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化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07 09:57: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中學生化學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學生化學教學研究

中學生化學教學研究:培養中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習題教學策略

摘要:提出了通過習題教學,引導學生樹立規范意識,提高表達能力;在“學生與文本”對話中,培養對知識的整理歸納能力;在剖析錯誤原因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在舉一反三和課后反思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習題;化學教學;教學策略;學習能力

化學習題作為化學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化學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它除了能起到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作用外,還承載一些重要的教學功能,承載著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但長期以來,化學習題的某些教育功能并未得到重視,使得習題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如:不注重實驗過程或化學現象的準確表達,解題過程不規范,常出現“會卻不對,對又不全”的現象;不重視選擇與歸納,一味“題海戰”,學生頭腦中塞滿了雜亂無章的題目和解法;課堂教學方式單一,教師一講到底,很少關注錯誤原因的探究,學生被動聽講,缺乏對學習能力的培養,長期以往,“熟能生巧”演變成為“熟能生笨”。為了提高化學習題的教育功能,培養中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在習題教學中我采取了如下教學策略。

1、在解題過程中,樹立規范意識,培養表達能力

無論是平時練習還是歷次考試,總會發現學生在題意能正確理解、解題思路也正確的情況下,出現解題過程中“會卻不對,對又不全”的現象。盡管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復雜,但在平時習題課教學中,語言表述或解題過程不規范、不完整,是造成出現上述問題的重要因素。

若在習題教學中,教師注重課堂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解題過程的規范性及完整性引導,及時配合相應的練習,能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和準確表達能力。

案例1 初中化學認識空氣“大家族”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習題:“在利用燃燒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百分含量的演示實驗時,實驗中被燃燒的物質除了是可燃物外,還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此時學生的回答是:“該物質除了是可燃物外,燃燒時必須只與氧氣反應”,顯然這種表述是不完整的,教師再及時引導:“根據實驗原理,除了反應物要消耗氧氣,對生成物的狀態有沒有要求?”此時,立即有同學說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物質不僅在燃燒時要消耗氧氣,生成的產物必須是非氣體狀態”的完整答案。

化學有著鮮明的學科特色,具有特殊的學科用語,在習題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并理解化學知識,加強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要通過規范的解題過程,培養準確的表達能力。華東師大張奠宙教授,從“航天員在飛行時不斷翻閱指令手冊”,發表感想:“數學有大量的約定性知識……數學教學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的動作,一步步的解題,好像遵守一些指令是一種基本的能力……事實上遵守約定是人生的大部允創新精神人人都要,但創新只是每個人人生生涯中的小部分。”對于化學學科,無論是實驗操作還是化學語言的表達更有其約定俗成的特殊規范,教會學生注意解題的規范性和完整性表述,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基本表達能力,更能讓他們樹立規范意識,為在將來人生道路上學會尊重規范,遵守規則,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在“學生與文本”對話中,培養對化學知識的整理歸納能力

初中學生(甚至有家長)在開始學習化學時總感覺化學學科的特點是:知識比較零碎,難學難記,無規律可循。每天老師布置的練習題,他們總是盲目機械的完成,認為“學好化學的訣竅就是死記硬背或死做題”。究其原因,實質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少了“學生與自己”的對話及“經驗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沒有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若配合課堂教學內容給以適當的練習,每次練習在老師批改后,讓學生找出每道習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再根據知識的分類,將整套試題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在習題課講評上展示自己對習題的分類情況,便能很好的培養整理歸納能力。

案例2 在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時,老師設計一份學期復習卷,學生通過練習再經老師批改后,對整張試卷的22道習題進行知識點的歸類,在習題課的課堂進行展示。

學生A 將試卷考察內容歸納于有關溶液的知識、有關化學反應的知識、有關氧及氧化物的知識、有關化學實驗的知識、有關化學研究的對象和化學反應、有關物質的量的知識等6個方面的知識點之中。

學生B 則將考查內容歸納于有關溶液的知識、有關化學實驗的知識(a.儀器與操作;b.化學實驗探究)、物質的變化及性質、化學學科研究的范疇、物質的量的知識、有關物質的分離、化學符號及其意義、環境保護、化學反應(a.有關化學方程式,b.有關化學反應現象)、等9個方面的知識點之中。

教師設疑:從上面兩位同學的展示我們不難發現,兩位同學所歸納出的知識點數量不同,且同一道習題他們歸到兩個不同的知識點之中,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C 因為同一道習題可以同時融合兩個或多個知識點,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完全可能的。

低效習題講評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在習題課堂上對習題不歸納,不總結,更不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空。若每次重要的練習,都讓學生將每道習題根據知識點內容進行歸類,能很好的讓學生找到習題的知識歸屬,順利地完成在學習過程中“經驗與文本”的對話,在發現自己解題的錯誤過程中,又很好地完成了“學生與自己”的對話,這不僅能掌握一種重要的對知識的梳理方法,在梳理過程中同時還能發現自己學科知識的缺陷,透過習題分析的過程,看到知識的本質。

3、在剖析錯誤原因過程中。強化“元認知”能力

受應試教育影響的初中學生,尤其是畢業班學生,由于時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每次完成習題練習后,很少有人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例行公事”,按照傳統的方法和自己的思路,將習題再講解一次,結果是教師的講解“轟轟烈烈”,學生的錯誤還是“濤聲依舊”。究其原因,學生的“元認知”水平發展遠落后于認知水平,教師對自身及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了解不夠,對“元認知”的教育加強不夠。

我的做法是:不僅認真批改每次重要的練習,及時記錄學生作業中典型的錯誤和不同的解法,及時分析自己教學過程中對問題認識的不足。在習題講評課上,根據學生解題中出現的具體情況,設置優化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大膽展示自己錯誤的解題思路或過程,讓同學之間進行解答疑惑,教師則給予適時的引導和幫助。

案例3 一次練習課上學生出示這樣一道習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取用藥品過多時,應把多余的放回原瓶,以免浪費

B.試管夾應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D.使用膠頭滴管時為避免液體滴在手上,可以將膠頭滴管伸進試管口

學生1:立刻提出:在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中一再強調要將試管口略向下傾斜,所以,我認為選c是正確

的,那為什么又是錯誤的呢?

教師:1同學的問題很有意思,哪位同學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解答這個問題?

學生2:實驗室制取氧氣是固體和固體反應,而且反應需要加熱,將試管口略下傾斜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產生的水倒流使受熱的試管炸裂。這里試管中加熱的是液體,如果試管口向下’液體會流出。所以給液體加熱時試管口應該向上傾斜。

教師:2同學回答得很好,說明對物質加熱的實驗問題理解得很清楚,在給液體加熱時,對操作還有什么具體要求?

學生3:受熱的試管與水平面要成45度夾角。

除了作業量相對大于非畢業班且學習時間緊張外,學生學習缺乏主動反思意識,缺乏暴露自身錯誤的勇氣也是主要原因。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暴露”不正確、不完善的思維過程,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很好的生成性教學資源,能形成有效的思維碰撞。暴露自己錯誤解題的思維過程,能培養暴露問題和剖析問題的意識,提升質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暴露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潛意識問題,還能提高“元認知”水平,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在“舉一反三”的評析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習題講評課目前的教學狀況是:一些教師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往往從試卷的第一題開始逐一講評,不管這題學生掌握得好不好,照舊講解。這常常會出現前松后緊的情況,使前面較容易的習題或學生錯誤不多的習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后面較難的習題或學生掌握得不好的習題來不及講,也就造成了會的還是會,不會的照樣不會的局面,通過習題教學無法實現達成舉一反三,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習題講評課應采取“一題多變,多題歸一”的方式,對習題和解答進行拓展型的評議,使試卷講評課既是對前段學習程度的了解,更是對知識能力運用的進一步提高。

案例4 在有關氣體的制取練習中這樣一道習題現有下列實驗裝置備用問題“在實驗室制備氧氣時,你選用了本題中的哪套發生裝置?(如圖1所示)這套裝置還可用于哪些實驗操作?(根據需要可以做適當的改動)”

學生1:我選擇了圖1裝置中的A裝置,該裝置還可用于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但在該裝置后面要加一個吸收并檢驗二氧化碳的裝置。

學生2:我認為該裝置還可用于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但要將裝置中的單孔橡皮塞換成雙孔橡皮塞,加入一根通至試管底部長的導氣管,使氫氣從該導管導入。

學生3:我認為該裝置還可以用于做一氧化碳還原靴銅的裝置,但在綜合1、2兩位同學的改進基礎上,要在后面的氣體吸收和檢驗裝置上加一個點燃的酒精燈,用于對剩余的一氧化碳的燃燒處理,防止有毒氣體污染空氣。

在習題講評課上,教師做到了對測試的情況進行評析,對試題解答的情況進行評析,只能說是一堂合格的試卷講評課。更好的試卷講評課應該超越就事論事和就題論題,對試題和解答進行拓展性的評議,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以提高。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家波利維亞指出:“一個專心備課的教師能拿出一個有意義的但不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展問題的各個方面,使得通過這道習題就像通過一道門戶,把學生引入一個完整的領域。”

5、在課后自我反思中,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大部分初三畢業班的學生對自己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比較關注和重視,在老師習題講評時,也十分注意認真聽講,每次習題課后,總感覺到老師講得很透徹,自己全都聽懂了。然而,一段時間后,當前面的問題再次出現時,雷同的錯誤又會同樣顯現,究其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少了一個課后反思的過程,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再次出現錯誤是理所當然的事。

若每次習題講評后,不僅讓學生找出每道習題的知識點歸屬,反思出現錯誤問題的原因,還讓他們在習題課后對錯題進行認真訂正,再找出一道考察同類知識點的習題,寫在該試卷的錯題邊上,寫清解題的全過程。課后,老師根據全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出錯較多的習題,根據題目的性質,有計劃地編撰再練習,不僅能達到強化、鞏固提高的目的,更能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案例5在學習堿的性質后出示這樣一道習題:證明CO2和NaOH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可以用圖2裝置,請大家分析猜想可能發生的實驗現象,教師及時進行演示實驗。課后讓他們設計證明該問題的新的實驗裝置,并將裝置圖繪制于該試題邊上。通過收集,全班學生設計出了如下多種裝置(如圖3所示),且不同裝置出現的現象分別是:

A中試管內液面上升,B中水被倒吸到錐形瓶內,c中氣球會膨脹,D則出現噴泉現象,E左邊軟塑料瓶癟掉了、右邊的熟雞蛋被吸入廣口瓶。

傳統的教學主張熟能生巧,其實,熟不―定能生巧,能不能生巧,關鍵之一是反思。若在平時的習題教學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反思水平,使他們通過習題教學不只是學習一般的解題方法,更找出反映問題本質屬性的規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便能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并不是絕對不要習題訓練。解答習題能使學生學以致用、訓練思維,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形成“題海戰術”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作為教師,應在新課改理念的引領下,提升自身的元認知水平,強化自身的研究意識,理解化學學科標準的要求,掌握學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了解相關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在布置學生練習前先下“題海”認真研究,精選試題,精講習題,力爭將每道習題的作用都發揮到極致,把文章做足,使習題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場所。

中學生化學教學研究:淺談化學教學中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摘 要: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化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前提。本文淺談了化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關鍵詞:化學教學 化學學習 興趣

興趣是學習者的領路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化學知識同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是每個人必不可缺的,因此,具備一定的化學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化學創新思維的基礎。

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若能巧妙設計化學教學,使學生產生持久的化學學習興趣,就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堅持不懈地、愉快地學習化學,鉆研化學。那么,究竟什么是化學學習興趣、它有著怎樣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現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的見解。

一、聯系生活,把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化學教學過程已經不再只以傳授化學知識為主要重心之一,同時也強調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注重其與生活實際問題相聯系。因此,新課改后的教材中增加了化學與生活相關的知識。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就可以給學生列舉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敗、鋼鐵的銹蝕等等。通過列舉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化學變化現象,既可以使枯燥的化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便于激發學生的直觀興趣。這就要求一線的化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注重對教材中與生活相關知識的深度挖掘。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情感的產生需一定的外部條件,依賴一定情境。這使課堂教學求知熱情的激發有賴于教師創設情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直觀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而發展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興趣,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根據知識的類型選取和設計相應的探究實驗。同時,實驗教學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對未知的事物和世界充滿著極大的好奇心,有著極強的探知渴求。如讓學生上講臺操作演示、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完成自己的實驗等等。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對探求化學變化原因的興趣,為學生學習鋪墊了良好的基礎。這樣持之以恒,就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奧秘的持久興趣。

三、變靜為動,激發和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新的原動力,心理學家洛克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傳統的滿堂灌的老一套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前教學的創新發展,反而加大教學的難度,使學生感到學習化學枯燥乏味難懂。因而產生對其內容的不重視,甚至厭學,可見教學不只是單純地傳播知識的過程,更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采取諸如自學輔導法、質疑答疑法、對比論證法、邊講邊實驗法、對抗賽法、聽題判斷法和化學游戲法等多種啟發式教學法,這些方法都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以對抗賽法為例,課堂上組與組之間或男生與女生之間進行對抗賽,看誰答得又快又準確,在黑板上記下各組的得分。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反復做題、講題所無法達到的。這樣既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的集中,同時也使學生產生對化學知識概括性認識的興趣。

四、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教學中,不僅有師生雙方認識活動和知識信息的交流,還有情感的交流。教師在備課中,除了備教材和學生外,還要備情感,要把對教育事業,對化學學科,對學生的熱愛之情凝聚成強大的感情激流,融入教學情境中去,教師上課要丟開一切憂愁和煩惱“進入角色”,拉開課堂教學的情感序幕,用精湛的教學藝術去誘發,強化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課堂上發揚民主,傾聽學生發表不同意見,不輕易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有發表自己看法和思路的機會,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恰當的評價和正確的引導。我們要盡可能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少批評,不諷刺,當學生圓滿回答問題時,我們用懇切的語言并伴以贊許的目光口頭表揚,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則要以鼓勵的語言并投以信任的眼神,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從而促進師生感情交流。尤其對待差生,防止有苛刻的評價,保持對學生的期望感,學生才能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教師不僅在課堂上重視與學生的情感培養,在平時的師生交往中更要關心、幫助學生,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感激之情融入學習中,更容易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把對化學現象直覺的興趣和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興趣發展為對探求化學變化原因的興趣和對化學知識概括性的認識興趣。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持久而深厚的興趣。

總而言之,對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智力因素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化學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喚起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當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中學生化學教學研究:淺談化學教學中學生化學情感的培養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眾多因素中最積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當前教育形式下化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注重化學情感的培養。所謂化學情感,是指學生對化學感興趣的程度及對化學學法的了解和對化學學科的特點知道和掌握的程度。

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呢?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一些體會。

1.充分利用課堂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

教學活動需要師生雙方的默契配合,教師在感情、語言、教態、自身素質等方面都感染著學生。①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防止和消除感情上的隔閡。同時給學生創設寬松有序的課堂環境,培養人人善問的習慣,激發人人求新的欲望,通過不同難度問題的提出,給予人人成功和機會。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參與。②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藝術對學生化學情感的培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鉆研教材和大綱、習題中的問題和閱讀材料等,同時盡可能多的預見課堂上有可能發生情況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要靈活、恰當地處理在課下沒有預見到的問題,授課的語言生動、簡捷、準確,板書流暢、美觀,教態優雅、大方,表情從容、自信,教學方法靈活、實用。所有的這一切都潛移默化感染著學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由此對化學產生濃厚的感情。③要在課堂上設計一些不同難度的題目,進行提問和測試,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應給予一定的提示,當問題回答正確時應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但在提問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在高一教材第五章第五節非極性分子和極性分子的教學中,通過講解CO2、CH4、NH3、H2O四種分子的極性,及它們的空間構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由以上四種分子極性與非極性的判斷,找出其規律。有一部分學生回答與第二種元素的原子數目有關,若其為偶數則為非極性分子,若為奇數則為極性分子。另一部分學生回答若空間構型對稱則為非極性分子,若空間構型不對稱則為極性分子。有一少部分學生回答分子中若正負電荷重心相互重合則為非極性分子,否則為極性分子。顯然前二者的回答是錯誤的,為了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首先對他們積極動腦尋找規律給予了肯定,并鼓勵他們遇到化學問題都能這樣積極動腦,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們同學中間一定會有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聽到諾貝爾化學獎同學們都很興奮,接下來我利用SO2和BF3講解了前兩種回答不正確的原因,效果很好。

2.通過化學史教學,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

通過化學史教學,學生不但能了解化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而且從中也學到了化學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更重要的是也體驗到了科學的態度和精神。例如在鹵族元素一節教學中,講氟元素發現的小故事,介紹莫瓦桑及他之前的戴維?諾克斯兄弟、魯耶特?尼克魯等杰出化學家為制取“死亡元素”氟,勇于探索和獻身的精神,正是由于他們對事業和崇高理想的追求,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進而培養學生,了解化學,學習化學,發展化學的情感。

3.通過操作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

奇特、醒目、色彩豐富的物質和變化易引起注意。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有豐富的色彩和現象,如硫酸銅晶體的藍色;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鉀溶液變為血紅色;鎂帶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轉眼銀白色的金屬變為白色的粉末;噴泉實驗、空杯生煙、濾紙自燃等。在教學中呈現這些現象,學生大多數會引起好奇,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化學反應的趣味性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愿望,如“滴水生煙”實驗——鋅粉和碘粉混合后滴水會產生紫色煙霧;“毛刷實驗”——鋁條用砂紙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插入硝酸汞溶液片刻后取出,放置于空氣中一會,就發現鋁條上象“發了霉,生了毛”,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親自動手的欲望。但應注意的是,學生觀察實驗往往只“看看熱鬧”,教師適當的分析、提出問題,則可以引發主動思考,啟動深層參與。例如前面列舉的滴水生煙實驗,學生被操作實驗的趣味籠罩,因做成與教師一樣效果充滿興奮。此時教師應進一步的引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紫氣”是什么物質?此物質為什么變成了氣態?哪些物質間發生了反應?水起了什么作用?一系列問題解決之后,學生完成了深層次的思維過程。從而進一步加深和強化學生的化學情感。

4.加強化學與社會、生活、科技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

加強化學與社會、生活、科技的聯系,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化學是一門非常實用的技術,也是一門中心科學;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培養學生用化學視野去觀察、審視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學與生活、社會、科技聯系的材料,如在高一新教材第四章鹵族元素教學時,可以補充下列思考題來組織學生討論:①碘的倉庫在何處?②沿海地區為什么不需要補碘?③我國哪些地區需要補碘?④補碘一般采用什么方式?⑤據報到,目前有些地方用海洋植物來喂雞,這種雞生下的蛋稱為“碘蛋”,簡述其中的科學道理?⑥科學研究和測定發現,海水中金屬元素的種類和含量與人體血液中金屬元素和種類及含量具有驚人的相關,這有力證明了什么結論(生命可能起源于大海)?

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從整體上認識碘的有關知識(生物、化學、地理),同時加強了化學與社會、生活、科技的聯系;其次,要廣泛收集教材外化學與社會、生活、科技等方面聯系的材料,如酸雨、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白色污染、沙塵暴、二惡英、PPA、人類基因組計劃、手性催化劑、西氣東輸等等,然后將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整理,設計成小課題組織學生討論,從而開拓學生的化學視野。使他們認識到化學科學在保證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自然環境,以及增強化學工業競爭力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化學產品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傷害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因此“化學科學是把雙刃劍”,在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于這一觀點的認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觀,確立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并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思想。培養他們的化學情感。

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除了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激發科學興趣、豐富科學知識、發展科學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外,還要加強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教育,挖掘化學教學中的人文因素,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觀、社會觀、價值觀、道德觀。因為只有將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創造精神與科學基礎結合在一起,才能造就當今時代的杰出人才。

中學生化學教學研究:課堂教學中培養中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淺析

【摘要】興趣是中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催化劑。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找準切入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維,讓學生體會成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參與欲,才能有效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化學 ;學習 ;興趣

興趣是人們從事某種學習或活動的主要推動力,是探索的不竭動力。化學學習也是如此,化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與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起來枯燥無味,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只有激起學生對化學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才能滿懷激情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整體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現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巧導入,使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師也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課堂的導入環節,一開課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見,導入是否成功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一個巧妙、新穎、富有藝術性的導入可以在第一時間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我們要以初中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為中心,以設計出最佳導入。常用的課堂導入法有故事導入法、實驗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新舊知識聯系法、直接導入法等等。如在教學"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節內容時,我充分利用初中生愛故事的特點,運用屠狗洞的故事來導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一個神秘的洞,被稱之為屠狗洞,其神秘之處在于人進入洞中安然無恙,而狗進入洞中則必死無疑,長時間以來這個謎團一直困擾著人們。著名的科學家波曼爾決定前往探個究竟,他拿著火把牽著狗走入洞中,他發現火把的燃燒有些異樣,緊接著狗就暈倒了,他俯下身時,自己也馬上感到呼吸困難,要暈倒,此時他恍然大悟,抱著狗匆忙走出洞,他終于解開了這一謎團,原來所謂的屠狗洞就是……這樣的故事導入法,既符合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同時又使學生產生疑問,產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妙實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現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實驗,這些實驗具有生動、鮮明、新奇、有趣的特征。這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妙用化學實驗,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動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氧氣的性質"這一內容時,我為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課前準備好一個集滿氣體的瓶子,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里,讓學生仔細觀察所發生的現象。學生發現,原來只是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后發生了劇烈的燃燒,此時學生產生了疑問,集氣瓶里裝的是什么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發生劇烈燃燒?此時面對學生的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訴學生,瓶子里裝的是人類及動物生存所必需的氣體——氧氣。這樣在鮮明的實驗現象和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得知氧氣最顯著地化學性質就是支持燃燒。

三、會生活,讓學生愛上化學學習

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這門學科值得學習。"可見,將化學知識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認識到物質世界因化學而變得多姿多彩,感受到化學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重要途徑。如我們都知道食用加碘鹽的重要性,可以預防碘缺乏癥,那么炒菜時等菜快出鍋時再放碘鹽,有什么科學依據?學生通過相關的化學知識的學習,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碘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和碘酸鉀,碘酸鉀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鉀很不穩定,在加熱或光照時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體碘的攝入量,故此不要過早放碘鹽。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切實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

四、自評價,在知識完善中發展興趣

自我評價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學習完一節、一章甚至一個模塊后我們要及時地自我評價,通過簡單的測試來檢查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尋找知識的遺漏點或遺忘之處。然后查閱筆記或資料填補知識的不足。在這樣反復自我評價-知識填補的過程中尋找和體驗學習的樂趣。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使所學的知識更加完整和系統,也使知識得到了靈活的應用。

五、巧借魔術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智力發展也是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化學趣味實驗能以簡單的操作、鮮明的現象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例如,在第一節化學課上,我先避開書本,做了兩個實驗。首先,我拿來了一盞酒精燈,問學生怎么點燃它,學生當然回答用火柴,但我的舉動卻讓學生大吃一驚,我將一根玻璃棒沾上濃硫酸,然后再接觸燈芯,他們意外地發現酒精燈竟燃燒起來,這就是"魔棒點燈"。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問這是為什么?但我并沒急于回答。接著,我將帶火星的小木條讓學生看,他們說小木條會熄滅,這時我把它伸入到一集氣瓶中,他們驚訝地發現小木條復燃了,便急切地問我瓶里是什么氣體?我還是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訴他們":在以后的化學的學習中,還有許多有趣的問題等著你們,化學會讓你們收獲許多驚喜!你們喜歡化學嗎?想學好化學嗎?"當然他們給了我肯定的回答。這些簡單的小魔術激發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不論是出于好奇,還是出于求知,化學實驗對調動學生的興趣情緒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

六、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因此我們就要在創設問題情境上多下工夫。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課題里,我將一個雞蛋放在燒杯中,再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讓學生觀察現象。雞蛋在稀鹽酸中反復浮沉,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一個個問題便接踵而至:為什么會這樣呢?雞蛋殼的成分是什么?雞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是什么?這樣既能自然地切入本課主題,也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由于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興趣濃,注意力集中,迫切希望領會其中的道理,從而使學生情趣盎然地進入到后面的學習中去。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的年齡,教師一定要抓住孩子們的這一年齡特征,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上一篇: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現狀及對... 下一篇: 化學工程技術問題探討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亚洲欧美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 偷窥国产女洗浴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卡 | 无遮挡国产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