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長江大學
主辦單位:長江大學
國際刊號:1673-1409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42-1741/N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04年
綜合影響因子:--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農學卷》雜志創刊于2004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作為農業科學領域內的一份重要學術期刊,其辦刊宗旨在于推動農業科學的綜合發展,促進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為農業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該刊聚焦于農業生態學、農業遺傳育種學、植物保護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農業機械工程等關鍵領域,不僅關注理論研究的深度,更強調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創新性,致力于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推動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生態學領域的論文,深入探討了農業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農業模式構建等議題,為實現農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提供了科學指導。農業遺傳育種學的研究,則聚焦作物遺傳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新品種的培育與推廣,為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強農業抗逆性提供了技術支撐。植物保護學領域的論文,涵蓋了病蟲害防控、生物防治技術、農產品安全等多方面內容,為保障農業生產的綠色安全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供了重要保障。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的研究,探討了水資源管理、土壤健康管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等議題,為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科學方案。
農業機械工程領域的論文,涉及智能農機裝備、農業機器人、精準農業技術等,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智能化轉型,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技術保障。雜志嚴格遵循學術倫理規范,通過匿名專家評審制度,確保每一篇論文的學術質量和原創性,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公正、權威的學術評價體系。期刊鼓勵作者從實際問題出發,深入研究,提出創新思路和解決方案,不僅推動了農業科學的理論研究,更為農業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持。
(1)請作者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尊重知識產權,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文稿內容進行適當修改或提出建議,如不同意,請在投稿時申明。
(2)參考文獻是作者在論文中所參考的圖書報刊等資料的引文,文中序號用數字加方括號后附所處頁碼、以上標格式標注,如[1]54。
(3)各層次標題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層次連續編碼,一級標題使用1,2,3……;二級標題使用1.1,1.2,1.3……;三級標題使用1.1.1,1.1.2,1.1.3,……。
(4)注釋:頁下注,采用Word腳注功能注加在頁面底端。腳注編號:①、②、③……基本格式:[國籍]作者:《書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頁碼。(中國國籍不用加注);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5)題名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義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以加副題名。
(6)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
(7)文稿項目包括(按順序)題名、作者姓名與工作單位、地址、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詞,撰寫格式請參考近期學報。
(8)文稿論點明確,數據準確,文字精練,標點正確。內容應注意保守國家機密。論文(包括圖表和英文部分)、綜述一般不超過10000字。
(9)文章結構:建議包括標題、摘要、引言、主體和結論。標題應簡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主題,摘要部分要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引言部分可以闡述研究背景和目的,主體部分圍繞具體問題進行準確、全面的敘述,結論部分可以進行總結和展望。
(10)原創性要求:請確保您的稿件是原創作品,未在其他平臺或媒體上發表過。確保內容準確可靠、觀點鮮明。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農學卷是一本由長江大學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湖北省荊州市南環路1號,郵編:434023。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