一段對全民進行普法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全民的普法宣傳教育,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普法宣傳教育更應進一步加強,要有一些特殊的宣傳教育的活動安排。比如,在中、小學適當開設法制教育課;請政法部門有關領導同志到學校作法制報告;適當組織中、小學學生參加一些司法機關組織的庭審活動,使青少年受到實際的法制教育;還應當抓住一些有違法犯罪行為,但經過教育改造,幡然悔悟、棄舊圖新的典型,對青少年進行現身說法,以提高廣大青少年的遵紀守法意識。
(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為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眾所周知,傳統的“應試教育”是淘汰主義的“精英教育”,為了以考試的形式選拔少數尖子學生,而不惜淘汰絕大多數學生。而素質教育則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國家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要求面向絕大多數學生,它所體現的是教育公平的原則。如果所有的學校都能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都能關愛每一個學生,就不會再出現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而不等到畢業就過早地把學生推向社會的現象了,也就相應地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加快社會的經濟發展,為充分就業創造條件
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與我國目前社會 就業不充分有著直接的關系。一些青少年學生畢業以后,由于找不到適當的工作,就只能在社會上閑逛,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久而久之就可能浪蕩壞了。因此,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擴大青少年就業問題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建立與健全城市社區的失足青少年幫教組織和工作機制
城市社區在幫教失足青少年方面肩負著重要的任務。如前所述,有些解除勞教的青少年之所以會“二進宮”,除了其個人的原因外,與社區的幫助教育不到位也有直接關系。如果社區能夠幫教到位,再能幫助其安排適當工作,恐怕“二進宮”的現象就不會發生了。
(五)家長要緊密配合學校和社區共同搞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做父母的,既要以自身的優秀品德和遵紀守法的表率作用去影響孩子,又要堅持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遵紀守法的教育。要緊密配合學校和社區,共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與學校和社區“唱反調”、幫倒忙。須知,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協調一致地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 要]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戰略目標,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人才教育儲備對國家戰略的實現和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隨著新時期情況的變化不斷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途徑,開展多元化教育,以達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本文在首先分析當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狀,進而探討如何展開多元化青少年法制教育,使教育逐步走向規范化和系統化。
[關鍵詞]青少年;法制教育;現狀;多元化;
一、引言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中小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①“總書記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也著重強調:“要經常地在學生中開展紀律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紀律法制觀念。”②他指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我國教育發展方向”,而且“直接關系到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能否取得成功”③。深刻指出:‘抓好重點青少年群體的教育管理是維穩的基礎性工作,基層黨組織要把此項工作納入視野,列入黨建規劃,齊抓共管,加強重點青少年群體教育管理的基層基礎工作。’”。④由此可見,青少年法制促進工作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工作,青少年的良好教育是祖國未來之所在。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現狀
1.教育主體面較窄
首先,學校教育不到位。相對而言,現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務都是落在學校身上,但是現實中,部分學校把這個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并沒有深入將法的精神和權利意識交給學生。學校教育中心始終在教學和考試上,農村學校更是多問題,,都可能引發學校暴力事件,留守兒童無心上學,農村整體教育水平差,學生更無法得到良好教育。
其次,社會主體群體效應發揮不充分。我國整體國民的精神生活還跟不上速度,青少年在各種誘惑之下很難自我鑒別和自我控制,容易引發各種犯罪。社會主體在實施自己的行政職能時,要認真起到社會引導教育的作用,例如公安、看守所、司法局、社區,及其他公益組織,都可以發揮自身的法制教育作用,為社會法制發展貢獻力量,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
再次,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與不足。我國整體國民的法制意識相對不高,因此,家庭在實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時必然受到限制,家長本身就不懂法,所以也很難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環節。家長應該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切實對孩子履行法制教育的義務。家長的過度溺愛、法制觀念淡薄,都將制約法制教育的效果。⑤
3.教育內容不明確
當前很多教育主體在進行法制教育時,將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混淆。教育層面還僅限于“知法”層面。知法要明義,最后要做到的是守法,守法是法制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法制教育要做到讓學生守法,并且懂得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此外,教育的對象應分層化,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特點,進行小學、中學、大學的法制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手段要相應同步變更,不可照搬照抄,全盤均一個教育模式。
三、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多元化探索
針對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諸多缺失,有必要結合當前新形勢,綜合利用多方力量,進行多元化法制教育探索。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1.教育主體多元化,聯合力量,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綜合機制
第一,學校是法制教育的基本陣地,必須從源頭上提高教師的法律素質。可以定期讓學校領導和老師參加司法系統做的法制培訓,同時可以聘用有教師資格的法律專業畢業生,他們既可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課,又可以定期做講座,為學校師生作法律知識培訓。教育廳主管部門可以嘗試將法律知識水平引入成績評定,教師的績效和年底考核也要跟法律知識水平相掛鉤。還可以考慮將學生法律知識水平的高低列入到學校教育水平的評估中去,激發學校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自覺性。另外法制教育教材要深入淺出,要結合最新案例,學生感興趣,能看懂能掌握法制知識為目的,教學計劃要制定具體詳細,具有可執行性。①
第二,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要隨時跟家長溝通,可以通過電話,微信,QQ,飛信等信息手段經常發送法制教育知識點,班主任可以建立微博,家長通過微博法制知識學習后來教育學生。另外,定期召開家長會也是把握學生的身心動態發展的較好方法。
第三,社會應該成為家庭和學校的支柱力量,聯合發揮最優力量。首先,司法系統部分可以連同教育局,建立“警校共建”機制,定期關注學校周邊環境,實施行政手段對學校周圍的網吧,有黃色活動的場所進行整治,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影響。另外,可以發揮公安監所的教育作用,公安監所包括看守所、婦女收容教育所、強制戒毒所、拘留所。可以讓學生參觀這些場所,聽取反面案例,讓犯案之人做些改造后的感想,這會具有典型的教育意義。看守所可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宣傳欄上做些相關的典型案例,這無疑將對參觀者起到深刻的震撼和警示作用。典型案例要是真實發生的,切合學生生活,能觸動他們心靈的案例,并且可以結合法律知識,生動活潑地進行青少年教育,讓他們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②公安、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還可以聯合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的宣傳展板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放更多實際的案例,圖片真實展示,以此保證教育的長期性。社會各力量可以聯合起來,建立綜合教育機制,主動走出來到廣場,進校園教育。
第四,社區法制教育。可以讓青少年學生深入基層,進社區以自身所學法律知識,在社區中作法律宣傳,為老百姓做法律知識服務。村、鎮等基層有專人負責法制教育工作,制定具體的行政職責。
2.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青少年法制教育要根據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點設計教育方法和手段,他們喜歡活潑,豐富,直觀化的教育方法,所以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設計必須激發他們的興趣,要具備新穎性和直觀性。并且最好能讓他們同時參與到其中,有互動的環節,比如定期舉辦法制知識競賽,有豐富的獎品獎勵,還可以通過社區日的互動,讓家長帶上孩子到社區活動室參觀,參與法制游戲,定期舉辦法制類晚會,通過小品相聲等傳遞法制精神也是青少年喜歡看的。
另外,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網絡和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現在青少年們拿著一臺手機上網,就隨時隨地可以搜到各種信息,但是在網絡的便捷化的同時,也要看到網絡信息混雜,辨別能力不高的學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首先,可以在學校建立法治教育網站,讓學生可以自由上網站瀏覽法制教育視頻和學習專業知識,另外學校可以開發網絡法制教育資源庫,課程教學可以從資源庫中選取內容講授,這樣會更加系統。③其次,學校可以建立法制教育在線交流平臺,教師可以與青少年學生網上聊天,這是學生喜歡的互動方式,可以隨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學生思想道德的狀況和法律意識,以便隨時發現存在的隱患。最后,可以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等社會機構網絡溝通機制。
四、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特殊群體的特殊教育
農村留守青少年常年跟父母分離,父母遠在他鄉打工無法照顧到孩子,導致他們處于無人監管狀態,心理和生理都缺乏有效動態監督,在外在誘惑之多的社會環境下,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的識別鑒別力更差,導致犯罪爆發率極高。④有的青少年是年邁的隔輩親屬代看,但這輩人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低,身體有病,年齡大精力有限,無法有效對他們進行精神引導和道德管束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農村留守兒童更容易走向岔路。對此,社會和學校應該負起更多的責任。首先,村中應設置法制教育辦公室,由專門部分專門人負責,調查所在區域有多少留守兒童,要動態監管他們的狀態。另外定期開展法制講座,將村的中小學學生集中在一起,講述法制知識。其次,可以在學校開展豐富的法制知識文化活動。例如可以創辦法制主題的板報,帶領學生觀看法制電影,中學晚自習開始前讓學生看中央臺12頻道法制與社會頻道,開展小組辯論賽,舉辦法制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再次,要整治村中的諸多網吧,禁止青少年進入,如果有違反的商家,將予以重罰,甚至吊銷營業執照。工商文化出版部門,廣播影視傳媒等部門可以聯合展開掃黃打非互動,規范農村文化市場,對游戲廳娛樂場所定期整治,積極營造良好的青少年生活和學習環境。與此同時對村中閑散人員經常聚眾賭博的,要對他們進行教育,以往青少年學這些人的行為,迷上賭博。最后,心理輔導必不可少。村里可以組織熱心人士或者退休的心理醫生,大學教授到留守青少年中進行心理輔導,如果比較特殊的家庭還可以整體家庭心理輔導。
結語
青少年的成長關系著祖國的未來,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任重而道遠,這需要由內到外的教育,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為青少年成長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聯合起來共同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作者簡介]時華忠(1980―),男,山東威海人,法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網絡的普及,青少年收到了諸多不良信息的沖擊,加之青少年的思想處于沖動期,往往會在“一念之間”誘發犯罪。這幾年來,青少年犯罪成上升趨勢。如何有效杜絕這種事件的發生,本文認為,法制教育應該從小抓起,讓法制和德育在學生少年時根深蒂固。
關鍵詞:法制教育 小學 青少年犯罪 遏止
加強小學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民主法制素質,是把他們培養成為“四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的長遠方針和百年大計。同時,搞好了小學的民主法制教育,將會極大的促進千家萬戶乃至全社會民主法制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毋庸置疑,盡管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各界都在青少年、特別上小學生法制教育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少年兒童違法犯罪行為卻始終沒有被徹底遏制。不管我們愿不愿意,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們就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仍然時有青少年失足的故事在悲情上演:
2008 年12月9日上午第三節課,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做作業。教師在上課前曾到教室給該班學生布置作業,并讓各小組組長維持紀律。10歲的張某在寫作業時,多次與同桌說話。張某所在小組組長劉某(11歲)便拿起課本擊打張某的頭部數下,致使張某當場昏倒在地。事故發生后,學校立即派人把張某送往醫院,經診斷為癲癇病(擊打行為系誘發因素)。張某住院 60天,其間花去醫療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各項費用共計9200 元。后因賠償問題未達成協議,張某將學校和劉某及監護人訴至法院。
上述案例,只不過是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常見案例,還有些更為極端的案例令人發指,觸目驚心。有記者在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刑庭少年法庭翻看案件總結時,被一串串觸目驚心的青少年暴力案件數字震動了。據該院少年法庭庭長介紹,該市兩級法院自1998年以來至2004年間共判處未成年人犯3544人。從近兩年的未成年人犯罪特點和其動態看,未成年人犯罪從單純的侵財、傷害等幾類犯罪,向多類犯罪和暴力犯罪大案要案增多,如殺人、投毒、放火、爆炸等案件;少年犯罪年齡低齡化,犯罪起因突發性較強,犯罪組織形式糾合化,大多數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都是多人糾集起來形成團伙作案,借助于團伙的力量互相壯膽,以減輕自身的恐懼心理;從犯罪的手段看,兇狠殘暴,無所顧忌。從認罪態度上看,多數都沒有后怕的心理,對待法律的懲罰沒有恐怖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期望感。
那么如何在小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率不斷攀升?筆者認為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應該結合學校對孩子從小進行法制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法制觀念,不能讓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在外單獨居住,因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認識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十分有限,很容易受社會不良影響,染上不良習慣。這一時期的未成年人抵抗能力較差,容易受人教唆犯罪,所以父母也要擔負起發現不正當團伙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的責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第二,學校和教育部門所給予的教育。學校是青少年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應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線,教育行政部門是學校的行政主管部門,對學校教育負有檢查、指導、考核的管理職能,所以教育行政部門對預防青少年犯罪責無旁貸。學校應對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思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同時,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使未成年人遵紀守法和防范犯罪的意識有所提高,而不應只注重升學率不注重法制教育。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還應對不同年齡的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并對學生無故曠課行為進行管理和及時通知家長,確保青少年不進出不健康場所和不在不健康場所逗留。
第三,社會環境。青少年犯罪原因十分復雜,所以,預防青少年犯罪,不僅是家庭、學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學校附近嚴禁開設營業性舞廳、電子游戲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更不得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第四,依托社區,結合基層安全創建和“法律進社區”活動,把對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作為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力加強社區青少年法律學校建設,努力營造社區開展青少年學習法制教育的良好環境。
第五,要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是一件極其重要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單靠一個部門、幾個部門是難以奏效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各部門要承擔起青少年的保護、教育、管理的責任,關心、愛護他們的成長,不斷地向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和宣傳,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導他們學法、講法、用法,從而避免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發生。
總之,在少年兒童中開展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曾經有位名人這樣說過:“道德能彌補智慧的缺陷,但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是“人”是“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是“人”不是“才”,不會對社會造成太大的危害,是“才”不是“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育“人”才是根本,因此把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這一課程深入到小學教育中,是社會的需要、是家長的需要、更是學生自己的迫切需要,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摘 要:青少年網癮問題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不僅給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而且還對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基于此,本文將青少年網癮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對加強法制教育提出一些建議,希望為相關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青少年;網癮問題;法制教育;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隨著網絡的普及,青少年網癮問題日益嚴重,對青少年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應對青少年網癮問題,規范青少年成長的軌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已經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網癮問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青少年網癮問題現狀及成因
1.青少年網癮問題的現狀
通過青少年網癮調查報告可以看出,我國青少年作為網絡用戶的一個重要群體,普遍存在網絡成癮的問題,青少年網癮人群大約為1200萬,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社會各界應該重視,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否則將會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危害。青少年網癮的類型包括多種,有網絡色情成癮、網絡游戲成癮、網絡交際成癮等,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使青少年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還會使青少年產生煩躁、抑郁、情緒波動較大等心理問題。
2.青少年網癮問題的成因
導致青少年網癮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青少年自身的問題。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各方面處于矛盾的狀態,如強烈的求知欲和認知水平有限之間的矛盾、強烈的社交意愿和心理封閉之間的矛盾、美好理想和現實情況之間的矛盾等,由于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發育不成熟,又渴望表現自我,因此,有些青少年寄情網絡,逃避現實,希望可以在網絡世界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從而沉迷于網絡難以自拔,形成網癮。第二,網絡自身特性的問題。網路空間具有超時空的特點,并且網絡還具有身份隱匿性的特點,可以滿足青少年利用虛擬身份從網絡上獲取大量信息的需求,讓青少年在網絡環境中得到釋放,從而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流連忘返,形成網癮。第三,外界環境問題。影響青少年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缺乏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導致青少年網癮問題的主要因素。
二、加強法制教育,有效防范青少年網癮
1.健全有關網絡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社會監控機制
要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就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首先,政府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強網絡立法,并重點建立針對青少年的法律法規,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其次,借助各種媒介加強對網絡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在全社會普及一些網絡法律常識,提高網民的權利以及義務意識,減少網絡違法犯罪情況的發生。再次,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執法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對于網絡犯罪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和懲處,不斷優化網絡環境。同時,還需要對網站和網吧進行全面清理和排查,特別是對學校附近的網吧進行徹底清理,保證網吧經營的合法性。最后,政府還要著力于建設完善的社會監控機制,倡導綠色上網,針對青少年網癮問題建立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減少青少年網癮。
2.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
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學校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首先,學校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多樣化成才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制意識,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其次,學校應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一些與法制有關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向學生展示網絡上癮的危害,規范學生上網的行為,減少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現象。再次,學校要聯合當地派出所,加強對學校周圍環境的整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后,國家教育機關可以考慮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專門的法制教育課程,使公民從小形成正確的法制意識,減少犯罪情況的發生。同時,國家還應該加強對網絡大環境的整治,提高上網的安全性。
總而言之,針對青少年網癮問題,社會各界要提高重視,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的力量,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規范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青少年網癮的現象,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培養高素質的青少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